落下闳文化再生产现象考察
2023-07-10杨胜美杨梅
杨胜美 杨梅
内容摘要:落下闳是我国西汉著名天文学家,对我国的天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落下闳系四川阆中人,2019年被列入四川省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对落下闳文化的研究可增强四川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对增强四川省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结合阆中对于落下闳文化再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况,从“符号化”落下闳文化、“文化资源化”落下闳文化、“教育普及化”落下闳文化、“媒体化”落下闳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展开,由此探讨落下闳文化的是如何实现再生产的。
关键词:落下闳文化 文化再生产 阆中
历史文化名人既对当下有影响,而又闻名于后世,一般都是以非同寻常的智及其优秀的作品来推动历史文化进程的。历史文化名人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价值符号和具备历史文化特色,这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集中体现,而且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2021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1],这为我们研究历史名人文化,充分焕发优秀历史文化名人生命力,增强四川人民的共同文化记忆,推动四川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启示。四川自汉代到今天,各类历史名人灿若繁星,比如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和扬雄、女帝武则天、天文学家落下闳、诗仙李白、北宋文学家苏轼、明代文学家杨慎、现代著名的作家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等等。这些都是与四川息息相关的历史名人,他们不仅仅是四川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对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研究可以增强四川人民的共同历史文化记忆,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对增强四川省文化软实力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问题提出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意见》,为贯彻落实这份《意见》,2017年8月,四川省委办公厅提出了建设“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项目。此后经八个多月的评审,最后确定了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分别是大禹、李冰、武则天、李白、杜甫、扬雄、诸葛亮、苏轼、落下闳、杨慎,落下闳是唯一膺选的科学家。
落下闳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既然能在四川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名人中被评为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相比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杰出贡献是无比巨大的。目前,社会民众对于落下闳的认识也非常有限,而学界对于落下闳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稀疏。收集整理目前学界对于落下闳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落下闳自身研究。二是对落下闳的贡献研究。对落下闳自身研究层面,以刘长东为主与查有梁等为主。刘长东从落下闳的族属源起与创造的浑天仪的源起进行考察。[2]查有梁[3]在文章中对落下闳的生平事迹与对天文学的贡献进行详细论述。对落下闳的贡献与影响研究有史凯敏[4]、林继富[5]、刑莉[6]、田可[7]、张存良[8]、查有梁[9][10][11]等学者。此外张辉辉,王小红通过运用公众关注度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第一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的公众关注差异,发现公众关注与学术关注差异分层较明显[12]。其中李白、诸葛亮、武则天这三位的民众关注与学术关注度为最高,其次是苏轼和杜甫,再次是大禹、李冰、扬雄,最后是落下闳和杨慎。武则天在公众关注与学术关注度平均为69.88%,诸葛亮为52.66%,苏轼为48.85%,杜甫为44.62%,而落下闳仅仅只有0.08%。本数据虽然不能代表真实的四川历史名人发展走向与发展,也不能代表各历史名人的影响度和他们的贡献。但从本数据显而易见,无论是在社会关注度上,还是学界关注度上,落下闳确实是相较于其他历史名人而言,在很大程度上都落于下首,因此对于落下闳文化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上述对于落下闳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落下闳的自身与贡献,以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方面来谈的,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流传于当下并发挥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与人类社会对于这些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实践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作为落下闳文化发源地的阆中,如何对落下闳文化进行“再生产”这一实践过程,作者认为是值得探讨的。
二.文化再生产理论与落下闳文化
(一)文化再生产理论
法国学者皮埃尔·布迪厄 (Pierre Bourdieu)在通过深入剖析了法国教育系统,对如何进行社会再生产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性时提出的“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惯习”(habitus)、“场域”(field)、“文化资本”(lecapital culturel)等概念,此后又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cultural reproduction)。[13]布迪厄的意图是运用“再生产”这个概念来阐释社会文化在历史中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再生产”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文化一方面通过持续不断的“再生产”来作为自身存在与维持自身存活的基本条件,使得该文化在社会中得以延续下去;另一方面,被生产的文化也不是停滞的,而是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面经过多方力量相互作用,最后维持相对稳定的结果。[14]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表明文化是动态的,连续发展的,变化的过程。
(二)落下闳文化
有关落下闳的资料,于《史记·历书》、《汉书》、《宋书》新旧、《唐书》、《晋书·天文志》、《元史·天文志》、《華阳国志》以及《太平寰宇记》等存有微量记载。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对其记载有:“巴落下闳运算转历”[15]。《文选·公孙弘传赞》云:“《益部耆旧传》曰,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人也,明晓天文地理,隐于落亭。武帝时,友人同县谯隆荐闳,待诏太史,更作《太初历》,拜侍中,辞不受[16]。”;《艺文类聚》云:“《益部耆旧传》日:‘巴郡落下闳,汉武帝时,改《颛顼历》,更作《太初历》。曰,后八百岁,此历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17]。”
诸多的历史材料对落下闳都有记载,总的来说就是,落下闳,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姓落下,名闳,字长公,是四川阆中(今属四川南充)人。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在国内召集了解天文地理知识的能人义士创办历法。落下闳经由同为阆中友人谯隆推荐,到汉武帝面前应聘,最后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并封官。在京城长安定居,此后落下闳和邓平,还有唐都一起创制了《太初历》。由于落下闳精通天文历法,所有他承担运算转历、观测天象等比较重要的工作,在太初元年时期,汉武帝正式颁布落下闳他们创办的《太初历》,举国上下按照该历法生产生活。后面落汉武帝又聘落下闳担任侍中(顾问),落下闳委婉推辞了。此后他回到家乡阆中隐居了,在那之后他还继续观天测地,并把他的知识传给后辈。落下闳回到阆中后,还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这为我国古代宇宙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对推动中国天文学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4年,经过国际天文学界的认可,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编号为16757号的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从历法上确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将“迎新年”与“迎春天”统一起来,因而现在人们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总之,落下闳在学习继承前人天文历法知识,再加上通过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为天文学界做出的贡献,对后世天文、历法的发展,天文仪器的改进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落下闳原本是一个历史人物,他为社会作出的杰出贡献,并在后世一直广为流传,这时候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而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了,以落下闳为符号的文化,也就是以落下闳为中心的系列文化,简称“落下闳文化”。本文用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落下闳文化,就要清楚,落下闳文化的再生产,不只是在于强调落下闳这个人自身的创造精神和创造生命力,还在于重点突出落下闳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文化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文化从开始生产出来后,就不仅仅只满足于自身的维持,或者说不能只满足于原有形态而不改变[18]。基于此理念,笔者运用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四川首批十大历史名人中的落下闳为个案,并结合阆中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落下闳文化再生产实现的动态过程。
三.落下闳文化再生产过程实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都迅速发展,文化再生产成为当下文化变迁的重要事项之一。在文化变迁的动态过程中,人们通过不断调节适应,然后在再生产,再生产创造等方式促使文化的新陈代谢,以期不被镌汰,通过文化再生产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延续[19]。本文运用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结合阆中对于落下闳文化再生产实践的实际情况,拟从“符号化”的落下闳文化、“文化资源化”的落下闳文化、“教育普及化”的落下闳文化、“媒体化”的落下闳文化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当下阆中对于落下闳文化再生产的实践过程。
(一)“符号化”落下闳文化
文化符号一般是基于特定文化而形成的,但它又不完全是无意识发生的,或者说是不完全自动“生成”的,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社会政治手段去人文有意识地建构。“‘符号化是给特定的载体赋予一定的意义。它的意义包含很多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型符号意义,也就是有某种具体效果的意义;另一类是‘非实用符号意义,就是没有具体目的意义,也可称为艺术意义,或者称为‘诗意”[20]。目前中华民族文化符号构建是比较缺乏“实用的符号意义”方面的建构,如何通过符号载体的构建来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当代我们需要实现的。阆中通过落下闳纪念邮票发行、举办以“落下闳及春节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以期实现“实用的符号意义”的构建。
2018年,首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在阆中举办,在博览会中,发行落下闳纪念邮票。邮票虽然只是一张名片,但也是一个符号,将中国傳统文化、历史人物故事通过现代科技在小小邮票中呈现出来,是邮票表现的重要内容。在落下闳纪念邮票的发行中,从落下闳这个古天文学家名人的身份,与他做出的历史贡献结合,找准切入点、明确角度定位,统一好人物形象。阆中以“落下闳及春节文化”为主题的春节迎春花灯节在阆中主题公园、广场、商业街等地方举行。在花灯会中借用北方庙会形式,以游园形式开展。通过灯景和光影艺术,尽量复现中国年文化的热闹气氛,让参加的市民与游客能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艺术魅力。在春节文化博览会中还另外设置了“落下闳与二十四节气关系”展区,通过用现代化的彩灯造型再搭配AI技术,用这种形象来呈现二十四节气从产生到发展至今的生产生活场景;通过官方对于落下闳纪念邮票的设计、开展落下闳文化博览会等形式展现落下闳文化,这些都是能让参与的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落下闳文化。在不断强调与深化,人们逐渐在看到关于“春节”这个词眼就联系到“落下闳”,看到二十四节气就联想到落下闳,这些就是落下闳文化符号化的呈现。落下闳之所以值得颂赞,不仅仅是在于他的雄才大略、功勋卓著,更在于他身上所承载的潜心研究、孜孜不倦的、淡泊名利的文化品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浓缩和凝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巴蜀文化的集中表现。阆中作为落下闳文化生产“场”,在传播落下闳文化过程中,以线下的春节博览会这种文化共享的传播手段是最能激发阆中人的文化自信。“符号化”的落下闳不是无中生有的,它的产生是官方政策支持和社会精英人物的推动及策划相互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而在对落下闳文化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包装与提升过程中,这就是一种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再生产实践过程。历史名人文化的文化再生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文化资源化”落下闳文化
2017年阆中围绕大力挖掘落下闳文化资源、推广宣传落下闳文化品牌为主题,启动实施以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为主题的传承创新“十大工程”。截至目前,阆中已修建完成了落下闳纪念馆,据了解,该馆是在春节文化主题公园内的祈福殿为基础修建的,既在保留原有的展示内容和设施部分基础上,又通过科技手段全面展示落下闳在天文、历算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对后世天文科技的影响;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编写小组对于阆中市全面搜集整理落下闳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已经出版以落下闳相关著作7部;2019年建立了天文文化实践体验园区,园区内有落下闳观星楼,太初历广场、星座广场天文台、天象馆等一应俱全;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也已成功举办三届,在文化博览会中还开发了落下闳文创产品,扩大落下闳文化名人的影响;在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将‘春节老人形象推送到央视春晚等均完成,自此,预计的“十大工程”均完美完成。
(三)“教育普及化”落下闳文化
在落实落下闳文化的教育普及方面,由西华师范大学领头,成立落下闳研究中心,中心成立后,西华师范大学将参与编写《落下闳传》等科普读物,开展落下闳天文学国际论坛永久会址,与青海天文台合作对落下闳望远镜进行命名以及其他与落下闳学术研究方面的规划等工作。其次,以阆中市春节文化主题公园为载体,深入挖掘和整理落下闳文化资源,用现代化全息投影方式来展示落下闳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并且展览各类有关落下闳仿真模型,将科普教育基地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相结合,进一步扩大科普活动内容内涵。同时还积极申报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整合阆中旅游资源联动打造“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再次便是举办“落下闳文化系列讲座”走进中学,该讲座主要是针对初中生和高中生,讲解与落下闳有关的故事、古代天文知识。最后,为了让民众更好地了解落下闳的历史功绩,传承落下闳精神,让春节文化发扬光大。阆中实施公共图书馆行业与书店“馆店融合”发展战略,战略内容重点以落下闳历史名人作品和历史故事为主线,以出版的落下闳系列著作为诵读读本,为社会民众开展教育普及落下闳文化。
(四)“媒体化”落下闳文化
媒体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和媒介仪式的生产者,電视媒体内容倾注着文化符号呈现与建构的诸多意识形态,伴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与传统媒体的交互,以及新的技术形式参与其间[21]。落下闳文化在融媒体时代的现代化表达得以成功破圈,引爆流量。在深入挖掘落下闳文化,无论是在线上通过拍摄MV、电影、戏剧的方式进行传播,用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方式服务于民众。2017年3月,音乐电视《春节老人落下闳》在阆中开拍,该部MV取景阆中古城的特色景点,融入春节老人、秧歌、民乐演奏等元素,让阆中厚重的春节文化登上全国舞台。在MV中,阆中的古城街巷、川北道署、贡院等著名景点为重点布景,再结合张飞巡街、川北婚嫁、舞狮、秧歌等民俗节目入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春节文化的发源地,阆中的星座苑、春节文化主题公园、锦屏山观星楼等标志性景点均被纳入MV。MV一经播出就引起观众的极大反响,阆中古城凭借其美丽的风光和独具川北特色的民俗节目,感染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落下闳“春节老人”的形象也日渐深入人心。阆中也借助这部MV,在许多观众心中树立起阆中历史文化名城形象,这对提升阆中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弘扬落下闳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围绕落下闳拍摄的电影作品,《灿烂的星座》是以阆中天文学家落下闳为主,以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为背景进行结合,讲述《太初历》的沿用历史直到今天还在用的故事。电影中呈现了春节文化的起源和以落下闳为代表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每一部影视作品在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时,多少都会蕴含着某种文化,或者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融入电影中,都会观影者的意识形态起到引导进而塑造。最后,落下闳文化的发展与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阆中在传承发展落下闳文化中以服务地方为方针,在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特色地方文化,打造出了地方独特的名人文化品牌。成都川剧研究院推出川剧《落下闳》,就实现了落下闳影视戏剧化。
文化再生产的本质上其实就是对传统的发明,通过再生产使得历史名人文化更好地适应到现代性的语境当中去,从而得以再生的姿态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22]。通过落下闳文化实现“符号化”“文化资源化”“教育普及化”“媒体化”的再生产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再生产,其主要是在于在国家文化政策的激励,对于公共文化空间的塑造,通过现代传媒技术的推动,一些地方文化精英的带动,还有就是民众对于自我文化意识的觉醒等多方面作用下,使得落下闳文化得以实现再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落下闳文化再生产实践中,应该以尊重文化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为前提,不可过度对落下闳文化施加干预,可能会造成落下闳文化传承发扬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适而产生“异化”的现象。因此,在推动阆中落下闳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中,既要发挥好落下闳文化自身的活力,同时也要做好落下闳文化的建设与保护。一方面持续挖掘落下闳文化的内涵,让落下闳文化以更符合当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寻求历史名人文化的生长点,将历史名人文化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对接,寻找合适的“活态”传承路径,更好实现历史名人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
参考文献
[1]胡国珍、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9.
[2]陈红玉.文化名家领军工程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3]《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4]萧统编:《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
[5]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6]赵颖.滇东彝族毕摩文化的文化再生产现象考察[J].学术探索,2017(02):132-138.
[7]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8]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9]啸涛.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当代建构[N].文艺报,2014-01-03(002).
[10]《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观点.人民网[N].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1010/c1003-25800352.html,2014-10-10/2018-06-03.
[11]刘长东.落下闳的族属之源暨浑天说、浑天仪所起源的族属[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30-45.
[12]查有梁.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J].中华文化论坛,2002(01):41-44.
[13]史凯敏.黄律与黄钟——汉代律历度量衡制度下的黄钟形制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01):49-61.
[14]林继富,马培红.沉隐与彰显:阆中春节知识谱系生产与品牌塑造[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6):141-148.
[15]邢莉.二十四节气的农耕传统与阆中落下闳的贡献[J].民艺,2020(04):36-38.
[16]田可.落下闳讖言與北周隋唐間的四次改曆[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0(01):125-154.
[17]张存良.略说《太初历》及其历史影响——兼谈落下闳其人其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10.
[18]查有梁.落下闳系统的科学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17(11):32-37.
[19]查有梁.落下闳的贡献对张衡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73-78+103.
[20]查有梁.巴蜀科学技术的十大成就[J].中华文化论坛,2015(09):75-79.
[21]张辉辉,王小红.历史名人公众关注度差异性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启发——以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20(02):135-145+160.
[22]黄俊,董小玉.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教育社会学解读[J].高教探索,2017(12):35-40.
[23]秦立凯.30年“体育”之争的再审视——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J].体育学刊,2017,24(06):16-21.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7.06.003.
[24]李瑞阳,王莹.融媒体语境下河南黄河文化符号的建构与呈现——基于河南卫视节日文化类节目特点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9):91-93.
注 释
[1]金刚.以優秀传统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焕发儒家文化生命力的分析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09):11-19.DOI:10.19898/j.cnki.42-1704/C.2021.0902.
[2]刘长东.落下闳的族属之源暨浑天说、浑天仪所起源的族属[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30-45.
[3]查有梁.世界杰出天文学家落下闳[J].中华文化论坛,2002(01):41-44.
[4]史凯敏.黄律与黄钟——汉代律历度量衡制度下的黄钟形制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01):49-61.
[5]林继富,马培红.沉隐与彰显:阆中春节知识谱系生产与品牌塑造[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6):141-148.
[6]邢莉.二十四节气的农耕传统与阆中落下闳的贡献[J].民艺,2020(04):36-38.
[7]田可.落下闳讖言與北周隋唐間的四次改曆[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20(01):125-154.
[8]张存良.略说《太初历》及其历史影响——兼谈落下闳其人其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10.
[9]查有梁.落下闳系统的科学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17(11):32-37.
[10]查有梁.落下闳的贡献对张衡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73-78+103.
[11]查有梁.巴蜀科学技术的十大成就[J].中华文化论坛,2015(09):75-79.
[12]张辉辉,王小红.历史名人公众关注度差异性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启发——以首批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20(02):135-145+160.
[13](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第23页.
[14]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第56页.
[15](西汉)司马迁著.史记[M].北京: 中华书局,1982年,第4册,第1260页.
[16]萧统编.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686页.
[17]阆中县建设委员会,阆中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落下闳资料选辑.第2辑[M].1989.08.第339页.
[18]秦立凯.30年“体育”之争的再审视——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J].体育学刊,2017,24(06):16-21.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7.06.003.
[19]赵颖.滇东彝族毕摩文化的文化再生产现象考察[J].学术探索,2017(02):132-138.
[20]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第49页.
[21]李瑞阳,王莹.融媒体语境下河南黄河文化符号的建构与呈现——基于河南卫视节日文化类节目特点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9):91-93.
[22]宁晶,陈华文.外推与内生: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的动力机制[J].文化遗产,2021(05):126-132.
基金: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项目-川剧《落下闳》的戏剧美学特征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研究(编号:LXHYJB2002) 的研究成果之一。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中心研究生项目:羌族史诗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022QXYJ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