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拾碎

2023-07-10倪笑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铁门学琴老宅

倪笑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爷爷奶奶的老宅中度過的。我喜欢叫它老宅,也喜欢老宅这个词,即使它后来被拆了,去爷爷奶奶家吃饭时我也还是喜欢说:“走,去老宅吃饭。”好像想起“老宅”,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随之而来的就是安心的感觉。是老宅留住了我的童年。

01     童年的家

老宅的后门靠近马路,我们一般都从后面的铁门进出。铁门是老式的,没有任何花样,和邻居家高大的、带着镂空花纹的大门比起来,它像一个虽然年迈但依旧坚守的士兵,更觉亲切。跨进铁门后,中间是一块大空场,东面是灶头,西面是车库,正对着的南面便是正屋。除了天气不好的时候,我们都会在这空场上吃饭,随着爷爷的一声“开饭咯”,爸爸便会停下手头的事情,熟练地从里屋搬出折叠桌摆开,妈妈边应着边搬椅子,爷爷奶奶张罗着盛菜,而我负责摆好碗筷,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全家人都吃得很开心。铁门半敞着,散步路过的邻里见了,有的会进来闲聊几句,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哪家买了新车,哪里的馄饨皮便宜又好吃……有的在门口笑着打声招呼就继续散步去了。每天吃饭的时光由此变得格外热闹,邻里之间的感情也似乎通过这扇铁门不断传递、升温……

这片空场原先是露天的,后来爸爸装上了一块大大的弧形的半透明雨棚。下雨天时,我总是兴奋地跑到雨棚下,有时抱着我的小狗撒欢儿,伴着雨声蹦蹦跳跳;有时只是站着发呆,看雨水打在铁门上、马路上、行人的伞上……雨棚将雨水的声音放大,啪嗒啪嗒,棚下的人淋不到雨,却仿佛置身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中。

东面的厨房分为两个小间,一半是老灶头,一半是用煤气罐的新灶台。灶头后面添加柴火的地方也是我的乐园。每次爷爷烧饭时,我就是火候小助手。添柴的地方有一个矮矮的树桩形的木板凳,旁边就是一堆烧火材料,大多是木柴、树枝、报纸,偶尔会混入几个五颜六色的包装袋。我很喜欢添柴,最喜欢的还是烧树叶。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树的叶子,很大一片,棕黄色,摸起来又厚又硬,放进火里会发出噼里啪啦的清脆声响。当然,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火候小助手,每当爷爷吩咐我让火小一点时,我却常常忍不住偷偷扔进报纸或是树叶,不舍得让火熄下来。这个时候,爷爷就会把我赶出去,带着责怪的语气笑着说:“你被停职啦!”

02     桂花林

老宅后门的马路对面是一片桂花林。那是片一眼望不尽的绿色海洋,树干不粗壮,但挺拔;不高大,但岿然。秋天,桂花盛开,微风吹过,花朵微颤,如同阳光下海面粼粼的波光,耀眼又温柔。走近看,几片碧绿的叶上攒着一簇簇星星般的小黄花,花瓣齐齐展开,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让人忍不住想保护。也有躲在翠色欲流的叶子后面的,像一只只萤火虫喃喃细语。桂叶呈椭圆形,似一叶小舟,摸起来光光的,叶片是略硬的,边缘有许多小刺,足以将手扎破,我不禁感到这温柔中的几分坚韧。

小时候,林子便是我的秋天。我置身于这片蜜一般的桂花林,暖阳微风下,桂香更是甜腻馥郁,阳光透过叶隙打在身上,耳边是窣窣的声响,仿佛一切烦恼都可以被这香气消散。我穿梭在林间,不断观察这些小花,有的黄些,有的白些,怎么看也看不厌,久了,头发上、衣服上都是香的,连心也微醺着。

那片林子除了好闻,还好吃。桂花飘香时,便是奶奶做桂花蜜、桂花糕等佳肴的时刻。奶奶会带我一起去采桂花,她的臂弯里挎着一只竹篮,麻利地折下桂花枝,轻巧地放进篮子里。我跟在她的身后,兴奋地把我觉得桂花最多的枝条指给她看,奶奶也总是乐呵呵地应着我。阳光被桂花过滤得只剩些许碎影,微风摆动,耳边是风声和笑声,空气中都是桂花的甜蜜,现在想来,仿佛梦一般。回家后,奶奶将花从枝头摘下,有的用清水淘洗,和着蜂蜜装入玻璃瓶;有的铺开晒干,可以泡茶、做桂花糕。我总是挑一枝,小心翼翼地撷下米粒一样的花,装进我的糖盒子,试图锁住这份香气。时不时拿出来闻一闻,便如同拥有了一个秋天的童话,即使时间久了,圆润的奶黄小花变成了褶皱的褐色,也舍不得将它丢弃。

后来,我长大了,离家远了,林子也被砍掉了。可每到丹桂飘香的秋天,我总能想起那片馥郁芳香,想起那透过叶隙打在身上的暖阳,想起林子间的欢笑,想起奶奶做的桂花糕。

03     学琴记

如果老宅是我童年的关键词,那钢琴一定也榜上有名。记得上幼儿园时,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位钢琴老师,她给我们弹了一首曲子,是《献给爱丽丝》。我看着她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舞,一个个小小的音符组合出美妙的琴声,浪漫又神奇,我不禁看入了迷、听入了迷,心中也悄悄升起了学琴的渴望。

妈妈一向很尊重我的选择,不过也提醒我“学琴很苦”,但我再三保证“一定坚持不放弃”。终于,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架钢琴、第一节钢琴课。记得和我的钢琴初次相见时,我觉得它又神圣又端庄。我提前洗了好几次手,小心翼翼地掀开琴帘,小心翼翼地翻开琴盖,小心翼翼地抚摸琴键。我坐上琴凳,将课上学的曲子练了一遍又一遍,摇头晃脑地想象着自己是钢琴大师。

忘了对钢琴的新奇维持了多久,忘了从何时开始体会到那句“学琴很苦”,我渐渐开始讨厌练琴。这种讨厌藏在不断重复的枯燥中;藏在总是挨骂的委屈中;藏在别的小朋友可以在阳光下尽情玩耍而我只能在房间里练琴的羡慕中……和妈妈的争吵开始增多,钢琴前的眼泪也开始增多,我无数次想要放弃,但妈妈永远是那句“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学琴很苦”也可以“很酷”,那是在学成一首曲子后被美妙的旋律感动时;那是在经历日日夜夜的练习收获考级证书,体会到努力就有回报的快乐时;那是在我为自己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到自豪时……

钢琴和老宅一样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虽然现在很少练琴了,但那段有钢琴陪伴的时光已化作一股力量,激励着我前行。

04     小时候的年

小时候被问及最喜欢的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冬天!”

因为冬天可以过年。我喜欢过年。临近春节,妈妈就会带我去镇上的步行街买新衣服。步行街上的新奇玩意儿可多了,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做爆米花的摊子前总是围着不少人,我又好奇又害怕地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人悠闲地摇着一个葫芦模样的黑色铁炉,随着他一声吆喝“来咯”,我赶紧捂住耳朵。只听见“嘭”的一声巨响,一股白烟伴随着香甜瞬间蔓延开来,热乎的爆米花就出炉了。街上还有许多推着三轮车的小商贩,他们吆喝着,招揽过路的行人,有卖春联、福字的,有卖亮闪闪的发卡的,有卖糖葫芦的……妈妈总会买几对春联,再买几串鞭炮,回去挂在门上。贴春联时,一个人贴,却有几个人指挥:“左边点,左边点。”“不对不对,往右。”“歪啦歪啦。”贴的人常常不知该听谁的指挥。

奶奶和姑姑们忙着做汤圆,她们围在桌边,桌上放着柳条编的大圆簸箕,簸箕上撒满了面粉,奶奶把面粉堆成一个小山,中间掏一个洞,往里面倒水,倒上一碗水后将边缘的面粉往中间拢,一边加水一边揉。慢慢地,面粉从絮状的粗糙小条变成了光滑的面团。奶奶将大面团分成几个小面团,分给姑姑们。姑姑们熟练地把小面团揉成一个个光滑的小圆球,用手指在小圆球的中心压一个凹陷,团成一个小碗状后加入馅料。肉馅儿的捏成圆的,豆沙的就捏个尖儿。我在旁边照模照样地又揉又捏,这个捏两个角,那个捏成饼,虽然我捏的皮很厚,形状也不好看,但奶奶和姑姑们总是鼓励我,一个劲儿地夸我做得好、学得快。在一声声赞美中,我也越发起劲。一锅漂亮的汤圆里总有几个特立独行的“小怪物”,一看便知道是出自谁手。

小时候的年总是很热闹,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饭后孩子们放烟花,大人们打牌喝茶,家人间的爱就在这寻常烟火中。

我的童年里挤满了阳光、欢笑、家人的爱。虽然童年已不再,但童年的美好永远在岁月的印记里温暖着我。

猜你喜欢

铁门学琴老宅
老宅旁的竹林
老宅
一个举动,一份温暖
孔子学琴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太爷爷家的老宅(下)
《舔铁门的男孩》新版
天使家的铁门是甜的
苏州老宅 二月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