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体育信息传播规律分析
2023-07-10杨柳青青
杨柳青青
现代体育的形成是从一种对生产劳动活动的简单模仿,逐渐发展成为拥有庞大且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意识,更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社会意识相互交织,本身就蕴含着理念与精神的信息传播属性。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体育传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了解体育资讯、观赏体育赛事的常用途径,也成为通过体育传递自身理念、弘扬地区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体育传播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体育传播也逐渐走进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视野,成为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由韩文婷所著的《体育传播媒体及传播实践研究》一书在充分认识体育传播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信息传播具体问题的讨论,对体育传播媒体以及传播实践的研究,从体育与传播学、体育传播与平面媒体、体育传播与数字媒体、体育传播与网络媒体、体育传播的效果及其评估以及大型体育赛事传播的策划等六个方面,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紧密结合,进而阐述体育传播的理论基础、历史轨迹及其规律特征。
体育传播追求沉浸式、情境化报道。无论是拥有严明规则、激烈竞争和高度情感认同的竞技体育,还是具有广泛参与、地方特色和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还是管理制度化、目标多元化、结构整体化的学校体育,精神认同与实际参与始终是贯穿体育这一社会活动的重要特征。因此,作者认为若要提高体育文化传播效率,优化传播效果,体育传播就必须依循沉浸式、情境化的报道思路和方法。例如,对于在时效性、渗透性与受众范围等方面都比较受限的平面媒体来说,可以通过对某一体育赛事或体育现象的深度挖掘,传递体育精神,通过读者的深度阅读与思考,使读者获得沉浸式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报道与文章的版面设计也是增强报道情境化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广播、电视等数字媒体来说,可以利用自身数字化信息传播手段的技术优势,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不断增强现场感和代入感,从而使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注重打造立体化信息传播模式。体育传播的方式、媒介与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现场观赛、直播收听/观看都是体育信息传播的途径,相较于上述途径,大众传媒的出现与发展对体育传播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也是体育传播学研究产生的基础之一。对于体育传播来说,介绍体育活动、传达最新赛况等资讯类的信息只是完整传播活动的一部分,体育知识的传播、体育经济效应的产生、体育理念的传递等都是体育传播的重要内容。因此,体育传播往往显现出资讯类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的特点。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从平面媒体到数字媒体再到网络媒体,体育传播所能利用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当下的体育传播因此便具有了多种媒介共同参与的特点。在平面媒体、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各自拥有不同特点与优势的情况下,体育传播的主体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形式,例如将杂志、电视节目、短視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并且各有侧重,充分发挥不同传播渠道的优势与特点,扬长避短,打造立体化的媒体格局与传播模式。
体育传播交互性不断加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而生的新媒体技术不仅增强了体育传播的时效性与广泛性,更是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将新闻运作与体育传播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传统的传播理念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新闻报道的主体与受众有着较远的距离,受众基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交流、互动与反馈。而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到体育传播活动中来。这种不断增强的交互性,不仅可以给体育传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而且可以及时了解与掌握受众的需求,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思路,还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分类,进而提升体育传播的实际效果。
作者单位 南京体育学院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