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走廊建设对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23-07-10韩珊
韩珊
摘 要:西北五省区东起三秦,西入新疆,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符合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促进西北地区与世界经济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探索基础设施、经贸物流、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发展与互联互通,以功能定位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投融资建设,突出绿色低碳,增强经济活力与韧性,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西北经济走廊;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6-002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6.026
1 引言
我国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省区,是陆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发点,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西北经济走廊建设是推进西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西北五省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2%,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西北五省区常住人口约为10352万人,約占全国人口的7.3%,而GDP占比仅为5%左右,进出口贸易规模小,对外贸易依存度低,这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重大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黄河流域的中上游省份,西北地区不仅有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等生态功能区,还有祁连山、三江源等生态屏障区,同时是重要的战略安全区和主要的农产品作物生产区。促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各区域间的比较优势,形成强大的发展动能和合力。目前,全球经济环境日趋恶化,我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对促进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的理论支撑与定位
西北经济走廊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自古以来西北五省区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沿线地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为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1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的理论支撑
“走廊”是指在区域或区域范围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和经济活动为空间,以城市化和城镇布局为基础,通过“线性”或“带状”的特点进行协同发展。在其地域延伸上,有以地域和地域特点为基础的天然通道,如河西走廊;还有以经济和人文社会空间聚集为基础的人工通道,也就是“经济通道”。
作为非均衡经济发展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5年发表的《略论增长极概念》中对增长极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该理论由物理学中关于“磁极”理论演化产生,指出经济发展各区域之间是不平衡的,一些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会在地域空间上集聚形成经济中心或区域经济增长点,而不是均衡在各个行业或地区间同时产生。之后瑞典经济学家纲纳·缪达尔等人通过增长极形成后的发展实践得出了增长极理论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形成循环累积因果原理。阿尔伯特·赫希曼认为,经济增长首先在区域中心发展,形成“增长极”或“增长点”。增长极会产生扩散效应和极化效应,若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极化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但若扩散效应小于极化效应,就会使增长极与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即“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佩鲁的学生布代维尔提出区域增长极战略的基本思想。
刘再兴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最早的学者之一,认为要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关系,优化生产力配置”来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区域经济研究成果,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当前,学界对经济走廊的探讨包括湄公河地区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国际区域经济走廊的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文件、理论期刊、网络数据等资料,对其定义还停留在“经济带”或“经济区”的框架设计和调研上,对于西北经济走廊建设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没有形成统一结论,笔者希望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立足中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同时具有为区域经济提供服务和支撑的思路,以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对西北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2 西北经济走廊的定位
自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来,中国积极发挥中巴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中国与中亚地区、西亚经济走廊的协同作用,西北地区在与东部、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的同时,应更进一步发挥“古丝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的作用。西北经济走廊就是立足于西北地区要素禀赋,以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建设为支撑,以产业链内部空间高效能聚集,城市、人口规模与产业链有效配对,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绿色发展为底线,充分发挥外部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规划合理适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的背景
3.1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
由于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中心,西北五省区的地理位置为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地理优势和历史依据。区位相邻是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提,不同于一般的开发区、工业园区,而是要在一个大的空间区域和地理环境下进行。西北五省区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人文风俗等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在中国经济版图的历史上,往往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这就为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提供了地理优势。古丝绸之路经过西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乌鲁木齐、喀什等重要交通要道,一直延伸至中亚的大宛和康居,穿过西亚诸国,直至地中海以及罗马的君士坦丁堡。这条陆上的古道,承担了亚洲、欧洲的陆上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大中心城市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以其频繁的经济社会交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完善国际双边机制和多边合作机制,通过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打通国际合作新通道,开展跨国互联互通,不断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激发了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新动能,还助推了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以国际经济合作为主框架加强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部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西北五省高质量发展和西北经济走廊建设,是构建“一带一路”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措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区域协同发展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其特征在于它们是一种先有异质性的国家和区域,使其与“一带一路”的合作具有互补的优势;同时,它们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某种同质性,使其之间又有有效沟通与合作,形成了一种“共同话语”。近年来,随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存在差异,如营商环境、人文环境、资源要素、禀赋差异、政策导向、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差距,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基于此背景,西北地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文交流,促进进出口贸易,通过项目投资、产业合作和全产业链规划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建设西北经济走廊。
3.2 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背景
西北地区陕、甘、宁、青四省区都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屏障,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黄河流域未来不仅要突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相统一,而且要突出“大保护大治理”路径的连贯性;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协调和绿色发展,又要重视“低碳”开发与资源禀赋的充分利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顶层设计必须重视发展的长远性和整体性,政策措施及规划布局必须以科学性、法理性、宏观与微观相统一性等因素作为考量。因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将给中国西北地区在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提出更高要求。
西北地区在深入融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制约下,以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带动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区域、西部大开发为重点带动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这既是促进西北五省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3.3 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背景
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不仅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道,也是“一带一路”的“海陆联运”,对促进区域物流贸易等融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西北地区作为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总体推进有力、态势良好,但其发展会遭遇很多内陆地区共有的瓶颈与难题。例如,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支撑层面的政策还不够细化;区域交通建设不平衡,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对外开放能力不足;通道经济和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体量较小,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较慢,经济总量偏低与发展质量不优的问题并存,导致通道效率和经济效益不高。通过建立新的国际运输网络,以中欧班列等有利条件为支撑,可以为加强西北地区对外贸易合作创造条件,以此创造西北地区国际运输体系,建设高质量西北经济走廊。但仅依靠发展对外贸易渠道还远远不够,国际贸易的发展必须与国际贸易产品的生产、服务的生产及国际产能的供应和需要协调,才会切实推动国际贸易合作。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将为中国的产业和生产力的最优集聚提供重要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有力的支持。西北地区的产业基础建设和全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就显得更为重要。要做好产业基地和产业链的现代化转型,必须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建设,夯实产业根基;同时增强行业的韧性,提升全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增强产业链的协同作用,提高竞争力。西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多以能源产业为主,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要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和产业链的现代化,就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西北经济走廊建设要将其经济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效结合,整合其发展资源,激活其发展潜力。
4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要从区位、交通、能源、人文等多方面进行整体布局,推动地区政策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利用城市圈发展实现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4.1 西北五省区在走廊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西北经济走廊建设要深入贯彻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西北五省区在经济走廊建设中要从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出发,明确各自高质量发展的角色定位。陕西省有11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有多门类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有能源、农业等领域的丰富资源,有几千年民族发展史和伟大革命史积淀的文化底蕴,有地处我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甘肃省要推动构建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的“一核”,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的“三带”建设,形成“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以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的“四强”行动为抓手,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三区建设”为发展抓手,以“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为发展策略,以“天蓝、地绿、水美”为发展重点,实现生态保护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发展目标。青海省肩负维护生态安全、国土安全、资源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要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在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推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走在前列,着力强化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功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杜尚泽,杨明方.我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发展——记習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N].人民日报,2022-07-17.,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打造对内对外开放高地。
4.2 西北五省区在走廊建设中的功能定位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在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生态、文化协调推进的发展模式。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首先要整合各类资源,促进经济走廊区域的产业集聚,提高经济走廊区域内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协同发展能力,实现各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其次要以绿色作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底色,以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基础要求,形成“大规划、大协调、大管理、大保护”的发展格局。最后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劳动力价格低、电力供给潜力大、土地资源充裕、自然及人文资源富集等优势,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产业流融合融通,实现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要素功能性集聚和产业绿色集聚的关键作用,在现代物流、空港路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和文化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上多点发力,全面提升西北经济走廊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4.3 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扩散效应
抢抓《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机遇,以区域性中心城市或经济带为动力,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拓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空间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城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五个省(区)会及各自经济带建设,构建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城市圈,进而形成城市群,以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以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助推西北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陇海经济区、兰新经济带、天山北部经济带、关中城市经济带等地区形成重要经济集群,做到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协作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继续鼓励支持条件较好的地区构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创建国家级开放平台,发挥其对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带动西北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4.4 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提升政府统筹规划能力,增强政府效能,加大政策、资金等要素的倾斜力度,实现资源有效整合,进一步加强西北地区人才队伍建設,推进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大绿色、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力度,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业和“大数据”产业上继续做好引资工作,探索跨区域重大项目财政收入分配机制、产业转移税收分配机制、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成本分担机制,处理好均衡性政策激励和非均衡性政策激励导向之间的关系,完善对口支援政策,提高对口支援项目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建立动态调整和应对机制,在制定合作政策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
5 结论
西北地区东起三秦,西入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向西行进的交通要道,更是通向西亚地区的咽喉枢纽,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都不容小觑。因此,西北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贡献,同时西北地区也需要以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为重要契机,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并以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极点和扩散效应,加强西北经济走廊建设在“一带一路”深度融合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承担起战略安全、生态屏障和促进自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郭爱君,范巧,张永年.西北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现实条件与有效路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1):72-81.
[2]傅娟.西北经济走廊:理论内涵、建设思路与推进策略[J].开发研究,2021(3):23-29.
[3]王凡,曹方.西北五省产业走廊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使命、新场景[J].科技中国,2020(7):4-6.
[4]王一婕.中国省际交界区域城市发展研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
[5]傅远佳.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设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