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

2023-07-10贾耀黄梓根

文化软实力 2023年2期
关键词:赶考科学内涵时代价值

贾耀 黄梓根

[摘 要]从毛泽东提出“进京赶考”到今天习近平反复强调“赶考”远未结束,中国共产党70余年的接力“赶考”表明,“赶考”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的一种独有精神品格,涵括了忧患意识、执政自信、进取意识、人民情怀、艰苦奋斗等丰富内涵,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赶考”精神对于我们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时代价值。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要把党的“赶考”精神弘扬好、践行好,继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关键词]“赶考”精神;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要求

[作者简介]贾耀: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黄梓根: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从文化本意来看,“进京赶考”一词指科举时代的读书人为博取功名而前去京城参加考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今北京市)时,把我们党即将在全国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并深刻作出“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47.的自我警醒。由此,“赶考”一词成为一个政治术语,具有了一种政治隐喻意涵,喻指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政治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论及党的“赶考”问题,强调“赶考”远未结束、还在继续,进一步拓展了“赶考”的时代内涵和思想意蕴。从新中国成立到新时代70余年的接力“赶考”历程证明,“赶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实践品格,同时也是贯穿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的一种独有精神品格,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党长期坚持与弘扬。

一 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

“赶考”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发展于我们党自觉强化执政意识、勇于应对执政考验、不断提高执政本领的长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着眼未来在精神层面的高度凝练,既内蕴着丰厚革命精神的基本底色,又体现着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还充满着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就其科学内涵而言,“赶考”精神主要包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长期执政的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等。

(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从发生学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萌生于我们党对“陈嘉庚之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以及毛泽东与黄炎培“窑洞对话”的深刻思考,形成于我们党对中心任务变化带来执政考验的现实考量。从毛泽东在乐观向好的革命形势下作出“决不当李自成”的自我警醒,到习近平反复强调党的“赶考”远未结束,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回顾党的历史,无论是在重大转折关头还是处于和平稳定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做到戒骄戒躁、居安思危,时刻以“赶考”的姿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在各解放区发放单行本,要求全党学习,并特别告诫同志们将李自成作为前车之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8.。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夺取全国胜利形象地比喻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谆谆告诫全党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1949年9月25日,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始讨论国歌相关事项,有同志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已经不合时宜,但毛泽东卓有远见地强调,“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转引自:《义勇军进行曲》这样成为国歌[N].新华日报,2019-10-10(16).。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毛泽东依然告诫全党:“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7.“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进京赶考”这场考试的继续,“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7.,要以永远在路上的“赶考”姿态不断开辟治国理政新境界。

(二)长期执政的坚定信心

从实质来说,“赶考”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进京“赶考”前夕,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发出“决不当李自成”的政治宣誓,不仅内蕴了我们党面对执政考验的政治清醒,更展现了我们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永葆执政地位的坚定信心与强大底气。

“赶考”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对夺取全国政权、持续领导好新中国建设的执政自信,这种自信源自我们党在“进京赶考”之前的28年充分“备考”。1949年3月,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54.毛泽东之所以精神这么好,是因为他在28年“备考”的基础上准确客观把握了革命形势,即国民党主力部队已被消灭,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已成定局,并且“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9.这两个“善于”,是毛泽东对我们党执政自信的集中表达。一方面,“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生动诠释了我们党出色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奋斗历程。在破坏旧世界的革命实践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由于受到几重敌人的压迫,得到了锻炼,具有了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资格。”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0.我们党为历史和人民所选择,积聚了强大的执政自信。另一方面,“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現了我们党对“进京赶考”建设好新中国持有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83-284.从“进京赶考”到踏上新时代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以“赶考”的心态向人民呈上高质量“答卷”,并日益增强了“不当李自成”、不会“退回来”的长期执政自信。

(三)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

“赶考”之“赶”,意指“追赶”“从速”“接续推进”,一个“赶”字,既描绘了勇往直前、追求进步的姿态,也道出了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形成和发展于“赶考”征程中的“赶考”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应考”过程中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

一方面,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赶考”实践中始终保持不安于现状、持续追求进步的进取姿态。西柏坡时期,在加紧努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同时,毛泽东已经开始谋划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他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7.1949年3月23日,在做进驻北平(今北京市)的准备工作时,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54.在提出“进京赶考”命题的同时,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仅不要退回来,而且要“考个好成绩”。从毛泽东提出“考个好成绩”到今天习近平强调“一定要繼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71.,70多年“赶考”的思想接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不懈奋进的进取姿态。

另一方面,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赶考”实践中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始终保持高度的紧迫感,是我们党能够在“赶考”征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回顾历史,我们党在“赶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的确是“赶”出来的。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9.到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我们仅用了几十年时间;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到消除绝对贫困,我们仅用了几十年时间;从第一条高铁通车到高铁营运里程突破4万公里,我们仅用了13年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要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1).,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四)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

中国共产党人参加“赶考”,从不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特殊利益,而是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赶考”、靠人民“赶考”,始终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赶考”成绩的评判标准,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

1945年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时,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里发出感慨,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从而避免“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现象。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88.“民主”这条新路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赶考”的价值立场从一开始就有了鲜明的人民性底色。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以“人民万岁”向世界宣告了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立场,新中国的政府机关均以“人民”命名、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在“建国大考”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础;在“富国大考”中,中国共产党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开放成效的衡量标准之一,始终确保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奋斗的目标;在新时代“强国大考”中,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9.,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中国共产党70余年接力“赶考”让我们看到,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既是我们党“赶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我们党在“赶考”进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组织力、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情感基础,更是我们党不断“考”出好成绩、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的根本原因。

(五)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无论是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赶考”路,还是展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都能发现,党的“赶考”目标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赶考”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永不懈怠的艰苦奋斗传统。

一方面,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赶考”征程中始终保持的精神状态。“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告诫全党要在胜利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并未因为夺取了政权而精神懈怠,依然提倡艰苦奋斗。1950年3月,毛泽东在东北视察时,发现浪费现象严重,于是作出深刻警示:“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97.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告诫全党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告诫年轻干部自觉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另一方面,艰苦奋斗是我们党持续“考”出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在70余年“赶考”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能在引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伟大复兴的同时,也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关键就在于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果没有“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很难想象我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如果没有“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创业,就是要吃点苦”的精神,很难想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飞速发展,也很难想象我们党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十八大以来,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的高度自觉,很难想象我们党能够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二 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统揽“四个伟大”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经验总结,也是走好新的“赶考”路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党推进“四个伟大”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和严峻考验,格外需要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如前所述,党的“赶考”精神内涵丰富,其蕴含的忧患意识、执政自信、进取意识、人民情怀、艰苦奋斗等精神特质不仅与“四个伟大”的基本要求相契合,更能为我们党继续推进“四个伟大”、向时代和人民交出更加满意的“答卷”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弘扬“赶考”精神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赶考”始终伴随着伟大斗争,在斗争不断的“赶考”征途上,我们党不仅取得了伟大斗争的接连胜利,也日益提高了“应考”能力、巩固了“赶考”资格。这一现象表明,我们党必然有其长胜之道,其中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弘扬“赶考”精神。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新的“赶考”路上必然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取得伟大斗争的继续胜利,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揚“赶考”精神。

党的“赶考”精神与新时代伟大斗争是紧密契合并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党的“赶考”精神与新时代伟大斗争是历史的统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备考”阶段,我们党进行了以“进京”执政为代表的伟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赶考”精神贯穿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代表的伟大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赶考”精神贯穿了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伟大斗争;进入新时代,党的“赶考”精神必将贯穿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代表的伟大斗争。另一方面,党的“赶考”精神与新时代伟大斗争是逻辑的统一。纵观中国共产党的“赶考”史,我们可以看到,党的“赶考”精神在伟大斗争中得到继承与弘扬,“赶考”精神则为伟大斗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同样符合这一逻辑。

弘扬党的“赶考”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多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面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防、党建等方方面面的重大斗争,而且会越来越复杂。如何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复杂的斗争,如何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交织叠加的斗争,如何应对党的自身建设领域日益隐蔽化的斗争,都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考题”。在此背景下,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我们党坚定斗争意志、强化政治担当,激励我们党正视斗争、敢于斗争;有助于我们党把握斗争方向、认清斗争对象,确保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立场;有助于我们党掌握斗争方法、提高斗争本领,完成不同领域严峻复杂的斗争任务,继续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交出优异的“答卷”。

(二)弘扬“赶考”精神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需要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并弘扬“赶考”精神,不仅在“建国大考”“富国大考”和“强国大考”中“考个好成绩”,也在“强党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把自身锻造成为久经考验而又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向未来,为了继续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考”出好成绩,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仍需要大力弘扬党的“赶考”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党无精神则不兴。“赶考”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财富,对党的自身建设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首先,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质,先进性和纯洁性集中体现于党的执政理念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通常趋向于“弱压力”状态,跳出“舒适圈”则需要较大动力。对一个政党来说,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好比一个人时刻处于高度的自律、自省、自警状态,久之难免产生倦怠,这正是当前党内仍存在一些不纯洁、不先进因素的原因之一。这些负面因素直接反映了部分党员干部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的“考试”中不合格。因此,发扬党的“赶考”精神,对于我们党长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深刻意义。其次,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立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之一,旨在使党把准时代脉搏、赶上并引领时代潮流,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确保党开展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保证党始终具有旺盛活力和前进动力。显然,“赶考”精神中蕴含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奋发有为的进取意识等精神因素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最后,弘扬“赶考”精神有助于我们党提升长期执政能力。历史证明,永葆“赶考”精神是我们党应对风险挑战、把握执政规律、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条重要经验。既然是“赶考”,要想“考”出好成绩,就需要发扬“赶考”精神,从而做好“备考”、把握“考题”、掌握“应考”方法和技巧,以优异的“答卷”回应民族期盼和人民重托,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三)弘扬“赶考”精神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能否持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对中国共产党“赶考”能力的直接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它承载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能力,但也意味着在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和阻力。在这一过程中,“赶考”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充分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推进伟大事业的信心、决心与恒心。

第一,“赶考”精神增强我们党推进伟大事业的信心。从“进京赶考”至今,我们党始终保持着“考个好成绩”的坚定自信,并且这一自信随着我们党不断交出优异答卷而日益强化。正如习近平所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今天,党的“赶考”精神所蕴含的长期执政自信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实践基础,必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起强大底气。第二,“赶考”精神坚定了我们党推进伟大事业的决心。党的“赶考”精神蕴含的人民情怀和进取意识,使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实践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正是由于具有这种义无反顾的使命感,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决心才无比坚定。第三,“赶考”精神强化我们党推进伟大事业的恒心。伟大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其理想的远大性及价值追求的崇高性,还因为事业本身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这也是我们党的“‘赶考永远在路上”的缘由。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党需要做好“啃硬骨头”和打持久战的准备。“赶考”精神所蕴含的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艰苦奋斗传统,可以有效激励我们党始终保持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长期奋斗的恒心。

(四)弘扬“赶考”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提供精神支撑

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赶考”精神始终彰显着我们党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自觉,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赶考”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成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然而,伟大梦想的实现不会轻轻松松、一帆风顺,新的“赶考”路上必然存在更大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我们党继续坚持和弘扬“赶考”精神。

第一,“赶考”精神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筑梦”的初心。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一部“赶考”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践行初心史。“赶考”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样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积极践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不断前进的原初动力。第二,“赶考”精神指引中国共产党“逐梦”的态度。伟大梦想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必然要经过长期不懈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越要时刻保持“赶考”的姿态。这是因为,党的“赶考”精神所蕴含的执政自信、忧患意识等精神特质,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应当持有的态度。第三,“赶考”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圆梦”的力量。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70余年“赶考”征程中不断“考”出好成绩,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党的“赶考”精神所彰显的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不仅能推动我们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有效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三 弘扬“赶考”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治国理政新实践中大力弘扬“赶考”精神,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8).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叠加期,我们党仍然面临着“考题”数量更多、“解题”难度更大的时代“考卷”,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赶考”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一)永葆“赶考”的清醒、坚定和谨慎

中国共产党“赶考”目标的远大性、“赶考”使命的崇高性决定了“赶考”过程的漫长性和“赶考”任务的艰巨性。为此,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07-28(1).同时,“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J].求是,2022(22):7.清醒、坚定和谨慎,是中国共产党应当持续保持的“赶考”的精神状态。

1.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赶考”的清醒

习近平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强大精神支柱。面对新的“赶考”路上各式各样的“考点”和层出不穷的“考题”,唯有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才能确保党的“赶考”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是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马克思主义是立党之本、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在新的“赶考”实践中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二是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的“赶考”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增强走好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三是要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国共产党“赶考”的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的实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接力“赶考”。

2.以增强历史自信保持“赶考”的坚定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1).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赶考”成绩的优异性不断强化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党的历史自信则反过来为党的“赶考”实践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面向未来,我们党必须以更强的历史自信不断开辟“赶考”新境界。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这是我们增强历史自信的前提,也是我们保持“赶考”的坚定的基础。第二,要把握历史规律。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才能在新的“赶考”中从容不迫。第三,要增强历史主动。历史主动是把握历史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并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增强历史主动要求我们党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主动作为、积极进取,主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

3.以强化忧患意识保持“赶考”的谨慎

中国共产党生于忧患并成长、壮大于忧患,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接连“考”出好成绩又能不骄不躁、持续奋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新“考场”,面临着难度更大的“考题”,因而必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和谨慎态度。第一,要永葆应对世界之变的忧患意识。当前,国际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正发生深刻复杂的变革,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这为党的“赶考”带来了空前的严峻考验。为此,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化压力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第二,要永葆应对国情之变的忧患意识。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党只有完成这些艰巨任务,才能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第三,对我们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要永葆忧患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突出成果,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有效加强。但是,我们党仍面临长期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考验,党内仍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仍存在享乐主义、躺平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倾向。为此,我们党必须始终铭记“决不当李自成”的深刻警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以高度的忧患意识应对考验、化解危险,确保党永葆“赶考”资格。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赶考”立场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既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唯一评判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坚持为人民而“赶考”、依靠人民“考”出好成绩,始终把人民当作“主考官”。

1.不忘为人民“赶考”的初心使命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自觉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8.,自觉地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从踏上“赶考”路,我们党的“赶考”实践始终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进行和推进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和党情不断发生新变化,我们党不斷面对一些前所未见的新“考题”,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赶考”的基本逻辑没有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只有始终秉持为人民根本利益而“赶考”的价值导向,才能始终保持“赶考”的最大底气。

2.凝聚靠人民“赶考”的历史合力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性力量。纵观党的历史,我们党在“赶考”中能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当前,党的“赶考”实践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我们党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凝聚推动事业发展的最强动力。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新时代党在“赶考”征程中的新任务,着力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同时推动党的“赶考”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要矢志不渝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善于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党在新时代“赶考”的历史合力。

3.坚持由人民“阅卷”的政绩观

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来说,最铁面无私的监考官和最权威的评判人只有一个——人民群众。“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理念,既从根本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赶考”实践的人民性,也为党的“赶考”目标和“赶考”方法提供了正确指向。因此,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唯一的“阅卷人”,把“老百姓是哭还是笑”作为“考试”成绩优劣的唯一评判标准,不断提高“交卷”意识,“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昂扬奋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纪实[N].人民日报,2014-01-10(1).。

(三)在新征程上锤炼“赶考”本领

能否持续“考”出好成绩,关键在党。新时代新征程,只有不断锤炼和提高“应考”本领,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新的“赶考”征程中临场不乱、“应答”自如。

1.堅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考”出好成绩的应然要求和政治保障。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一是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前,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实质是世界最大政党在一个超大型国家的治党治国实践,如果没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无法想象何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因此,必须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努力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全党服从中央,确保党“赶考”的方向正确、力量强大。二是要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确立了目标定位。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制度执行,都应以此为基本遵循,从而切实提升党的领导制度的有效性,确保党“赶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三是要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为新的“赶考”实践提供更为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2.坚持和深化党的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破解新时代“考题”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的“赶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而难免会出现审错题、答错题的情况。但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逃避错误、勇于自我革命。百余年来,我们党在自我革命中得到淬炼,永葆了生机活力。作为新时代大考的“答卷人”,我们党仍然需要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光荣传统和显著优势。第一,要坚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以高度的内在自觉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做优秀的“答卷人”。第二,要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进自我革命的规范化、成熟化和长效化,进一步凸显我们党“赶考”的政治优势。第三,要坚决开展好反腐败斗争这个“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以零容忍的态度根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确保“考生”机体健康。第四,要协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实现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推动自我革命的良性闭环,在二者的同步深化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更高质量的“答卷”。

3.增长善于斗争的政治智慧

新的“赶考”路上存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需要我们党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不断提高斗争本领。第一,要认清斗争的方向。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1).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斗争,都应当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与目标来开展,这也是我们党“赶考”的基本遵循。第二,要修炼斗争艺术。斗争是一门艺术,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应以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开展斗争,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优的形式取得斗争的胜利,有效化解“赶考”的阻力。第三,要掌握斗争规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科学认识斗争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别是要对某些领域、某些形式斗争的隐蔽性有清醒的认知,能够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26.,为回答好新的“考题”做好前瞻性的准备。

4.发扬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

依靠学习“考”出好成绩,是我们党70余年接力“赶考”的重要经验。当前,党的“赶考”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发扬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第一,要善于向历史学习。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既要善于向古人学习,又要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自身的经验,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从历史中汲取破解新“考题”、难“考题”的智慧。第二,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在新时代“赶考”征程中,我们党应当始终保持“甘当小学生”的自觉与勇气,通过向人民学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并将这些智慧和经验转化为我们党“赶考”进程中的“应考”之方。第三,要善于借鉴“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新时代数量更多、难度更大的“考题”,我们党必须始终具有世界格局,积极学习借鉴世界范围内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加以运用,创造性地回答时代“考题”。

Abstract: From the idea that “going on a journey to Beijing to take exams as a ruling party” was proposed by MAO Ze-dong to “the exam is far from over” is being repeatedly emphasized by XI Jin-ping, the CPC‘s more than 70 years of “taking exams” shows that “taking exams” is a unique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 that runs through the CPC‘s practice of governance. As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of the CPC,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has rich connotations, including awareness of unexpected risk, self-confidence in governance, a sense of enterprise, the idea of people first, the spirit of arduous struggle and so on.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has important epochal value for our Party to carry out a new great struggle, strengthen its own construction, persist and develop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f we want the road of “taking exams” ahead to be smooth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so as to hand over excellent answers to history and the people continuously.

Key words: the spirit of “taking exam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value of the times; practical requirements

猜你喜欢

赶考科学内涵时代价值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律师“赶考”法官
不忘初心,继续“赶考”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