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贵州省文化旅游与生态融合发展研究

2023-07-10吴涛姚若男麻磊

中国市场 2023年18期
关键词:熵值法生态环境文旅

吴涛 姚若男 麻磊

摘 要:红色长征与民族特色文化相映成辉,为山明水秀的贵州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文章试图探析贵州省文化、生态与旅游三者融合与协调程度,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呈现贵州省2010-2020年文化-旅游-生态耦合效果。结果表明: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三者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但耦和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近年来文化产业及生态环境落后于旅游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政府、文旅企业与社会应发挥合力朝着能够满足游客深度体验的方向创新升级,以应对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化与公共危机带来的风险,做大做强“多彩贵州”旅游名片。

关键词:文旅;生态环境;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8-0000-00

1 引言

应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改革,2018年贵州省正式整合文化、旅游部门及其职责,组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行政上的整合说明探索利用本省丰厚文化艺术与多样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现实方向。文旅融合是带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1],贵州省既兼有特色民族文化,又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势必要坚持以特色底蕴和长征精神激发文化资源历史内涵、以“大生态”为长板带动旅游产业发展走稳走优,更重要的是,联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双轮驱动可持续发展。对贵州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的三核协调研究能更具针对性地激发三者协同发展潜力,并为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高质量发展定基调、稳步伐。

2 文献回顾

关于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其相互间发展态势有丰富研究。文化与旅游方面,国外学者对文化旅游消费与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有较多研究[2],国内学者则针对文旅模式探究,以及对某一特定区域文旅融合定量分析并提出建議等方面进行研究[3-4]。旅游与生态方面,国外学者偏向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战略分析[5],国内学者就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联合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如郭向阳等人对河南省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进行综合评价[6]。生态与文化方面,国外学者侧重于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评估[7]。国内学者主要就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及生态文明方面进行重点研究[8-9]。近年来,文化、旅游、生态联系日益紧密,有关三者协调发展研究逐渐受到关注,贾垚焱等人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系列分析方法,就中国省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协调关系程度进行实证探究,并对其时空差异和其影响因素进行深一步探索[10]。越来越多学者关注到文化、旅游、生态三者研究价值,但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对其两两相互关系的融合发展以及省域间三者的协调互动研究,缺乏省域单元对文化、旅游、生态三者耦合协调的实证研究。就贵州省而言,蒋焕洲等人从产业融合角度,结合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实证分析了文化和旅游耦合协调程度[11]。目前针对贵州省生态与文旅的融合发展研究尚有挖掘空间。鉴于此,文章试图呈现贵州省十一年的文旅发展情况,嵌入贵州特色“大生态”进行横向比较,利用熵值法求取权重并测算三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同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贵州省2010年-2020年文化-旅游-生态三者的耦合程度和协调发展状况,以期对贵州省文旅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3 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耦合发展实证分析

3.1数据及指标权重构建

本研究共涉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和36个指标,时间选取2010年-2021年,数据取自统计年鉴。本研究以科学严谨为标准并结合相关文献系统来构建指标体系,并根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从设施、就业、保障和效应去设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指标;而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构建主要借鉴PSR模型“压力—状态—响应”,从压力、状态、效应三个角度选取指标。最终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构建出文化-旅游-生态子系统指标的权重体系。

3.2综合发展水平

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各个指标权重,通过线性加权公式即可得出文化产业、旅游业

和生态环境的贡献度,及综合发展水平得分,进而绘出图1。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图示集中反映了贵州省2010年至2020年文化-旅游-生态的综合发展情况,贵州省两大产业和生态环境的得分都呈现出波动上升得趋势,均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其中,旅游综合得分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超过生态综合得分和文化综合得分,成为贵州省发展最好的产业,而相较于前两者,生态产业的得分变化情况更加稳定。

3.3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同步性模型测算

3.3.1耦合度计算

耦合度的计算方法来源于物理学,使用该计算方法可得知某一区域内各子系统的耦合程度,就本研究而言,通过耦合度测算可进一步判断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三大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和耦合关系,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x)表示文化综合得分,C(x)表示旅游综合得分,T(x)表示生态综合得分。C作为耦合度的取值范围为0~1,C越靠近1,三者耦合度越高;当C等于1时,表示文化-旅游-生态三大子系统处于最佳耦合状态;当C为0时,三大系统之间无关,配合无序。从耦合等级上来看,低度耦合C值在[0,0.4),中度耦合C值在[0.4,0.7),高度耦合C值在[0.7,1)。

3.3.2耦合协调度测算

文化—旅游—生态耦合度测算能在总体上反应三个子系统融合发展程度,但不能测度三者协调发展水平及态势,因而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三大子系统协调度发展水平高低,以此更准确判断三者融合发展状况及变化。耦合协调度模型表达式为

式中,D是文化—旅游—生态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C是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T是文化—旅游—生态三大系统综合评

价指数,α、β、λ为待定系数,考虑到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三者重要程度相同,因此α、β和λ均取值为1/3。

耦合有三大阶段,耦合协调度可分为10个等级,D<0.4为低级耦和协调,0.4≤D<0.7为中级耦和协调,0.7≤D≤1为高级耦合协调。

3.3.3同步性测算

文化—旅游—生态三者协调发展强弱可借助同步性模型进一步测算,且根据相关系数取值区间,同步类型可进一步细分,见表3。由于文章有大三子系统,因而采用相互两子系统单独比较方法,根据贵州省2010—2020年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E(x)、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C(x)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T(x),结合相关系数,分别计算各相互子系统间相对关系,计算公式如下。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同步性,见表1。

3.4研究结论

根据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度以及同步性测算结果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有不同程度下降。

第二,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系统持续呈现高度耦合状态。第三,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的耦合协调度几乎呈现为逐年上升态势,

但目前仍处于濒临失调边缘。第四,随着旅游业发展,贵州省在文化-旅游-生态的协调中逐渐偏向于文化滞后型和生态滞后型,旅游业发展撬动了整体协调性。

4 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牢牢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文旅资源开发带来的重大机遇,以此助益新型文旅产品的供给及服务流程的优化。新冠疫情以来,文旅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旅游动力衰减与文旅产业吸引力不足叠加的结果。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省可依托大数据建设政策和资源优势,实现省域内高A级景区5G网络全覆盖,利用5G和AI技术开发并提供诸如旅游游记、导游服务等新型文旅产品,有益于提升游客满足感和体验感。

第二,应国际复杂形势和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扩大内需的现实要求,政府及文旅企业应厚植贵州省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发挥合力打造后疫情时代集生态、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生态圈,以此提升“多彩

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的国际国内影响力。贵州省应注重“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文旅企业要积极利用科技赋能和生态优势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供生态公园旅游的优质环境。

第三,利用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发挥黔中经济圈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以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为底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游客幸福感和满足感。贵州省域内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红色故事、红色老街、红色标语,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应充分发掘域内红色资源,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以黔中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为中心,推动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參考文献:

[1]黄永林.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阐释与旅游实践[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16-23.

[2]MIA L,CHRISTINE L,MARIA L.Thirsting for vampire tourism: developing pop culture destinations[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3,2(2).

[3]李金来.困惑与突围: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探析[J].社会科学家,2020(2):82-86.

[4]汪永臻,曾刚.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20,40(3):234-240.

[5]XU L,AO C,LIU B,et al.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scientometric review of global research trends[J].Environment,developmentand sustainability,2022(2).

[6]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等.城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态势的时空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6):732-737,753.

[7]GR?TA V,DOMINIKA K,MATEJ M,et al. Mapping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enables better informed nature protection and landscape management[J]. Sustainability,2020,12(5).

[8]廖国强,关磊. 文化·生态文化·民族生态文化[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4):43-49.

[9]李萌,潘家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化范式的重构[J].贵州社会科学,2021(12):20-28.

[10] 贾垚焱,胡静,刘大均,等.中国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3):620-631.

[11] 蒋焕洲,韩学阵,尚海龙.贵州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6):68-7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红址山涧,两色兴黔——长征公园文旅融合双轮驱动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项目编号:贵大(国)创字2021(018))。

猜你喜欢

熵值法生态环境文旅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