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咨询

2023-07-10俞国良何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俞国良 何妍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朋辈咨询作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有效践行了“以生为本、生命至上”的教育原则,从而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至名归和“本位”回归。本期访谈,何妍主编将邀请俞国良教授为读者系统解读朋辈咨询的溯源、归宿、核心和本质。

关键词:朋辈咨询;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发展需要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9-0004-06

朋辈咨询的渊源:从学生中来

何妍:俞教授好!上期访谈您以成长咨询为突破口,就如何提供适合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诠释,这期我们要探讨的朋辈咨询也是一种“以生为本”、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朋辈咨询大家都不陌生了,但是在心理学意义上,朋辈咨询的概念和起源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俞国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转型新时代,我们倡导心理健康教育回归“本位”,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一条重要途径便是大力倡导与推广朋辈咨询、朋辈互助。

在心理学意义上,朋辈咨询是指学习生活环境、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相似的学生在持续的专业训练和督导下,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支持、倾听、交流、分享等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种活动。它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到20世纪末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国的朋辈咨询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后逐渐影响并传入内地。虽然我国开展朋辈咨询的历史不长,但在严格概念规范的朋辈咨询形成之前,形式多样的同伴互助与朋辈互助就已存在,如学习小组、课外兴趣小组、一对一结对子及高年级“以老带新”的经验分享活动等。这些产生于学生实际管理实践和工作需要的教育形式,不仅满足了学生成长需要和心理需求,更是蕴含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扰时,学生首先求助的不是老师家长与心理咨询师,而是身边的同伴和朋友。这是因为同龄人之间年龄相仿且观念相似,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吸引力,更容易沟通交流,产生“共鸣”“共情”,所以朋辈咨询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与成长方面有着天然的独特优势。

何妍:为什么说“从学生中来”是朋辈咨询的源头“活水”?

俞国良:“从学生中来”作为朋辈咨询的源头“活水”,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个体身心发展的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为核心,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征,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以心理社会性发展为例,小学生的主要心理诉求是获得“勤奋感”,其能力和成就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首肯;中学生的主要心理诉求是获得“角色同一性”,建立自我认同感。研究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诉求满足对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多元化,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不断冲击着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心理诉求呈现形式的多样化,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心理诉求很难得到及时识别和满足。“从学生中来”的朋辈咨询,正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抓手。具体来说,朋辈助人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同辈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且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心理诉求。同时,摆脱以往心理咨询者高高在上的教育模式,从学生不同的价值需求、多元化的心理诉求出发,真正解决学生现实的迫切需要,即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不是陷于“父母觉得我冷”的状态。

二是相信学生的人际关系“爆发力”,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朋辈咨询省去了重新建立关系的过程。在专业的心理辅导、咨询中,首先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有效的朋辈咨询也離不开良好的咨访关系。由于朋辈咨询者从学生中来,分布在学生中间,能与同学广泛接触,且已经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信任关系,所以与心理咨询师相比,他们能迅速有效地展开心理辅导,有的放矢地缓解来访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实效性。

三是依靠学生的发展能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明确的角色分工,教师作为教育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但是,这一模式满足不了我国新时代学生不断增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为紧缺,远远达不到国家政策要求的师生比。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按不低于1:4000的师生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但调研发现,许多学校离这个要求差距还很远。因此,为弥补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不足,充分依靠学生群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

何妍:朋辈咨询“从学生中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拓展延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这对于全面推进、创新我国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朋辈咨询又该如何从学生中来呢?

俞国良:朋辈咨询作为一种高投入、高付出、高智力、高情感倾注的教育活动,不仅要用自身的技术和知识为同学提供帮助,还要洞悉同学的内心世界,深入同学的个人隐私,其工作具有专业性、特殊性,对朋辈咨询者有较高的专业要求。

第一,要保证朋辈咨询者人格特质的适宜性。朋辈咨询者的人格特质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拥有的自我品质方面的修养,最重要的是在朋辈咨询过程中所呈现的健康的人格特质,如积极、乐观、热情、接纳、客观等。良好的人格特质是开展朋辈咨询的关键和核心。其中,宜人性和开放性是朋辈咨询者能否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宜人性指个体在与人相处中让人感到舒服、信任、富有同情心等方面的特质;开放性不仅指对不同经历、价值观的探究和开放态度,还包括人格意义上的真正开放。这两大特质都侧重于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并对朋辈咨询者在传递和接受他人信息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与美国国家心理委员会要求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文化适应和交流能力相一致。因此,朋辈咨询人选的挑选要着重关注沟通交流能力,选择人格特质适合朋辈咨询工作的学生。

第二,要保证朋辈咨询者的专业性。咨询者的专业性建立在系统的专业培训和完善的督导机制。良好的朋辈咨询者应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等知识,这是进行有效咨询的知识基础。同时,能够了解并运用一些简单的咨询技巧,如积极关注、内容反应、情感反应等,这是进行有效咨询的专业前提。此外,由于朋辈咨询者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所以需要持续的实践和督导。专业的督導可以帮助朋辈咨询者看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避免自身受到伤害,实现自我成长,从而提高朋辈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量。许多研究发现,持续的督导对咨询师自我意识、自我效能、专业技能、支持感以及咨询效果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句话,朋辈咨询工作对朋辈咨询者的基本素养要求较高,需要咨询者不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

朋辈咨询的归宿:到学生中去

何妍: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目标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学生,朋辈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目标和归宿必然也是指向学生,我们应如何理解将“到学生中去”作为朋辈咨询的归宿?

俞国良:如果说“从学生中来”,意味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那么“到学生中去”就是将这种力量用到实处、痛处,收到实效。同传统教育一样,在朋辈咨询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目标,不同的是“到学生中去”的对象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到学生中去”,可以将“从学生中来”的问题、成果、经验和教训应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利用情绪情感共鸣、共情和共生,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具体来说,朋辈咨询的归宿可以从原因和制度形式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原因上看,一是可以体现“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群众史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和具体实践。长期以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很难具体落实到学生中去,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使得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通过朋辈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每一个学生心里,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同时,这也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学生、依靠学生的具体体现,使全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更多获得感,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动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朝着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进。二是可以让朋辈咨询者在实践中发展、成长。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人们通过实践验证真理,又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发展真理。“到学生中去”就是朋辈咨询的具体实践。朋辈咨询师、班级心理委员对遇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给予劝导和帮助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理论、验证理论、促进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这一过程亦可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改善与提高。三是可以让朋辈受助者提高心理健康素养。教育工作的最终受益群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才是真正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到学生中去”作为朋辈咨询的归宿,就是要把朋辈咨询各方面取得的成果,体现在受助者不断提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上,体现在受助者不断提高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意识上,体现在受助者不断提高的心理健康素养与素质上。只有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积沙成塔”,真正改善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何妍:从制度形式来看,如何理解将“到学生中去”作为朋辈咨询的归宿?

俞国良:从制度上看,“到学生中去”是朋辈咨询的归宿,要确保朋辈咨询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朋辈咨询者对不同层级、不同心理需求的同学开展可持续、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要有制度、规范提供有效的保障。结合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的制度形式。一是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该制度2004年诞生于天津大学,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班级心理委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班级心理委员是为班级同学心理健康负责的班委成员,是学校朋辈咨询工作贯彻落实到班级的具体执行者、操作者。他们主要负责为班级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心理危机预警等。此外,作为班级心理委员的进一步拓展,宿舍心理信息员制度在朋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二是朋辈心理咨询师制度。如前所述,朋辈心理咨询意谓通过选拔、训练和督导,非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向年龄相仿的来访者提供拥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助人过程,由朋辈心理咨询师实施完成。朋辈心理咨询师与班级心理委员对同学的帮助和关心不同,它具有一定的专业色彩,但由于受训时间和内容的差异,专业能力发展有一定限制,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尚有一定差距。因此,朋辈心理咨询被称作“类专业心理咨询”“准心理咨询”。该模式采用专业、科学的训练和系统、持续的督导,培养能够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情绪疏导的朋辈心理咨询师。三是朋辈心理社团组织心理工作制度。心理社团是一种专业性不高、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朋辈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但它蕴含趣味性、灵活性和娱乐性。心理社团的打造推动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它是对以学习为主的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开展主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辅相成,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践行“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学生处理解决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助、助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发展。

朋辈咨询的核心:适合学生发展需要

何妍:成长与发展是学生最基本的内在需要,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朋辈咨询作为一种重要的“以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它有着什么样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俞国良:朋辈咨询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真正提供了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是满足了学生客体关系的需要。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客体,寻求客体关系是人的最基本驱力。人们在与客体的关联中得到满足、成长和自我实现。客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谓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人、地方或幻想,以及被个体视为感受或内驱力目标的那些事物。许多研究均发现,客体能通过满足自体需求促进人格发展。但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满足自身发展的客体有不同的需求,而任何心理健康教师或心理咨询师都不可能是一个包罗万千的完美客体,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一旦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合适的客体,最基本的驱力得不到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就会滞后甚至扭曲,导致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朋辈咨询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客体。由于朋辈咨询者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迥异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所以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精神属性。因此,他们能够成为学生发展所需的目标客体,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对客体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学生能从目标客体上学到发展人格、适应社会的对己、对人、对事的方法。一句话,对学生来说,朋辈咨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提供满足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客体,助力个体不同时期完成身心发展课题、调整良好心态、处理心理不适、适应社会现实、形成健全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二是满足了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认知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朋辈咨询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他们认知发展需要的人际环境。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在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思维、智力、心理的成熟既不是源于先天,也不是得益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的动作。这种主体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学习和适应,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种方式。朋辈咨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学生的这四种认知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首先,每一个朋辈咨询者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图式,有着独特的结构和组织;其次,每一个朋辈咨询的活动都是一次同化的过程,学生们可以把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图式纳入自己的图式或结构,丰富和加强自身的认知发展;再次,学生们利用纳入的图式和结构改变已有的思维、心理和智力,从而完成顺应的过程;最后,学生们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获得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同样,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也强调真实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受到了一系列环境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微观环境系统,因为它是最内层的环境,是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如家庭、学校等。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微环境系统。在这个环境系统内,除了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们的同学、同伴,即朋辈。因此,提供良好的朋辈环境对学生的认知发展举足轻重。

三是满足了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人的存在依赖于道德的存在,人的发展依赖于道德的发展。道德依附理论认为,人的道德发展需要依附于他人和环境,需要以道德依附的方式实现。道德依附对于学生来说是成本最小的道德发展方式,他们能够在代价同等的情况下,获得发展和成长的最大化。同时,对于学生这样身心脆弱、不完善的个体来说,他们需要利用他人的帮助来面对自身在道德发展中无能为力的情况。具体来说,学生在道德依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道德资源提供保障。朋辈咨询为道德依附提供了条件,朋辈咨询者对于学生来说正是最好的道德资源。首先,他们经过一定选拔,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综合素质较高,拥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修养。其次,他们持续接受专业的心理学训练和督导,作为同学的榜样,懂得利用“替代强化”帮助学生发展道德。再次,他们生活在学生中,能时时刻刻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需要的道德资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一言以蔽之,依附策略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方式,利用优秀朋辈带来的道德资源对于学生这样脆弱、不完善的个体的道德发展至关重要。

四是满足了学生社会支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支持和自我实现都离不开与同伴的交往。朋辈咨询为同伴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朋辈受助者的角度来看,朋辈咨询满足了他们对同伴支持的需求,即社会支持。许多研究表明,足够的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境。具体来说,足够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由负性事件带来的压力、消极情绪和攻击性,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理想情况下,社会支持得到满足的学生,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处理。现在的学生学业任务重且父母工作繁忙,缺乏可靠的亲密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的缺乏导致他们遭遇负性事件和消极情绪时无人倾诉,独自承受心灵的伤痛,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朋辈咨询通过班级心理委员、朋辈心理辅导、朋辈心理社团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他们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支持,通过良好的社会支持为学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添砖加瓦”,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行为问题。从朋辈咨询者的角度来看,朋辈咨询满足了他们对同伴认可的需求,即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满足对于人格的健全发展甚为重要。研究表明,通常有此情感体验的人表现得更加自信、自尊。此外,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强调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有助于个人开发心理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确实,朋辈咨询者在对他人的帮助中收获了自尊和尊重,獲得了自我价值感,实现了自我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既满足了他人的发展需要,又满足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形成了“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朋辈咨询的本质:以生为本、生命至上

何妍:“以生为本、生命至上”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教育原则,在开展朋辈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更好地践行这一基本原则?

俞国良:“以生为本、生命至上”这两大价值理念相辅相成,交融一体,相互映射,共同彰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坚持以生为本,必须贯彻落实生命至上;坚持生命至上,才能确保实现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意味着对学生本身的关怀和照顾。首先,“以生为本”是当代教育追求的根本目标所在,不仅充分显示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还遵循了当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提醒所有教育者,教育不仅要面向全体,更要关注个体,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成长变化;要依靠学生、尊重学生,根据学生心理行为发展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其次,“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外延。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即“人”是首位的,是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中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保障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权,使学生成为教育的对象和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是朋辈咨询的本质。朋辈咨询者利用身份特点及朋辈咨询独特的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感受朋辈帮助、互动的乐趣及心理健康的魅力,从而完善人格、提升认知、发展个性、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具体来说,体现在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信任学生、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五个方面。

一是尊重学生,朋辈咨询将每一位学生都看作是有着不同需要、独立发展的个体,始终坚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身心发展所需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依靠学生,朋辈咨询能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导力量。三是信任学生,朋辈咨询得以开展的基础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相信学生能够利用他人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四是服务学生,朋辈咨询本身就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改善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五是关爱学生,朋辈咨询就是一个传递爱、感受爱的过程,不仅包含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爱,更包含着为朋辈咨询付出努力的领导、教师们对学生的关爱。简而言之,“以生为本”作为朋辈咨询的本质,体现在朋辈咨询的方方面面。既是朋辈咨询的指导思想,又是朋辈咨询的行动指南。

如果说“以生为本”是我们从朋辈咨询实践形式推演出的本质结论,那么“生命至上”就是朋辈咨询更深层次的本质。“生命至上”將生命放在首位。“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远古时期,“生命至上”价值理念的雏形就已形成,《易经》中就将生命的延续看作是“天地之大德”,认为生命是珍贵的、至高无上的。当前,“生命至上”已成为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尤其是处在世界不确定性骤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青少年学子,更是感受到了生命的无价和可贵。

朋辈咨询虽然时时刻刻都在以“生命至上”为终极目标,但最能体现“生命至上”的还是朋辈咨询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发挥的作用。心理危机是超过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的状态,容易使人失去控制,陷入极度焦虑、抑郁和攻击中不能自拔,有着危害性大、发作突然的特点。处在严重心理危机中的个体,轻则自伤、攻击他人,重则自杀、伤害他人生命。朋辈咨询者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利用自身信息获取覆盖面广、沟通交流阻抗小、学生信任度高的特点,采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保障学生在心理危机时的生命安全。

具体来说,在危机发生中,朋辈咨询者利用自身特点对危机学生进行24小时心理陪护,在陪护过程中,朋辈咨询者不仅可以疏导和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替代冲动或自我毁灭的方法,防止更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后,朋辈咨询者对危机学生进行跟踪随访,减少其因心理危机问题在同学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帮助学校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之,应随时随地把“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朋辈咨询中,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用“生命至上”理念帮助学生武装心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确立坚定的生命信念,在朋辈咨询的社会交往中丰富本质力量的现实生命。

编辑/卫 虹 终校/张 旗

俞国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