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3-07-10肖强
肖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再加上疫情的突发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波动,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面临难以融到资金以及融资成本高昂等问题,并进一步影响到投资管理。本文阐述了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投资管理与融资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并最终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依据。
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以及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以来,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基本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为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管理增加了各种不确定性。此外,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速也存在明显下降,意味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已经迫在眉睫。在外部经营环境动荡与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并影响到了其投融资管理的策略。因此,有关部门为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在贷款与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有关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政策的不确定性。
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系统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各项生产要素能否实现有效利用决定了整个经济系统可否健康稳定的运行,而企业的生产要素能否实现有效分配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同样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宏观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否稳定持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其由于体量较小,对抗外部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对外部宏观环境波动的反应也就较为敏感。当外部宏观环境出现波动时,相应的经济政策也会随之调整,这会打乱企业原本的预期,导致企业的盈利预期出现各种不确定性的结果(Gulen和Ion2016),并影响到企业的投融资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往高速增长所掩盖的经济结构性矛盾也日益凸显,倒逼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性改革,建立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对我国市场的投融资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张成思和刘贯春,2018)。在融资方面,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面临难以融到资金以及融资成本高昂等问题。对于融资难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引导银行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也对新三板等股权市场进行改革以方便中小企业能够多渠道融到资金;而对于融资成本高昂而言,融资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融资利率的变化,融資利率的波动又受宏观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融资利率的波动不利于企业融通资金(戴严科和林曙光,2017),为此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在中小企业投资安排方面,为服务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有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为中小企业构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融资管理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最重要的途径,在日趋严峻的宏观经营环境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在投融资管理方面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又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这是本文所探讨的。
一、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轮市场化改革,我国孵化出了大量中小企业,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但近几年由于受疫情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产经营困境。本文采用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及其子指数来衡量中小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现状,该指数主要从经营现状、发展预期以及企业信用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我国超过500家中小企业调研统计并完成指数构建,涵盖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等行业,总体上能够反映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因此具有一定代表性。
根据渣打银行中国披露的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及其子指数可知,2021年8月到2022年3月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存在波动,但相对平稳,说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较为稳定,在此时期,虽然由于疫情防控等原因对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得益于防控得当以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相对平稳。2022年4月与5月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陡然下跌到50以下,这是因为上海疫情防控失利,导致出现大面积感染者,为有效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上海地区经济活动近乎停滞,对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拖累了中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状况。2022年6月到8月,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开始逐步恢复,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重新回到50以上,但整体上还是低于3月份以前,说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得到改善但还未完全恢复。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及对未来发展预期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活动,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主要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源分配的行为,如购买房屋、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将资源用于技术研发等,这些行为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渗透于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因此,当直接投资活动无法顺畅进行时,企业的发展便会受到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间接投资主要是指非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源分配行为,如在二级市场购买理财、债券与股票等金融资产或直接并购企业等,购买理财、债券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资金管理,是为了降低资金持有成本,而并购企业主要是出于企业发展战略考虑,为了改善或提高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由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及其子指数可知,2022年4月以前除了2021年10月与2022年1月中小企业投资指数出现小幅度下滑外,其他月份相对较为平稳,那两个月份数据下滑主要是由于国庆和春节两个小长假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说明2022年4月份以前中小企业投资状况较为稳定;2022年4月和5月由于长三角地区疫情突发,严重干扰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秩序,导致这两月投资指数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6月与7月由于长三角地区生产秩序恢复,中小企业的投资指数也出现回升,到8月份全国疫情出现多点散发的态势,对全国中小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又拖累了投资指数。
企业融资是企业为维持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或基于未来发展需要而融通资金的行为,主要包括内部性融资、债务性融资与股权性融资等。内部性融资是生产经营环节中产生的资金进项,如预收款项等,该融资具有融资成本低、自主性较高等特点,是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债务性融资主要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或向银行贷款来融入资金,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资金的使用范围也相对固定,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发行公司债券的门槛较高,无法通过发债来融入资金。因此,向银行贷款是其债务融资的主要渠道。股权性融资是企业通过股权市场向社会融入资金或自主寻求股东入股的融资方式,该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较高但资金使用的自主性也较高,同时,由于其是向社会公众融资,其融资门槛也较高。国内虽然设立了方便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金融市场,如新三板,但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这些市场的融资门槛,自主寻求股东入股便成为其主要的股权融资渠道。因此,该融资方式并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由中小企业信心指数及其子指数可知,2021年8月至11月中小企业融资指数在逐步降低,说明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在降低;2021年12月的融资指数却比11月上涨了1.5,说明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有所提高,应该与中小企业年末结算与下年预算的资金需求有关;2022年的前三个月融资指数在逐步上升,说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增长,经济发展有向好的趋势;2022年4月和5月受长三角地区疫情突发的影响,严重打击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导致这两月融资指数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6月由于长三角地区生产秩序恢复,中小企业的融资指数也回升至51.9,7月份融资指数下滑至50.4,8月份融资指数又回升至51.8,说明这几个月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波动较大,主要是疫情反复与美联储大幅加息等宏观因素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影响到了其融资意愿。总而言之,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我国最近的外部宏观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改变了其对投融资管理策略的安排。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投资管理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较少。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除了满足必要生产经营活动外,可用于自主投资的资金较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可获取资金的渠道较为单一,除了预收款项外,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且能够获取的资金较少。如此便导致中小企业可用于支配的资金较少,哪怕面对很好的投资项目也会由于资金短缺而错失。(2)整体投资意愿较低。中小企业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外,若有盈余资金可用于购买理财、债券与股票等金融产品,或用于企业并购,还可用于内部研发。但购买金融产品产生的收益受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当宏观环境波动较大时,可能无法产生盈利,反而容易亏损,而企业并购对资金量要求更大,且风险也较高,容易降低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对于内部研发而言,由于未来的不可确定性,同样风险较高,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3)缺乏高质量的投资管理团队。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能够提供的薪酬待遇较低,相对于大企业而言更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对于内部研发投资而言,投资的时机和方向决定了该投资能否成功,这对投资管理团队的素质要求就更高,而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往往无法支撑起这种要求,容易导致研发投资失败。对于企业并购与购买金融资产等外部性投资同样对投资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求,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容易出现投资亏损。有其是当外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时,更加考验投资管理团队的能力。
2.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融资管理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融资渠道过窄。除预收款项等内部融资外,企业还能发行公司债券、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与引入股权投资者等。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发行公司债券的门槛较高,无法通过此渠道融通资金。中国虽然存在供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股票交易市场,但也存在较高的门槛,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标。引入股权投资者难度较大,且容易稀释公司股权甚至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银行借款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且可借的资金较少。(2)融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不如大企业完善,因此其抗风险能力较弱,金融机构为控制借出去的资金的风险,在其与中小企业签订的协议里不仅会规定资金使用范围,还会要求更高的借款利率,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这种情况在宏观环境低迷时期尤为严重。(3)缺乏系统的融资规划。融资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或服务于外来发展战略,但很多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具体的融资并进而投资的规划,盲目进行融资,却无法与投资进行有效衔接,平白增加成本与风险。
三、我国中小企业投融资管理的应对措施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有效的投融资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融资效率。投资与融资并非孤立的经营活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关系,企业融入资金便是为了满足投资的需要。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只有银行贷款,外部投资渠道也主要是二级金融市场,渠道很有限,不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投融资安排。因此,地方政府可以牵头建立地方性质的股权交易市场,可以帮助同一地区的中小企业交换投融资信息,有利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通过该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也有利于有投资需求的企业通过该市场完成股权投资。
2.减少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意愿。股权融资对资金使用的约束性较少,但只有少数中小企业才能通过此渠道融到资金,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融到外部资金,而银行为了降低贷出去的资金的回收风险,往往会限定资金的使用范围,而且在贷款金额上也有所限定,抑制了中小企业融资后再投资的意愿。面对这种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引导银行部门主动减少有关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条件、降低贷款利率以及提高贷款额度。同时,政府应该制定有关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鼓励中小企业投资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如技术研发,如此才能提高中小企业投资意愿。
3.优化投融资管理架构,提高投融资管理团队素质。有效的管理架构以及高素质的投融资管理团队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融资效率的重要前提。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投融资管理架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融资规划,确保投融资活动可以顺利进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人才的引进的力度,为投资管理团队制定科学专业的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提高投融资活动的效率,促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再加上疫情的突发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環境的剧烈波动,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面临难以融到资金以及融资成本高昂等问题,并进一步影响到投资管理。在此复杂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应该对自身投融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优化,降低可能要面临的风险,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公路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