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有效性评价

2023-07-10昝倩茜

现代企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有效性监督

昝倩茜

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有效实施。然而某些国有企业,即便单位内部构建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差。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实施中的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改善內部控制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国有企业的目标更多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然而内部控制能力将直接制约企业的发展。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存在着内部控制理念薄弱、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业务流程不合理等问题,使其在实际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产生了大量的问题,无法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而使工作效果和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对于内部控制应高度重视,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及时发现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分析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概述

1.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在遵循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达到经营效率的最大化,并有效保障各项经济活动平稳有序进行而采取的措施。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企业的整体发展理念、企业的硬件设施等无疑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内部控制制度则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它能够约束财务工作人员准确记录账目,对财务核算起到监督作用;可以防止因决策失误而导致的财务风险,进而保护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实现企业的风险防控,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腾飞做出贡献。

2.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国企开展内部控制,目的在于保障自身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保证企业会计资料及相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同时保证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符合会计准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现象。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就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得到正确执行,在施行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实现了相关目标。如果企业内部控制达不到相应的水平,没有效果,则证明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差;反之,若国企内部控制制度是科学的、合理的、实施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则证明内部控制有效性好。当然,作为国有企业也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企业的内控制度,使其符合企业的利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是指企业内部为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价的方法。是企业对内部控制执行的具体过程进行全程的评价,以此来确认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是否具有可执行性,执行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内部控制评价有多种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评价主体也各不相同。出于管理需求而对内部控制的了解,需要管理层或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评价;出于审计目的,则应由执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而根据法律需要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则往往由管理者来完成,但这时,往往需要注册会计师对管理者的评价报告进行鉴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客体是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包括企业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及其执行过程。即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不全面,缺乏科学性。国有企业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的效益最大化,同时需要控制风险。为了管理层更好地了解单位内部控制情况,必须具备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工作会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内容,若要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就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由于多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尚不全面,只注重创造价值,导致经济效益与控制风险二者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即便在内控评价工作中发现了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业务制定,执行、监督没有有效分离),但由于评价报告利用率低下,使企业的内控管理不能得到及时改进与完善,使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价值难以实现。

2.内部控制意识以及激励机制缺乏。国企高管不注重内部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健全,对内部控制观念认识不足,在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有很大的主观性,内部控制制度停于表面。同时许多国有企业管理理念还较为陈旧,长期工作的惯性思维,形成一种散漫的工作作风, 无法顺应时代发展,使得国企内部控制活动紊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个高效的激励体系,可使经营者与员工利益相统一,创造出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部分国企长期以来形成的政企不分、职责不明,且缺少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没有关于内部控制的激励机制,即使内部控制缺陷在执行层面出现差错,也没有具体的惩罚措施,这种陈旧的思维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化市场。

3.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效率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有利于财务人员及时获取相关数据,并保证会计资料及相关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数据监控的效率,同时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规范和不健全,会损坏财务数据或管理系统。内部控制的完善建设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定期监察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然而,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应用薄弱,缺少信息化系统或者系统开发无法满足国企内控需求。系统开发目的只为操作简便,很少考虑规避内部控制风险,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4.内部控制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合理,缺乏内控专业人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但是有些国企内部却不太重视财务内控的执行,没有建立内控部门或者设置内控岗位,导致内部控制管理活动达不到国有企业发展的目标。同时,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缺乏也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下的信息化也逐渐完善。这势必就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和综合型人才,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更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网络技术。然而,在有些国有企业相关的财务人员,尤其是有些老员工,计算机操作水平有限,造成内控实施不到位,内控管理效果差,使内部控制往往成了一项摆设,趋于形式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5.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及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审计监督作用是实现国企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只有监督环节落实,才能保障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有些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识淡薄,缺少完善的监督工作流程。很多情况下,在审计监督工作开展之前对国企的经营状况缺少调研,使审计监督工作目标与国企的战略目标脱节,使监督工作缺少全面性,形成的监督报告可用性不强。同时缺少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导致国企对于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的风险不能及时的发现和管控。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实施策略与建议

1.健全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为了完善国有企业的内控体系,并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从而降低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必须建立完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建立合理的流程、规范、标准、制度,并不断改善和优化,进而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改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①根据企业内控工作的组织情况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企业的经营层面(包括财务预算、收支,采购等业务),对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对企业的重要部门、主营业务以及具有较高风险的部门及业务,有针对性的构建内控评价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②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不能实行独裁,由一人决定,要做到对业务的决策、执行与监督分离,使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相互制约,从而有效防止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③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规模、业务特点、不同业务的风险状况、经营范围对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此外,内控体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外部环境及业务的变化,其内控体系也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④企业的目的是为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构建内控评价指标体系时,还需要尽量降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设成本。

2.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与激励机制。内部控制的范围应当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国有企业高管,也包括国企所有员工,其中国有企业高管是内部控制建立并有效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和有效实施等相关方面的专题讲座,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进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和内部控制意识,树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其次,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提升各岗位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总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员工的凝聚力密切相关,因此完成内部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国有企业还必须建立健全内控激励机制。第一,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和晋升制度,健全人才薪资机制,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第二,根据不同的岗位及工作内容,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第三,根据企业员工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等指标,确定薪资和职位,并根据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内部控制开展是否取得成效进行奖惩。

3.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国有企业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具有及时性,还具有高效性。因此,国有企业在日常工作及所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数据时效性与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为企业重点项目及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将信息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中,提高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提升单位财务数据的应用效率,实现对关键经济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标准化。利用信息技术共享内部信息,各级部门能够统筹协调,避免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实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保障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4.完善国有企业人才机制。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因此,就需要企业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进而保证企业的内控得以有效实施。一方面,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进行讲座,对企业员工加强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将人才培养列入战略层面,通过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将内部控制的开展状况和个人以及部门的奖惩机制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确定每个员工的职责,进而确保内部控制的高效开展。

5.增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与問责机制,完善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国有企业实施内部监督不仅是是对企业高管及其全体员工进行监督,也是企业对所进行的每一项经济活动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不仅需要对内部控制建设和评价结果进行评估监督,同时还要对正在进行的内控工作本身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以此来保证企业内部监督的科学性和广泛性。企业可以针对性地设置内部控制监督部门,明确各自职责与分工,并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标准,提升内部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执行过程中,根据相关人员内控执行效果来确定绩效考核、职务晋升。对内控执行成效显著的员工及部门予以嘉奖,对于敷衍了事人员进行问责,防止出现舞弊、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国有企业要想有效规避其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必须首先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并对相关风险定期进行全面、客观且系统地评估。以科学的内部控制规避内部风险。首先,针对风险的管理,企业应该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风险的监督,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减少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从企业从事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入手,寻找风险点,开展自我评价工作,各岗位的员工检查自己职责的履行情况,以此来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由于风险是客观存在且不可避免的,在风险发生时,需要成立相关风险评估小组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此来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五、结语

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其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也逐渐暴露出管理水平滞后的现象,国有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同时加强对内控的监督管理。

(作者单位:海南省金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有效性监督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