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趋势下的智能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考
2023-07-10高晓晨
【摘 要】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元宇宙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博物馆无法满足人民需求,迫切需要创新转型。博物馆是探索历史瑰宝的窗口,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元宇宙技术与博物馆深度融合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故宫博物院“V故宫”项目案例,总结出元宇宙在体验感、功能性、社交模式三方面的特征以及博物馆展示中对应方面的设计思考,旨在提高博物馆教育传播意义和社会价值,为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提供参考性方向。
【关键词】元宇宙;展示空间设计;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245—03
引言
我国博物馆探索元宇宙技术已经有了初步雏形。2017年,故宫博物院率先推出“全景游故宫”项目。游客通过佩戴VR等虚拟体验设备可以构建一个虚拟世界,与明朝皇帝共游紫禁城。2022年9月,国内某视频博主与同样热衷元宇宙的同伴建造出一座“中文梗虚拟博物馆”,只需要一款VR软件便可以足不出户沉浸式游览。但目前元宇宙博物馆建设还在局限于单一的虚拟现实技术阶段,并未实现高拟真度且具有完整虚拟身份体系架构的时空平台。所以如何针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真正的元宇宙建设成为热点问题。
一、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设计发展背景
(一)国家社会积极肯定的建设环境
2021年3月26日,来自我国各地区的高校校长、博物馆馆长联合发布了《关于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的倡议》。倡议中提出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正日益成为全球博物馆支持认可的发展方向,呼吁各大博物馆把握住元宇宙建设热潮,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转型,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2022年5月22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的重点发展任务[1]。在国家的支持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下,“元宇宙”博物馆建设正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社会需求。
(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需求水平也普遍提高。博物馆、图书馆成为普通市民休闲放松的热门场所。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一夜爆红。通过舞蹈唤醒了在河南博物馆沉睡了几千年的唐代女陶俑像生命,再现了繁荣昌盛的大唐景象。随着以文物为原型改编的文艺作品出圈,反映出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寻。博物馆为满足群众的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寻求自身创新转型,运用多元化沉浸式体验吸引大众。
二、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元宇宙博物馆建设处于快速的导入期,并未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探索,各大博物馆虽推出元宇宙项目,但多数停留在要素的基本架构连接阶段。如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2017年率先推出“V故宫”项目。参观者可以360度全方位游览,自行选择观察角度、观察距离和背后故事介绍。在沉浸式体验方面,参观者在可以深入三希堂部分,将人的感官享受发挥到极致。可以点击了解墙面上雅致精巧的瓷壁瓶的和墙角堆叠楠木材质书匣的《三希堂法帖》。在临场感体验方面,参观者目前还无法在场景里进行移动物体等高交互性行为。交互物体可选择性小。无法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进行交互,无法引导参观者对历史文物知识完整的学习了解。在虚拟数字身份方面,参观者无法在体验中看到自己的形象或部位,也无法与其他参观者无障碍实时沟通,元宇宙博物馆如何真正实现互联网技术要素集合的三维虚拟空间仍需思考。
三、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设计特征
(一)以藏品为中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博物馆展示设计以藏品展示研究为核心,表现文化价值为根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生也曾讲到:“博物馆建设的核心是内容建设、服务能力建设,要避免形式主义、内容空洞、贪多求大的不正确观念。“脱离了藏品而去强调数字展示技术的先进多样,那么形式就会凌驾于内容之上。所以,元宇宙博物馆建设要坚持从“藏品”出发,以“内容”为本。针对文物本身进行内涵挖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形成元宇宙世界整体性感觉强化[2]。沉浸式的体验更能让参与者感受到文物背后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以教育科普为重点的文化传播功能
博物馆除了收藏展示历史文明瑰宝外,同时具有教育大众,传播文化的功能属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稳固提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也成为精神文明发展重点。虽然我国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博物馆附属的教育功能却没能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反观西方则把博物馆视为学习艺术科学知识的场所、艺术人文的殿堂。在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网站页面的艺术学习(Learn About Art)专栏就设有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类型观众的教育资源。他们注重对青少年精神文化培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化自信底气。我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深厚文化的东方大国,更应该重视博物馆教育。在元宇宙博物馆的建设中要重视以教育科普为重点的文化传播功能,展示设计要充分体现我国大国文化底蕴。青少年作为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对象,完善青少年群体的元宇宙博物馆功能建设格外重要。首先在建设中一定要把握住青少年群体特点以及青少年与其他年龄阶段群众在交互行为和学习方式上的异质性特点[3]。形成以青少年为核心教育对象,辐射全年龄段全阶层人群的文化传播功能。其次,根据“元宇宙”虚拟世界的灵活性特点可以定制不同的教育需求从而制定不同的游览计划。
(三)以交互技术为核心的身份社交属性
如今的“元宇宙”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已经不再是针对博物馆空间进行设计,而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4]。参观者是体验博物馆的主体与展览藏品、展示空间发生交互的行为客体。“媒介是人的延伸”,博物馆作為人了解文化的包容性媒介不能脱离人独立存在。在真正的“元宇宙“博物馆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数字化虚拟身份。数字化虚拟身份并不是脱离现实世界而存在的,而是通过互联网交互技术对实体进行拟像化形成虚拟化身。随着”元宇宙“技术领域的不断成熟,虚拟化身数字人将与现实人有共同价值观念、高度身份认同以及受到同样法律约束[5]。2022年7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首个虚拟数字人“艾雯雯”。虚拟数字人“艾雯雯”将入职国博担任讲解员工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互动帮助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信念。在未来的“元宇宙”博物馆中虚拟数字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里既有参观者身份也有工作人员身份的虚拟数字人。参观者身份的虚拟数字人可以根据主观思想进行参观游览,并与身边的虚拟化身数字人实时交流,体验到与现实一样的社交体验。而虚拟数字工作人员则是可以在固定地点讲解、答疑,也可以流动为参观者提供帮助。
四、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考
(一)营造多维沉浸式藏品场景
北师大张洪忠教授认为“元宇宙的特征就是深度的场景化”,所以营造沉浸式高拟真度的博物馆场景对于元宇宙博物馆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物品有了时代价值才能被定义为文物,脱离了所在的时代价值文物就变成了遗存。“元宇宙”博物馆场景建设一定要以藏品为设计核心,为更好的理解藏品而去运用技术设计。“元宇宙”博物馆中的场景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以及扩展现实技术(XR)构建而成,具有高仿真性、沉浸式、临场感等特点。传统文物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测量转化为数字化藏品,推动虚实高契合度连接,提高参观者的体验度、参与度。把握好藏品的主体地位,围绕藏品触发人的视听触嗅等感觉以及营造其他新颖的氛围。2021年,伯明翰博物馆艺术画廊和小游戏“占领白墙”进行合作,在该游戏中玩家允许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艺术品创建属于自己的美术馆。这也给未来“元宇宙”博物馆提供启示,人们在原元宇宙博物馆的游览路线也得到最大化的自由,突破传统博物馆展厅展示设计的线性叙事原则,让参观者既可以发挥主观选择感兴趣的文物进行参观也可以采用博物馆设定好的游览路线进行参观。使得人们参观博物馆实现了从被动汲取观赏到主动吸收探究,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反馈,从参观感受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大转变[6]。
(二)搭建实时学习资源平台
“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设计可融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实时学习资源平台的搭建。这就要求“元宇宙”博物馆根据不同年龄阶层和不同文化需求的参观者整合个性化学习内容、形式进行学习资源平台的搭建,这样才能符合每个年龄段的参观者的学习习惯。如3到12岁儿童大多好动活泼,具有强烈的探求欲好奇心,渴望获得身边人的认可鼓励。喜欢色彩鲜艳、音乐韵律感强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往往现实中传统博物馆安静昏暗的氛围,单调枯燥的藏品展示让孩子们感到紧张恐惧,从而对了解博物馆文化产生退缩心理。但如果在展示中设计关于历史文化的题目、有趣的科普动画以及可互动的历史环境模拟个性化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历史文化的印象就可以避免孩子们出现不敢表达自己和对博物馆不感兴趣的现象。同时孩子们也可以反馈自己想要了解的历史知识实现知识的双向交互,加深参观者与博物馆的互动共生关系。苏州博物馆就曾在线上推出一款国宝拼图游戏,参观者通过完成带有文物介绍相关时代背景知识的文物图案九宫格拼图获得奖励为主要游戏机制。该游戏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参加。通过游戏拼图的方式激发人们的兴趣,并传授文物背后的文化知识,寓教于乐,吸引广大群体感受文物蕴含的美。这一案例在“元宇宙”学习平台资源展示设计搭建中,可以为设计符合少儿儿童心理行为喜好特征的展示交互形式提供参考。同时,在“元宇宙”博物馆里所有年龄段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都可以实时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学习相关历史资。“元宇宙”博物馆通过全天候、带有创新趣味性学习平台重塑线上学习新模式新体验。
(三)创造虚拟同步社交模式
“元宇宙”技术为社交提供了全新的方式。通过交互技术、互联网技术形成虚拟社交网。目前,很多打着“元宇宙”旗号的社交软件只是在移动终端上定制虚拟形象进行社交功能,普遍存在数字智能化程度低、社交功能简单、临场感沉浸感体验缺失的现象。所以,针对“元宇宙”博物馆的社交网建设要突破时空、语言、环境等重重限制,提供全天候、开放式的社交空间。在“元宇宙”空间里人们的交流沟通真实、亲近。可以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方式实时交流,满足不同社交需求的需要。在线下,传统博物馆并没有单独设立参观交流区,很多时候参观者不得已只能在展品前轻声交流。但在“元宇宙”博物馆中既有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在公共展览场所交流,也有单独开辟的社交交流空间,还有用户主导举办的不定期无限制交流、报告、分享活动。不同的功能空间活动可以划分人们对于隐私性、社交距离以及社交功能的不同要求。“元宇宙”博物馆致力于创造一个体现社交价值与文物价值的社交圈,并鼓励参观者对历史文化“刨根问底”,形成一个全民性、无差别虚拟世界社交平台。
五、结语
尽管,现在“元宇宙”博物馆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仍需大量实践探索沉淀。但不可否认,博物馆向元宇宙领域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文博行业的前进方向。“元宇宙”博物馆展示设计以其沉浸式的场景体验、以人为本的游览模式、丰富的文教功能等优势特点,对内增加了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时代精神的关注度,提高了参观者的参与体验满意度;对外,提高了我国精神文化竞争力,让真正的历史瑰宝走出国门向世界范围拓宽文化影响力。另外,“元宇宙”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保持实用性,而不应该本末倒置、避重就轻过于注重形式主义。把握好“元宇宙”领域应用尺度和博物馆展示设计原则,未来的“元宇宙”博物馆发展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参考文献:
[1]陈慧霞.数字文旅时代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3).
[2]汪鑫.沉浸式体验下博物馆传统文物的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2).
[3]馬伯尧,王玮.数字化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对比分析[J].汉字文化,2022(14).
[4]成乔明.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与元宇宙艺术的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2(5).
[5]杨晓梅,罗婧.基于学龄儿童的博物馆交互体验研究[J].文化产业,2022(12).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2—05—22].http:// 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作者简介:高晓晨(200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展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