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演奏技巧分析

2023-07-10张波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钢琴曲

【摘 要】《牧童短笛》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其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欧洲古典音乐的复调技法,通过五声性音调与级进音型,将牧童的天真无邪、放牛时吹笛的悠闲自在展现的淋漓尽致。该作品充满了中国民族特色,却运用西洋乐器钢琴予以演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成为了中国钢琴音乐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演奏技巧进行了研究分析,望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钢琴曲;《牧童短笛》;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186—03

引言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之所以改名,是因为一首民间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作者贺绿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和教育家。20世纪30年代中期,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到了中国上海,并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比赛,旨在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钢琴作品。贺绿汀先生当时是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学生,他拿出《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参加比赛,其中前者夺得了冠军,后者获得名誉二等奖。齐尔品非常喜爱《牧童短笛》这首作品,将其带到俄国亲自演奏,从此打响了《牧童短笛》在国外的知名度,成为了闻名世界的钢琴曲,多次搬上国际舞台被各国钢琴演奏者弹奏。

一、《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

《牧童短笛》钢琴曲的创作,并未对我国民间民歌进行运用借鉴,也未曾对民族特色、元素予以提取,而是贺绿汀先生独立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即便如此,人们在欣赏该作品时,也能明显感受到浓郁中国风味。贺绿汀先生对此作出了解释:“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但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因为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所以你很容易感受到其民间特色。”

贺绿汀先生是在1930年左右创作的《牧童短笛》钢琴曲,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百姓深受统治者的压迫与剥削,生活艰难,贺绿汀作为底层群众之一,生活也十分窘迫。当时他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小閣楼上,是一个坐西向东的木板房,太阳两边晒,夏天的时候整个屋子热的像火炉,楼下是个裁缝铺,老板每天蹬着缝纫机做衣服,声响很大,对贺绿汀的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即便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贺绿汀先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心中也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在他的心中,各种情感交织复杂,有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患、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等,这些思想情感在《牧童短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身处该社会背景下的青年普遍从思想上受到了世界文化的影响,贺绿汀先生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亦是受到了文学家茅盾与作家冰心的影响。而且贺绿汀先生来自湖南邵阳——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小就在民族戏曲中长大,这些都为《牧童短笛》钢琴曲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

二、《牧童短笛》的演奏技巧

《牧童短笛》是G徽调式,4/4拍,共三个部分,76小节,演奏时长只有2分22秒,是典型带再现的单三部曲结构:呈示段(A)——对比中段(B)——再现段(A)。采用了我国传统民族调式五声音阶,即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目前,我国各音乐学院钢琴专业都将该作品作为重点考试曲目,像郎朗等著名钢琴演奏者都曾在舞台上弹奏过这首曲子。其具体演奏技巧如下。

(一)节奏与速度的把握

《牧童短笛》节奏节拍复杂多变,这需要演奏者加强对节奏的把控。从乐曲的第31小节开始,逐渐从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变成八分音符,之后又慢慢转化为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这要求演奏者控制好节奏与速度的变化,特别是八度音,除了要注意节奏和速度之外,还应确保触键的精准度与小拇指的触键力度满足标准要求。通过查看《牧童短笛》的钢琴谱发现,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占比较大,其次是四连音、跳音也应用广泛,这对演奏者的钢琴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想达到《牧童短笛》钢琴曲的预期演奏效果,一定要严格掌控乐曲中的节奏。在日常练习中,可借助节拍器从慢速度开始弹奏,熟练之后再逐步加快速度。速度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每首曲子对速度都有着独特的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速度,那么演奏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但是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节奏,节奏一定要平稳。比如,在弹奏呈示段与再现段内容时,速度不可过快,“Commodo”的标记要求演奏者用舒适自在的态度去弹奏,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听众。所以,弹奏这两部分时,应联想天真无邪的牧童,悠闲自得放牛的场景,速度定好之后,不可随意更改,要前后一致,且要弹奏出节奏的律动感。中间段的情绪比较活泼欢快,因此要提升速度,加强其舞蹈节奏感。需要注意的是,对再现段予以演奏时,速度极易延续中间段的快速,对此,演奏者在弹完中间段后,可通过深呼吸提醒自己减慢速度,特别是左手的速度与节奏,一定要把控好。

(二)力度的变化

做好弹奏力度的强弱对比有助于《牧童短笛》钢琴曲的音乐形象展现。此处的力度指的是手臂重量的变化,并非手指力量的强弱,该弹奏技巧需要长时间连续的练习才能掌握。《牧童短笛》的力度在相同旋律部分重复变化,生动描绘了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江南美景,以及那清脆悦耳、宛转悠扬的笛声。该乐曲中的力度标记有:(f)强、(mf)中强、(p)弱、(mp)中弱、(pp)很弱,这些记号可以让听众感受到声音的远近、高低、强弱以及上下等立体化特点。比如,在音调一致的1-4小节,却对力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第一句要用(mp)的力度,第二句要用(mf)的力度。诸如此类的力度变化在《牧童短笛》十分常见,之所以如此设计,是为了将笛声忽远忽近、忽高忽低的真实感展现出来,使听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演奏时应对力度变化多加注意。再比如,在乐曲的12-16小节,需要用(pp)的力度同时加上(una corda)弱音踏板,旨在弹奏出清澈见底的小溪在微风徐徐的自然中缓缓流淌的美妙声音,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烟雾迷漫的感觉。接着(tre corda)松开弱音踏板,力度变为(mp),制造出声音越来越近的效果。

在弹奏强音时,需要在充分放松手指,然后微微加重,同时演奏者的手臂、手腕以及身体都要保持放松的状态,保证触键时不硬砸、不敲打。相比之下,弱音比较难掌握。很多人看到乐谱上的“弱”“很弱”等记号时,会认为要轻轻地弹,于是用很少的力气、很轻地弹奏,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声音不实,且远处听不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其实弱音比强音更需要力量,弹奏弱音时要将力量全部汇聚到指尖。弹弱音时,触键的力量是很大的。强弱的控制对钢琴的演奏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钢琴演奏技巧之一。《牧童短笛》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对连音进行了大规模应用,要求演奏者手部、腕部、肘部以及臂部保持协调,将力量都集中到指尖。力量要从一个手指传输到另一只手,确保音符之间衔接自然流畅。部分音可使用指肚弹奏。第二段的跳音要弹奏出活泼柔韧的效果,用手指快速、敏捷的触键,禁止力量向上拍,保证发出的声音短促清脆,富有弹性。在弹奏波音时,首音要快速、精准下键,通过此带动后续音符。

(三)触键要点

钢琴演奏者手指触键的部位、力度、方式直接决定了音色特点以及演奏效果。比如,当手指的第一个关节和琴键之间呈斜角状时,弹奏出来的音色往往是柔和且饱满的,可用来表现Legato。而《牧童短笛》中的A部分要求Commodo(轻松)即悠闲舒适的感觉,演奏者可通过“斜角”式触键模式,再配合缓慢的触键速度,就能够演奏出风和日丽的感觉,营造出牧童随意骑坐在牛背上,吹着竹笛,悠闲自在的游走在乡间山谷的美好意境。《牧童短笛》的B部分,应根据Allegro的要求,将指尖与触键保持90°直角,同时快速、迅猛的击键,通过此得到清脆、明亮的音色,表现中国传统乐器竹笛的独特音色。A部分应根据Tempo Primo的要求,第一句与第二句沿用A部分的“斜角”式触键,速度稍微加快,第三句运用“直角”触键模式,加快速度,同时利用肩膀的力量作为支撑,让加花变奏的旋律表现出轻快活泼的情感,加强乐曲的感染力。

除了手指触键的技巧要熟练掌握之外,左右手的分工也至关重要。乐句作为乐曲中的结构单位,意义相对来说也比较完整,与文章中的一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被叫做乐句。虽然一个乐句无法构成一首乐曲,但是其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涵义。在钢琴演奏时,乐句的开头要强调,中间的高点要突出,结尾要婉转轻柔的收敛,乐句与乐句应具备空间感。在《牧童短笛》复调的段落中,两手声部一样重要,都有着各自的进行、起伏,左右手交错弹奏,相辅相成。在主调段落,右手旋律更加重要,然而左手也不是单一的伴奏声部,也有独自的乐句划分。对此,演奏者应先对乐句进行合理的划分,然后确定句头重音,与右手旋律相互配合,否则会对乐句结构、旋律乃至整个乐段产生影响。

(四)踏板的运用

著名音乐家安东·鲁宾什坦说:“踏板是钢琴的精髓。”在钢琴演奏中,合理巧妙的运用踏板,能让演奏效果更胜一筹。虽然一部钢琴作品的演奏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踏板,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若是未曾合理有效的运用踏板,那么其演奏效果必定相形见绌。在踩踏板时,需要用耳朵去聆听。听觉与钢琴作品的演奏效果息息相关。踏板的力度和手触键力度完全相反,比如弹得很重、用力较大的音符,踩踏板的力度就要稍轻;弹得很轻、用力较小的音符,踩踏板的力度要重、要深。Una corda需要使用左边的弱音踏板,这样奏出的音色能给听众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Tre corda表示停止使用弱音踏板。

《牧童短笛》钢琴曲的第一段与第三段无需踏板,这是为了更好呈現短笛的独特音色,让听众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乡村风格。但是第一段用到了很多力度记号,比如(f)强、(mf)中强、(p)弱、(pp)很弱等,在第13小节的(pp)记号处,需要演奏者踩下左踏板,增强乐曲的强弱对比感,提升音乐表现力。第二段对切分踏板进行了运用,要求演奏者在各个小节的重拍上将音符弹下去,同时快速转换踏板,在手指抬起前完成踏板的转换,让乐曲的特色更加突出。通过对踏板的巧妙运用,第二段的呈现出了干净清脆的演奏效果。因该乐曲中右手音域跨度偏大,所以踏板只需要在每个小节的前半拍使用即可。此外,踩踏板时手指不可加重音量,应使用点踏板,即在每个小节的第一拍的低音处,踩一下马上抬起,可有效优化低音的音响效果。

三、《牧童短笛》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影响和意义

钢琴是在20世纪初传入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钢琴音乐起步较晚,在发展初期遇到了很多难题,比如使用钢琴演奏中国民族歌曲,由于对钢琴知之甚少,因此西洋乐器与我国民族歌曲的融合十分生硬,这导致钢琴音乐在长时间内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但是该问题对贺绿汀这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的音乐家来说,反而激起了他们对钢琴音乐的探索热情。前文中提到过,贺绿汀先生用《牧童短笛》参赛获得了一等奖,并且该作品获得了此次赛事举办者齐尔品先生的高度肯定。齐尔品先生将《牧童短笛》作为他的音乐会保留曲目,在巴黎、柏林、维也纳以及纽约等欧美城市演出,节目单的制作运用了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这些行为让《牧童短笛》成为了我国首个登上国际音乐舞台的钢琴作品。当时,规模最大的唱片制造与经营公司——百代,录制了丁善德先生弹奏的《牧童短笛》。在短时间内,贺绿汀与他的作品《牧童短笛》名气大涨,获得了极高的世界知名度,并且受到了很多优秀钢琴家的赏识与喜爱,经常出现在各大国际舞台。而《牧童短笛》也成为了我国音乐界的骄傲,是它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了世界,让各国的人对中国钢琴音乐有了一定了解与认知,这为我国带来的名誉是不可泯灭的,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四、结语

贺绿汀先生在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对欧洲作曲技法进行了参考借鉴,创作出了具有强烈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特色与风格。《牧童短笛》距今已有80多年,但是却一直活跃在音乐舞台上。本文对该作品的钢琴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说,希望能够为现代钢琴演奏者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波.贺绿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6).

[2]李蓉.对贺绿汀代表作《牧童短笛》的演奏技巧解读[J].兰台世界,2014(34).

[3]黄佳.浅论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民族特性[J].明日风尚,2022(15).

[4]王柏然.《牧童短笛》钢琴曲的音乐鉴赏[J].戏剧之家,2022(21).

[5]王莎莎,胡榕,杨莉莉.探析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性——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为例[J].戏剧之家,2022(5).

作者简介:张波(1982—),男,汉族,山西临汾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钢琴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夜的钢琴曲(六)
古典钢琴曲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作用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