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可爱的大熊猫养起来到底有多难
2023-07-10葛致远吴嘉霖
葛致远 吴嘉霖
怎么让大熊猫吃得好
众所周知,大熊猫爱吃竹子。但它们并不是什么竹子都吃!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竹类植物70多属,1200余种,我国属于竹类植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拥有50多个属,500多种竹类植物。
可是根据现有的研究,大熊猫会主动采食的竹子也只有三四十种,还不到我国竹类植物种数的1/10。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大熊猫地域分布的局限。毕竟在野外,大熊猫主要以高山和亚高山竹类为主食,而较少去觅食低山竹类。
而且,不同山系的竹子资源分布不尽相同,例如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就分布有竹类7属15种,而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只有竹类4属5种,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熊猫可以接触到的竹子种类。
但是除了客观原因,主观来看,也有大熊猫“看不上眼”的情况存在,有些种类的竹子它们就是不喜欢吃,例如在秦岭地区圈养大熊猫的投喂实验中,它们更喜欢淡竹、巴山箬竹、甜笋竹,而对美竹、摆竹、狭叶方竹等竹类则表现出了明显的回避行为。
所以通常在人工圈养环境下都会结合野外研究记录和实际取材难易程度,准备多个种类的竹子供大熊猫选择。
然而,光解决竹子种类的问题还不够。
竹子对大熊猫来说是一种营养价值并不高的食物,要命的是,大熊猫还保留着一副更似肉食性动物的肠胃,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它们对植物性食物的营养吸收率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熊猫演化出了独特的觅食策略。
那就是大量进食,顾名思义,就是不停地吃,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中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每天可以消耗14~20千克的竹子。
如果要在几千公里之外的某国动物园内养熊猫,那储备足够多的竹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孟菲斯动物园有一个占地44500平方米的农场,不种别的,就种竹子,专门为园内动物提供新鲜的竹子。但即使如此,动物园依然经常面临竹子供不应求的窘境。
2020年年底,旅加的大熊猫大毛和二顺,也是因为竹子供应短缺而提前结束租期回到祖国的怀抱。
是的,你没看错,即使是它们爱吃的竹子,也不是拉到怀里都是菜,拿来就往嘴里塞的。
首先,它们会优先考虑时鲜——竹笋。在竹笋冒头的季节,大熊猫几乎就盯着竹笋吃。它们会精心挑选粗细合适的竹笋,把它们聚拢到一起,然后剥去老硬的笋壳,只吃里面鲜嫩的笋肉。
其次,它们会选择营养价值较高的部分。虽然本是同根生,但竹子的茎、叶、枝梢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大相径庭。
竹叶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含量、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且全年都非常稳定。反观笋和竹茎,随着成长,粗蛋白含量会逐渐减少,大熊猫难以消化吸收利用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反而会越来越高。
所以你应该猜到了吧,营养价值较高而纤维素含量较低的竹叶就成了大熊猫最常取食的部分。
最后,还得看口感。竹子中含有单宁,而单宁味涩,略带酸性,并不是大熊貓喜欢的口味。不同竹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竹子中单宁含量均会不同。就拿竹茎来说,竹茎中段的单宁含量较低,而下段的单宁含量较高,所以大熊猫在吃竹茎时都会一口将下段咬掉不吃,只享用美味的中段。
当然除了竹子,人工圈养下还需要补充其他人工饲料、水果等,保证大熊猫的营养摄入均衡。
怎么让大熊猫住得好
作为集全世界人民宠爱于一身的“国宝”,大熊猫的住宿条件往往是动物园中数一数二的,内场休息生活区、内场展示区、外场活动区那都是标配。但即使这样,依然有细心的游客发现,动物园中的不少大熊猫都出现了刻板行为。
所谓刻板行为,指的是动物表现出的一些重复的、固定的、无明确目的的行为。常见的刻板行为包括不断地来回踱步,突然抬头向上方或旁边以鞭打的方式做甩动动作,头在栏杆间隙连续来回伸缩,呕吐出胃中的食物,然后重新咽下呕出物等。
刻板行为的具体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是动物福利条件较差的体现。像动物园中的大熊猫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它们同样面临着环境单一、活动空间狭小、长期面对大量游客等诸多压力,这些压力的积蓄都可能成为其刻板行为出现的诱因。
所以要想让大熊猫住得好,生活开心,不仅要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还要增加环境元素的多样性,融入更多能够激发和满足它们自然行为的设计和饲养管理手段。
最近几年动物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叫作“丰容”。像在户外活动场地放置旧轮胎、塞满稻草的麻袋,将食物冻在冰块中进行投喂等,实际上都是一些丰容的举措和尝试。
相关研究也已经证实,通过增加取食难度、添加玩具等丰容方式,可以显著减少大熊猫的刻板行为。行为的多样性增加了,压力和情绪反应减少了,大熊猫的整体心理和生理健康状态也会更好,住得也就更开心了。
大熊猫也会生这么多病
自从网上曝出乐乐患有心脏和牙齿疾病,丫丫有皮肤病,七七因肠梗阻紧急送医,人们才意识到原来圈养的大熊猫也会生这么多病。
随着对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保护的不断升级,疾病已经成为大熊猫数量减少的首要原因。以野生大熊猫为例,其主要致死原因是营养不良导致衰竭,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排名第三的是蛔虫病致死。
1991年科学家对12具野生大熊猫尸体进行了检查,发现蛔虫感染率为100%。这些在大熊猫体内的蛔虫可能会进入胆管、胰腺管等脏器,直接危及生命,也可能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使大熊猫营养不良衰竭而死。除此以外,心包炎、肝炎、肺炎、肝癌等疾病也在野生大熊猫的死亡原因之列。
而在人工圈养环境下,消化系统疾病成了大熊猫的头号杀手,感染寄生虫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并不多见。
爱吃竹子,但吃多了又不舒服,大熊猫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存在。
所以,你认为大熊猫好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