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量表为基础的急救分诊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023-07-09刘瑞芳王聪梅
赵 丽,刘瑞芳,王聪梅,魏 琳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脑卒中由于颅内血管破裂、堵塞等因素导致脑组织坏死所致。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临床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患者的70%[1]。脑卒中特征为发病率较高,致死、致残率高,常见发病表现有呼吸困难、半身不遂、麻木等症状。而急性脑卒中(AS)可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由于其病情进展较快且目前AS患者绝大部分均属院外发病,若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患者伤残[2]。因此,针对AS患者的急救至关重要。而急诊是抢救的重要场所,是抢救生命及处理各种危重急症的第一线[3]。有研究证实,对AS患者采用科学有效的急诊就诊方式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4]。急诊中为了快速分辨AS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有研究已经将面、臂、语言、时间评分量表(FAST)运用在急诊中快速诊断AS患者,并取得显著效果[5]。此外,急诊分诊管理可提高护士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有效精准的治疗,可降低患者病死率[6]。鉴于此,为给临床抢救AS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方案,本研究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量表为基础急救分诊模式抢救AS患者,与同期采用常规急诊就诊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76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②患者为首次发病;③患者年龄25~80岁;④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5 h。排除标准:①患其他脑部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者;③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⑥≥2次梗死者。依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53.75±5.6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中学15例,大专及以上12例;疾病类型:急性脑梗死15例,急性脑出血2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78±0.51)h;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糖尿病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2.24±1.49)分。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3.44±5.37)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中学14例,大专及以上11例;疾病类型:急性脑梗死16例,急性脑出血2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66±0.48)h;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糖尿病8例;NIHSS评分为(12.58±1.55)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就诊模式。患者出现AS症状后由家属或自行至医院就诊,采用常规急诊接诊护理流程,包括接诊、挂号、分诊、评估病情,随后依据病情开展急诊救治,期间密切监测患者体征。观察组接受以多量表为基础的急救分诊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量表选择:采用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ROSIER)[7]、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8]、NIHSS[9]。ROSIER包括意识障碍、昏厥、惊厥史、语言、视野、面部、肢体方面7项,分值为-2~5分,可快速辨别患者是否为脑卒中。GCS包括语言、睁眼、肢体3个方面,分值为3~15分,≤8分为重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13~14分为轻度昏迷、15分为正常。NIHSS包括意识、视野、肢体、感觉、语言、凝视等,分值为0~42分,0~1分为正常、2~4分为轻度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6分为重度卒中。②患者急诊分诊管理:a.患者分级。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采用ROSIER评估患者,快速区分出AS患者。随后对AS患者进行分级处理,对意识较为清醒的患者采用NIHSS量表分级,对出现昏迷症状的患者采用GCS分级,2个量表依据症状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Ⅰ级患者为重度昏迷、卒中患者,此分级患者脉搏、呼吸微弱,急性意识障碍且需要行气管插管,病情危及,随时可能死亡;Ⅰ级患者入院后需立即实施抢救,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提供时间。Ⅱ级患者为中度昏迷、卒中患者,此分级患者常出现急性意识模糊、心绞痛及定向听力障碍等;Ⅱ级患者存在潜在的生命危险,体征不稳定,若未及时处理病情可进展;入院后需给患者提供抢救药物、器械治疗并时时监护各项体征。Ⅲ级患者未轻度昏迷、卒中患者,此分级患者有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AS症状,但患者意识较清醒,认知功能无障碍;Ⅲ级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诊断后可行相应降压治疗,保持血压平稳,护理人员可观察患者瞳孔、呼吸等体征,并关注患者病情是否进展。b.急诊分区。将急诊分为红、黄、绿3区。红区为抢救室、ICU等,用于快速救治处于Ⅰ级、Ⅱ级的患者,并能及时评估患者病情;黄区为密切观察室,用于Ⅲ级患者或Ⅱ级病情好转患者密切观察体征;绿区为病情稳定、症状良好患者的观察诊疗区,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c.分诊。急诊护士于患者入院后统计其一般资料,并询问患者症状,依据量表、血压、血氧、心率等评估患者病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护送到各分区;分诊护士进一步谅解患者病情,对患者采取“先抢救后挂号”方式。急诊巡回护士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障患者体征,并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检验,并记录患者病情。
1.3 观察指标 ①一般资料:护理人员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性别、年龄、学历、病症类型、发病至入院时间、基础疾病及NIHSS评分。②抢救时间:护理人员记录两组候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③抢救情况:护理人员记录急救后患者残疾人数及死亡人数。抢救成功率(%)=(总例数-残疾例数-死亡例数)/总例数×100%。④神经功能:于患者入院时,治疗6 h、24 h及1周,采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包括语言、感觉、上肢运动等项目,总分42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好。⑤并发症: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后遗症、呼吸道阻塞、深静脉血栓、脑出血并发症。⑥患者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10]评估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数≥8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效比较
2.2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AS包括脑梗死及脑出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且AS的发病进展较快。AS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抢救时效密切相关,在短时间内患者接受规范快速的急诊救治可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在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11]。有研究显示,采用多量表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可准确有效地将患者区分,可减小误诊、漏诊,对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有积极作用[12]。陆小花等[13]研究表明,采用急诊分诊管理患者,有助于患者快速就诊,降低医患、护患纠纷。邓红梅等[14]研究发现,对急诊患者开展分诊管理可提高护士分诊准确率,可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并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
本研究采用多量表为基础急救分诊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入院后,护士采用ROSIER、GCS及NIHSS 3种量表,快速对患者是否为脑卒中进行区分,并将脑卒中患者依据评估结果分为三级;依据患者分级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可缩短患者候诊、治疗等时间,准确区分患者病情以便医生快速诊疗,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15]。针对病情不同的AS患者开展分区管理,可使病情危急的患者快速到达制定的分区,开启绿色通道,使其得到优先治疗,其他分级患者依据分级、病情情况在另外分区有序就诊,此方式可提高就诊效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此外,实施分区管理可使护士快速准确对患者进行分诊,减少人员拥挤、秩序紊乱等现象出现;各分区患者依据分级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可缩短各患者就诊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可避免医疗纠纷[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候诊时间、治疗等候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量表为基础的急诊分诊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有助于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 h、24 h及1周,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多量表为基础的急诊分诊模式还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有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量表为基础的急诊分诊模式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AS患者采用多量表为基础的急诊分诊模式可缩短患者候诊、治疗及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