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2023 年农业主推技术摘编

2023-07-08省农业农村厅

江西农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害虫蔬菜

江西省稻油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水稻、油菜分别为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2022 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5104.5 万亩、油菜种植面积886.9 万亩。近年来,随着粮油作物种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人们用地养地意识逐渐加强,过去传统单一的粮食种植方式正逐步优化升级,集成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动了“稻-油”、“稻-稻-油”轮作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稻-油”、“稻-稻-油”作为我省最具潜力的周年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在示范推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模式解决了双抢劳动力紧缺、作物连作障碍、病虫害加剧的问题,明确了茬口衔接、品种搭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可促进粮油周年兼丰,缓解作物连作障碍问题,改善土壤肥力,减轻土传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减肥节药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标,获取较好的生产效益。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出明确要求,这是总书记、党中央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进一步推广稻油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力争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为粮油生产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支撑,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提供保障。(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我省作为全国轮作休耕项目试点省,从2017 年开始该技术在都昌、湖口、瑞昌、万安、安福等地开展“稻-油”、“稻-稻-油”轮作下绿色轻简高效、全程机械化、秸秆还田、农机农艺融合、肥料农药减施等试验和示范。2019年初步集成“稻-油”、“稻-稻-油”轮作规模化、集约化高效栽培生产模式,各项技术参数逐步完善,累计试验示范2400 亩,辐射面积200 万亩。2022 年作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及我省主推技术之一,分别在全省11 个县(市、区)建立江西省稻油轮作高效栽培技术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超15 万亩,全省辐射推广面积达420 余万亩,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提质增效情况

与传统双季稻种植习惯相比,实行稻油轮作区亩节省化肥30 ~40 斤,病虫害防治用药减少1-2 次,亩增产100 公斤以上,亩节本增效400 ~500 元。

“稻-油”、“稻-稻-油”轮作模式通过以稻草秸秆切碎还田,实现了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秸秆旋耕还田,增加了油菜有机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生态效益显著。(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获2019 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江西省农牧渔业改进奖一等奖。

二、技术要点

(一)“稻-油”轮作栽培技术要点

1.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稳产和抗性好的中熟品种,保证收获期在10月上旬之前,种子质量和发芽率符合GB/T3543.4。如九香粘、美香占2 号、兴安香占、赣晚籼30(923)、隆两优534、晶两优534 等稻米品质达GB/T17891 规定标准的优质稻品种。

(2)切草还田:根据前茬水稻成熟进程、土壤保水能力和天气形势,适时排水,在水稻收获前7~12天排水晒田。在水稻联合收割机上加装切草、喷草装置,水稻收获时同步将稻草切碎并喷撒均匀,留茬高度30 厘米左右。

(3)适量播种:杂交稻每亩用种量为1.5 ~2.0公斤,常规稻每亩用种量为2.5 ~3.5 公斤机直播或育秧,湿润育秧按秧本比1 ∶10 备足秧田,抛秧按秧本比1 ∶25 备足秧田,机插育秧按照秧本比1 ∶80备足秧田。

(4)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即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产量水平来确定,在肥力中上的田块,杂交稻每亩施纯氮16 ~18 公斤,常规稻每亩施纯氮12 ~14 公斤,施肥比例为基蘖穗肥比5∶2∶3。磷、钾肥用量按高产栽培N∶P2O5∶K2O=1∶(0.3 ~0.5)∶(0.8 ~1)折纯量确定,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基肥和穗肥2 次施用,各占50%。

病虫草害防治:移(抛)栽田插秧7 天后结合下分蘖肥每亩拌混22.5%苄·丁可湿性粉剂80 克,保水5 ~7 天防除大田杂草。

病虫害防治前期主防基腐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中后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和穗颈瘟等。重视稻曲病防控,重点把握破口抽穗前7 ~10天或10 ~12 天(判断指标:主茎剑叶和倒二叶叶枕平齐时)及破口前3天两次关口,选用氟环唑、苯甲·丙环唑、戊唑醇、肟菌脂·戊唑醇、噻呋酰胺、井冈霉素等药剂,用足水量(30 ~45 公斤)、喷透全株,科学防治、确保防效。

适时收获:当水稻95%以上谷粒黄熟时进行机械收割,切忌断水和收获过早,以免影响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品质。

稻油轮作示范牌

2.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优质和多抗的双低油菜品种,品质要求符合NY414 标准,种子质量和发芽率符合GB/T3543.4。如:赣油杂8 号、赣油杂10 号、湘杂油787、华油杂62、中油杂19、阳光2009、大地199 等优质高产品种。

稻田油菜

(2)播种量:可采用油菜联合播种机或油麦多功能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浅耕、施肥、播种、覆土和开沟等各个环节,每亩播种量为250 ~300 克;或采用免耕直播方式,先人工施肥、播种,再用手扶拖拉机配套或大型拖拉机配套的开沟机开沟,每亩播种量为300 ~350 克。每亩密度达到2.5 万株以上,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3)科学施肥:基肥按每亩复合肥35 ~40 公斤(45%的三元复合肥)、尿素5 公斤、颗粒硼肥0.60 ~0.75 公斤混匀后撒施;或每亩施用油菜缓释专用肥宜施壮30 ~50 公斤(氮25%,磷7%,钾8%)。视苗情,苗期或苔期每亩追施尿素5 ~7 千克。

(4)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播种后3 天以内,选用乙草胺进行封闭除草;苗期用精喹禾灵防治单子叶杂草;苗期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菜青虫、蚜虫、猿叶虫,使用低毒杀虫剂;盛花期用无人机喷施咪鲜胺防治菌核病。

(5)适时机收:在适宜收获期(八成黄时),采用无人机每亩用“立收油”干燥剂80 ~100 毫升脱水干燥,5 ~7 天后采用联合收获机一次性收获。或在适宜收获期(八成黄时),采用分段收获,即人工或机械割倒,5 ~7 个晴天后(95%以上的荚果已干燥)机械捡拾脱粒。

3.茬口选择

水稻宜10 中上旬收获,油菜5 月中旬之前收获。

(二)“稻-稻-油”轮作栽培技术要点

1.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选用早熟、高产、抗寒耐淹、抗倒伏强、生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其中早稻宜选择生育期为105 天左右的早熟或中熟偏早品种,晚稻宜选择115 天以内的特早熟品种。根据品种特性和播种时间确定适宜的播种量。早稻常规稻按每亩用种量为5.0 ~6.0 公斤,杂交稻每亩播种量为2.0 ~3.0 公斤;晚稻常规稻按每亩播种量为4.0 ~5.0 公斤,杂交稻每亩播种量为1.5 ~2.0 公斤。直播稻与移栽稻的大田施肥总量相似。一般每亩施纯氮11 ~12 公斤、磷(P2O5)6 ~7公斤、钾(K2O)10 公斤。施肥比例为基蘖穗肥比5 ∶2 ∶3。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及收获等参照“稻-油”轮作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2.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选用油菜联合播种机或油麦多功能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浅耕、施肥、播种、覆土、开沟等各个环节。选用高产、优质和多抗的双低油菜品种,如阳光131、赣油杂1009、丰油730 等早熟品种。油菜每亩用种量300 ~400 克,每亩达3 ~4 万株。采用40%(25-7-8)油菜缓释专用肥宜施壮装入联合播种机内机施,推荐每亩施用宜施壮30 ~40 公斤,宜施壮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后期不再追肥。播种前用“种卫士”等进行包衣或拌种,可有效防治冬前各种病虫,不用施药。春季主要注意防治菌核病。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及收获等参照“稻-油”轮作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3.茬口安排

水稻第二季11 月初收获,收获后尽早播种油菜,油菜尽量在4 月底之前完成收获。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便于机械化操作的连片水田。

四、注意事项

1.切草还田时,水稻留茬高度不要低于30 cm,以防止铺撒在地面上的稻草量过大,影响油菜播种出苗。

2.要注意水稻、油菜品种搭配,合理安排茬口衔接,稻油区水稻品种的收获期要保证在10 月上旬之前;稻稻油区水稻品种的收获期要保证在10 月底之前。

五、技术依托单位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 号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416 室

邮政编码:330046

江西省特色柑橘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江西是我国柑橘优势产区,是全国“赣南-湘南-桂北优质脐橙带”的核心区、南丰蜜桔特色柑橘主要基地和优质柚类的品种的集中产地。形成了“赣南脐橙”、“南丰蜜桔”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新余蜜桔”、“广丰马家柚”、“井冈蜜柚”等特色柑橘竞相发展的格局。柑橘是我省第一大水果,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在果蔬稳产保供上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但受江西柑橘果园化肥施用过量、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柑橘病虫害危害、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鲜果季节性过剩及果品销售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传统追求连片规模型扩张、产量数量型增长和果园粗放型管理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柑橘产业发展要求。

为解决以上柑橘产业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推动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柑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本技术通过柑橘园标准化生态建园、柑橘叶面营养诊断、果园绿肥间作、省力化树体管理、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形成江西省特色柑橘类提质增效栽培技术。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柑橘园建园标准、果园管理技术及水平,提升柑橘果品品质和商品化率,促进果农增产增收。(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柑橘园绿色防控

该技术已在我省各特色柑橘主产区试行推广,2014-2018 年,在全省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90 万亩。通过该技术辐射带动,果农的生态化、高品质化和省力化栽培理念显著增强,对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掌握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通过生态建园,推广杀虫灯、黄板、捕食螨防虫和生草栽培、水肥一体等生态栽培管理技术,橘园年平均减少打药次数3 ~4 次,亩均减少化肥投入达40 元,有效地维护橘园生态平衡,大大提高了果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橘园商品果率超过90.0%以上,比实施前提高了8 个百分点以上,每亩新增纯收益785.88 元,亩均增产157.33 公斤,产业增收效果明显。

二、技术要点

1.橘园标准化生态建园技术。结合江西丘陵山区特点,在新开发柑橘园集成推广了“三山”布局(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底穿鞋)、“一带三沟”整地(即水平梯带、栽植沟、扩穴沟和梯田内壁沟)、“三大一免”栽植(大穴、大肥、无病毒大苗、3 年幼树免修剪)和生态防护隔离的标准化生态建园技术模式。

2.柑橘叶片营养诊断技术。测定叶片的全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含量,根据叶片各营养元素的含量来判断树体营养丰缺程度,按照“因缺补缺”原则及时补施肥料。

3.橘园绿肥种植或自然生草技术。树盘(树冠滴水线)外自然蓄留良性杂草,或人工种植适应性强、鲜草量大、矮秆、浅根性草种,在果园行间套种花生、大豆、紫云英(红花草)等豆科类作物对土壤进行培肥改良。采用的技术模式有:“秋种毛叶苕子+肥田萝卜,夏种豌豆/绿豆/豇豆等豆科绿肥”、“全年覆盖紫云英+肥田萝卜”、“自然生草”等。

4.橘园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柑橘园中安装管道灌溉设施,结合滴灌设施或塑料软管浇灌灌溉,达到以水促肥,实现水肥耦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花芽质量,结合果园滴灌时在灌溉水中加入尿素、硫酸钾等可溶性肥料,实现水肥同施,培优土壤,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率。

5.柑橘省力化树体管理技术。以“开天窗口”和“开门”大枝修剪为主的省力化修剪方式进行树体管理,传统精细修剪每株成年大树耗时15 ~20 分钟(每亩用工2 ~3 个),每株大树修剪时间仅为5 ~7 分钟(每亩的大枝修剪用工0.3 ~0.5 个),节省生产成本投入,提高果品品质。

6.橘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做好病虫情的观测,推广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推广园中点诱杀灯,树上挂黄板,树中悬挂性激素、糖醋液诱杀害虫;以虫治虫,即保护利用天敌,释放捕食螨等控制虫害。严格遵守绿色柑橘生产的农药使用规程。优先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三、适宜区域

适应推广应用的区域为江西省主要柑橘类种植地区。

四、注意事项

1.限制使用和允许使用的农药必须按要求控制施用量。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2.坚持科学选址,不得在生态公益林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区和水源涵养区、城镇周边天水倒向城镇2 km 范围内禁止或限制区域建园,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开发新基地。

3.果园自然生草时不使用除草剂除草,使用割草机割草,每次割草方向保持一致。

五、技术依托单位

1.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359 号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

邮政编码:330046

2.新余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地址:新余市渝水区仙来中大道305 号

邮编:338000

3.赣州市果业发展中心

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章江北大道110 号

邮编:341000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蔬菜是江西主要农作物,近年来发展较快,2019-2022 年,年播种面积由1092 万亩增长到1200万亩、总产量由1800 万吨增长到1920 万吨,设施蔬菜面积由50 万亩增长到120 万亩。

蔬菜病虫害种类多,既有跳甲、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也有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个体较大的害虫;既有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又有软腐病、角斑病、青枯病等细菌病害,还有多种病毒病和线虫病。这些病虫害寄主范围广、年发生代次多,周年在不同种类蔬菜间辗转为害,各茬蔬菜连续受害,设施蔬菜也严重受害。

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降低蔬菜农药残留,是政府、大众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对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获得多项推广成果,如:“基于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农业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2020 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减残技术的研究”2004 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以这些成果为基础,我们吸收基于防虫网的“设施蔬菜害虫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和近年来在蔬菜害虫绿色防控实践中进一步熟化形成的应用技术,集成一套“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防虫网阻隔、“三诱”杀虫(性诱、灯诱、色诱)、生物农药等技术。这套集成技术具有防效好、易掌握、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适合在蔬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8 年以来,在江西蔬菜主要产区示范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22 年我省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50.2%。计划将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作为2023年主推技术,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面积,提高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

(三)提质增效情况

据调查,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相比,一是化学农药用量显著降低,设施种植大白菜、甘蓝、小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一般不用化学杀虫剂;种植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茄果类、瓜类蔬菜,少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露地蔬菜化学农药减少30%以上。二是增产提质增效明显。蔬菜单产增加10%以上,优质品率提高10 ~20 个百分点,亩均节本增效30%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

1.《基于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农业绿色防控技术集在应用》,获2020 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减残技术的研究》,获2004 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3.“可大幅度减药增产的防虫网新技术”获得2019 年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2020 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录制的“叶菜播种后铺网防虫技术”和“大棚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短视频,分别获得2021年首届、2022 年第二届全国绿色园艺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短视频学习交流活动“优秀短视频”。

二、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选用抗(耐)病蔬菜品种。针对不同类型蔬菜的主要病害,选用抗(耐)较强的高产优质品种。如:抗(耐)疫病、青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的茄果类(辣椒、番茄、茄子等)蔬菜品种,抗(耐)病毒病、根肿病、线虫等病害的十字花科(大白菜、甘蓝、芥菜、小白菜、菜心、菜薹、西蓝花、萝卜、卷心菜、油菜)蔬菜品种,抗(耐)病毒病、疫病、枯萎病、霜霉病等病害的葫芦科(黄瓜、冬瓜、丝瓜、苦瓜、南瓜、西葫芦等)蔬菜品种。

2.防虫网隔害虫。选用30 ~40 目防虫网,露地蔬菜用插在地里的竹片或玻璃纤维杆搭防虫网,设施蔬菜在拱棚上覆盖防虫网,网四周压紧,防止害虫进入菜地。

3.性诱剂诱杀害虫。露地蔬菜种植区,选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小菜蛾、实蝇等害虫性引诱剂和夜蛾类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每亩一个诱捕器,内置1 根性诱剂诱芯,诱捕器底部高出蔬菜顶部20 ~30 厘米;诱杀小菜蛾,每亩3 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置1 根性诱剂诱芯,诱捕器底部高出蔬菜顶部10 厘米;诱杀葫芦科蔬菜实蝇,每亩挂5 个诱捕器(性诱剂滴于诱芯上,每次2 毫升),诱捕器挂于棚架上。根据害虫性诱剂的持效期,及时更换或加滴性诱剂,及时清理诱捕器内虫体。

4.色板诱杀害虫。在菜地挂插挂可降解黄色或蓝色诱虫板诱杀蔬菜害虫。葱蒜藠等蔬菜地,用蓝色诱虫板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茄果类、十字花科蔬菜地,用黄板诱杀粉虱、蚜虫、斑潜蝇等害虫,每亩挂25cm*35cm 的色板20 ~25 块,色板下端高出蔬菜10 ~20 厘米。

5.灯光诱杀害虫。30 ~40 亩菜地安装1 台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灯距120 ~160 米,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粉虱、小地老虎等害虫。叶菜类蔬菜地,接虫器距地面0.8 ~1 米;棚架蔬菜地,接虫器距地面1.2 ~1.6 米。

6.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治虫防病

?

(二)配套技术

1. 清洁田园。蔬菜采收完后,清除菜地杂草、残株、烂叶等,集中到远处堆沤,减少病虫源。菜地翻耕后,土壤消毒或晾晒7 天以上再播种或移栽下茬蔬菜。

2.土壤消毒。一是棚室消毒。设施塑料大棚,在清园后定植前密闭大棚,亩用10% 异丙威烟剂35 克、45% 百菌清烟剂65 克进行熏蒸,杀灭棚内病虫源,熏蒸后及时通风,完全通风方可进棚进行农事操作。二是高温闷棚。设施塑料大棚,在夏季休闲期(7 月-8 月),清洁设施后进行高温闷棚。闷棚前,可施入农作物秸秆或鸡粪、土杂肥和石灰氮,灌水至饱和,覆盖塑料薄膜,关闭通风口,连续闷棚15 ~30天。露地菜地收完上茬菜后,于7 月-8 月高温暴晒15 ~30 天。闷棚结束后及时翻耕土壤,晾晒10 ~15 天后方可播种或定植下茬蔬菜。三是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如:10%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2 亿孢子/ 克淡紫拟青霉2 公斤/ 亩。

3. 种子消毒。播种前日光晒种1 ~2 天后,进行种子消毒。一是温汤浸种。十字花科、茄果类、豆类蔬菜种子,用50 ~55 ℃温水浸15 ~20 分钟。二是药液浸种。茄果类、葫芦科蔬菜种子用10% 磷酸三钠液浸20 ~30 分钟。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在全省各蔬菜种植区推广应用。

四、注意事项

1. 防虫网阻隔害虫技术适用于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豆类、茄果类、单性结实和强雌性黄瓜等不需要授粉的蔬菜。连阴雨天气时,要做好排水、起高垄、及时采收等措施。

2. 灯诱、性诱、色诱害虫技术需大面积连片集中使用,及时更换性诱剂诱芯,清理诱捕器中的虫体;定期清理杀虫灯接虫袋(瓶)中的虫体,清刷灯管上残留的虫体。诱虫色板上布满虫体后应及时更换。使用完以后的诱捕器要及时收回,杀虫灯要保管维护好。

3. 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要按照标签和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

4. 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五、技术依托单位

1. 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南昌市青山湖区民安路451 号

邮政编码:330096

2. 南昌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庐山南大道348 号

邮政编码:330038

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 号邮政编码:571101

猜你喜欢

害虫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蔬菜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草坪主要害虫的危害与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沼气在防治储粮害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