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法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

2023-07-08叶芳倩郑粮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10期
关键词:稳定型内皮死亡率

叶芳倩 郑粮果

(福州市长乐区中医院,福建 福州 350200)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发生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既往研究表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好发于40 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患者以发作性胸痛为主,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干预,将会增加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1]。西医治疗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借助药物能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症状,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2]。但是,随着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的延长,导致药物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治疗预后。中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防治以“整体观念”为核心,通过“病证结合”的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纲领,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优势。针刺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和提插等针刺法手法,对患者特定的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对象,探讨针刺法在该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5 月至2021 年4 月我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 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 例。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有阵发性的胸痛或不适感,主要位于胸骨中下段后部,可有放射痛,常见诱因为劳累、受寒、情绪激动等,发作持续约3-5 min,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心电图下ST 段在心电图中R 波占优势的导联上自J 点后0.08 s 测量,呈水平或下斜压低,与P-R 段相比压低≥1.0 mV 或ST段抬高≥1.0 mV;(2)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主症:胸痛、胸闷;次证:心悸、气短、乏力;舌象:舌淡红、淡紫,苔薄白[3-5];(3)均无针刺法及药物过敏史、禁忌证,患者均可耐受。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急性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者;(2)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等原发疾病者[6];(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伴有严重感染者;(4)中途放弃诊疗或中转上一级医院者。

1.2 方 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常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7],包括:抗血小板聚集、ACEI、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及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209,规格:100 mg)100 mg,口服,每天1 次;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20 mg)20 mg,口服,每晚1 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404,规格:20 mg)20 mg,口服,每天2 次;琥珀酸美托洛尔(AstraZeneca AB, 国药准字J20050061)47.5 mg,口服,每天1 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法治疗。药物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穴位选择:内关、郄门穴、膻中穴、足三里、心俞、厥阴俞。治疗时取仰卧位姿势,常规对上述穴位进行消毒铺巾,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购自于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对上述穴位采用直刺方法治疗,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干预,持续行针1 min 后留针30 min,每天1 次,连续治疗4 周(1 个疗程)。

对两组患者进行12 个月门诊随访,两组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

1.3 观察指标

(1)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5 方面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各项均采用0-4 分5 级评分法评估,分值越低,效果越佳[8];(2)心功能及运动能力水平。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采用6 min步行距离试验评估患者运动能力[9];(3)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0]。两组干预前、干预4 周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4)死亡率。两组治疗后均完成12 个月门诊随访,统计随访4、8、12个月患者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s]

?

2.2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周后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证候积分比较(±s,分)

?

2.3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功能与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周后心功能及运动能力得到改善;观察组LVEF 及6 min 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SV 及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比较(±s)

表3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比较(±s)

?

2.4 两组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 周后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观察组内皮素-1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氧化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表4 两组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

2.5 两组死亡率比较

两组疗程完毕后4、8 个月随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 个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死亡率比较[n(%)]

3 讨 论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导致患者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血氧供应不上,造成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11]。冠心病西医治疗以药物及血运重建为主,而药物治疗又可分为缓解心绞痛及改善患者预后,但是长期使用西药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导致西医治疗受到限制[12]。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厥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畴,多数患者由于外邪内侵、过食肥甘、情志不畅,再加上患者年老体虚等引起。因脏腑虚衰,物理推动气血运行,随之瘀血、痰浊等病邪的产生,阻滞心脉,从而引起胸痹心痛。因此,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以肾虚血瘀证为主,患者发病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13]。本研究中,两组治疗4 周后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4 周后心功能及运动能力得到改善;观察组LVEF 及6 min 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LVESV 及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针刺法能降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证候积分,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能力,利于患者恢复。

针刺法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用的中医干预方法[14],治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针灸理论、腧穴及针灸技术等,能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刺激特定的部位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中,两组治疗4 周后内皮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观察组内皮素-1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氧化氮、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针刺法有助于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目的。分析原因:针刺法具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等多种作用,能实现疾病治疗及预防保健,有助于改善身体状态。

针刺法治疗心绞痛具有多年历史,且人体诸多穴位具有益气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患者治疗时穴位选择内关、郄门穴、膻中穴、足三里、心俞、厥阴俞等,借助针灸能调控基因表达,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能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次数及死亡率[15]。本研究中,两组疗程完毕后4、8 个月随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2 个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针刺法能降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远期死亡率。但是,由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因复杂,针刺法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辨证施治,提高患者治疗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诱因相对较多,针刺法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干预,巩固针刺法治疗效果,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但是,本研究中亦存在诸多局限性,一方面纳入病例数较少,需大样本量验证;另一方面数据处理时存在人为误差,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针刺法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提高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内皮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远期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稳定型内皮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