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张思德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3-07-07薛琳
薛琳
张思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深刻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并强调:“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张思德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历史新辉煌的不竭精神力量。
张思德精神的形成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时代。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领导中国革命扭转乾坤、创造辉煌,战胜顽敌强敌、克服重重困难,培育出了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事迹是张思德精神形成的主体因素。1915年4月,张思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六合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在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张思德响应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延安安塞县烧制冬天取暖的木炭。9月5日,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年仅29岁。在短暂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张思德始终尽忠尽职,从不计较工作大小,关心爱护同志、服务帮助百姓,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如当年《解放日报》对其事迹所追忆、赞颂的,“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同志……为党为人民已战斗了十二年,走过雪山草地,受过长期艰苦的锻炼,也曾光荣地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毛泽东也深刻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是张思德精神形成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很早就记住了张思德的名字。在修建八路军大礼堂的工地上,面对大梁断裂、礼堂将倾的危险,张思德挺身而出,排除了险情,避免了严重事故。这一幕,毛泽东看在了眼里,并连连夸赞张思德:“好样儿的,好样儿的!”当张思德成为自己的警卫战士后,毛泽东对他有了更多了解和教诲。闻之张思德牺牲噩耗,毛泽东心情非常难过,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追悼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在演讲开篇,他就以沉痛语气讲道:“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毛泽东的这篇演讲,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3年,这篇演讲被收入《毛泽东选集》,题为《为人民服务》,成为广为传颂的经典。
黨对革命胜败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张思德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1944年秋,全面抗战已看到胜利曙光,同时,全党整风也已取得巨大成效,我们党在革命锻造中逐渐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之后,他再次强调:“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我们要努力改掉,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这正是对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走向成熟的深刻历史总结,故而我们党在七大上首次将“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的根本宗旨。
张思德的事迹和精神在当时的延安和各解放区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每一位参加追悼会的同志都为其事迹所动容、为其精神所激励。张思德虽然离开我们已近八十年,但张思德精神却激励和教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宗旨、奋发向上,涌现出了以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郭明义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有着“金子般发光的心”的先进典型、时代楷模,他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在各自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张思德精神的丰富内涵
张思德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解放亿万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中国饱受侵略的屈辱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张思德精神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甘于奉献。
对党忠诚。张思德的忠诚之心,集中体现在他忠于革命、热爱领袖的一言一行和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默默奉献和踏实工作中。
忠诚于党、热爱领袖。1943年,张思德被调到枣园,分配到毛泽东身边当警卫战士。张思德感到无比光荣和责任重大,把对领袖的热爱倾注到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到照料领袖和警卫工作上。毛泽东常走的路,有一点坑坑洼洼,他就铲来黄土垫平踏实。毛泽东外出开会,他总是把钢枪和油灯擦得锃亮,提上水壶,早早在门口等候。他曾特别讲:我们要不惜个人的一切,保卫毛主席,保卫好党中央!
服从组织、任劳任怨。1942年秋,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警备团,因班干部需精简下派,领导决定将张思德由班长改为战士。教导员找他谈话宣布上级决定,他当即表示服从,并讲道:“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虽然在班里张思德年龄最大、资历最老,但他处处谦虚谨慎,热情帮助比他小得多的班长出主意、想办法,做好警卫工作。
为民服务。张思德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正如战友们所追忆的,“张思德同志献身于解放人民的事业,十二年如一日”,“他能关心同志,爱护同志,帮助同志……又爱护老百姓”。
关心同志、不怕牺牲。无论是在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挑重担、送干粮、尝百草,还是在安塞石峡峪烧炭为救同志而牺牲,张思德总是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舍身忘我。在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常帮战友补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关心爱护同志,时时处处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宗旨本色。
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在担任班长期间,张思德经常教育大家“:咱们要记住毛主席的教导:人民军队同人民是鱼水不能分离的。”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主动搞好军民关系。1940年,在延安以南的土黄沟烧木炭时,他每天帮助邻居老乡扫院子、担水、喂牛。有时,他还帮着哄孩子,好让老乡多做点家务事。每逢星期天,他还带着班里战友们,帮助老乡下地干活。
甘于奉献。只要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张思德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冲锋打仗不怕死、往前冲,开荒生产抢着把重活、难活和危险活留给自己,踏实肯干、埋头苦干,甘心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一切。
主动担当、率先垂范。1944年,在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和同志们一起主动担起艰巨的烧炭任务。别人一次背一包炭,他一次要背两包;炭窑封火,他让别人休息,自己日夜守在窑边,眼睛熬得通红。正是在他的实际行动带动下,大家热情高涨,全班仅一个月就烧炭5万多斤,保证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爱岗敬业、勇于创造。在南泥湾开荒,张思德带领的通信班样样冒尖,被评为先进班,他本人也被评为劳动模范。他在上级奖给他的笔记本第一页工工整整地写道:“前方流血,后方流汗,为了革命,大搞生产!”为保证毛泽东晚上工作有一个好的照明条件,他发明了擦灯罩的“三步法”,经此法擦过的灯罩既透亮,点灯时又不易起雾。他认真细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获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夸他把任何小事都能干得细致扎实,是大家的好榜样。
张思德精神的时代价值
以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甘于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张思德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全党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张思德精神仍然是全体共产党人践行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张思德精神是锤炼政治品格的生动教材。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学习张思德精神,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就是要学习他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黨让去哪就去哪”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对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对照张思德精神这面镜子,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自觉增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我们党锻造成一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
张思德精神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鲜明体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成就辉煌的根本所在。学习张思德精神,就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始终如一守住、守好人民的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听取群众批评、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张思德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无私奉献出来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继续学习弘扬张思德精神,学习他那种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深刻践行“三个务必”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增强历史主动、矢志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心聚力,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本文系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项目“延安时期维护中央权威的历史经验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