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触科技前沿,激发科研兴趣,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3-07-07邵新慧

中国科技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英才科技人才

邵新慧

当前知识经济大放异彩,世界各国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同时也开启了创新拔尖人才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英才计划应运而生。作为英才计划数学学科导师,承担着指导学员体验科研过程及提高学员创新能力的重任和使命,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多角度、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培养理念

近年来,围绕创新型人才的争夺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拔尖人才的竞争。我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短缺,但PISA 2015 测试显示中国学生静态问题的成绩优于动态问题,而其他国家的测试结果恰好相反,这就意味着中国学生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要落后于其他国家。为此,我们确立了英才计划数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和理念,既要重视学员的个性教育,也要培养学员的创造性人格,包括:培养学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培养学员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持久能力,帮助他们把思考、解决问题看作快乐和幸福的来源;培养学员高度的自觉性、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走自己的探索之路;培养学员勇于挑战、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将创新过程中的压力转换为自我成长的动力,培养学员抗挫折能力;培养学员的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让他们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做法及培养效果

结合科技前沿,确立有效可行的培养方案

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为此,我根据入选学员年龄、兴趣与知识情况,根据英才计划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利用网络和东北大学优质资源,精选了优秀前沿科技与数学相关的图书和文献,制订了课题方向和周密的培养计划,指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学员兴趣,我为学员展示了当今最流行的人工智能与数学间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知的生物学知识入手,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讲授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所需数学知识,制订具体培养内容:数学基础必备知识、数学建模方法和思想、深度学习基础知识及数学学术讲座等。这些内容是学员之前未曾接触过的,新颖知识开阔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认知,虽然对于学员来讲有些复杂,颇具挑战,但正是这种攻坚克难的历程,让学员了解到数学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增强了学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科学素养也得到穩步提升。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科学研究兴趣

作为高一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加上课业学习压力大,如何激发学员研究兴趣、提高英才培养质量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从学员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比如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篮球投篮命中率与投球角度的关系等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小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员的数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国内高中数学__建模竞赛的具体题目对学员进行实践和训练,引导他们从高中生的视角思考并提出疑问,通过导师指导和学员间的讨论,最终针对研究课题给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员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了学员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挑战、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以及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和创新实践能力。

采用多元培养模式,全面提升科研素养

数学学科不同于实验学科,科研素养培养很重要的环节是科技文献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初期,我会为学生讲授一些通用的基本方法,比如文献查找、文献阅读、获取文献创新点、科研小课题的确定、科技论文撰写技巧等。日常培训中,我指导学员尝试学习前沿高质量文献,向学员介绍我的研究课题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让学员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了解数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开拓视野,提升学科认知。

经过1 年的培养,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组内组外等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数学领域科研探索,帮助学员学到了很多创新思维和方法,也更加重视让学员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大胆将创新想法付诸实施,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提升科研素养,进而喜欢科学探索。

从课题进展汇报入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我会精心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学员定期开展研讨式学习,在组内进行文献交流分享;指导学员书写报告,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员从一开始的不敢讲、不知道如何讲,逐渐学会了对知识进行凝练和升华,在讨论时对专业问题侃侃而谈。通过这个环节,一方面能让学员展示自我,另一方面也能让学员意识到清晰表达观点的重要性。同时,我鼓励学员间团队协作,学会与同伴分享、探讨、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更好的成绩。

建议

英才计划学员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学习任务重,但同时又具有接受能力强且学有余力、充满好奇心、勇于探索等特点,英才计划恰好能起到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培养的作用。根据学员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确立研究小课题,研究课题既可以贴近生活,也可以涉及科技前沿;成果既可以是小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是小发明的产生,还可以是数学学科理论研究小成果。只要学员感兴趣,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学员的刻苦努力下,学员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个收获不是短期的学习成绩,但是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为了提升培养效果,我借助了多种方式,制订了灵活的培养方法,比如讲座式、讨论式和答疑式等。同时,对学员的培养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又要有科研素养的培养;既要有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时间,也要有团队合作、激烈讨论的环节;既要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也要有在组内进行研究成果汇报的过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员的科研素养。

经过英才计划1 年的培养,学员拥有了优秀的同伴,拓宽了眼界,收获颇多。同时,学员还发现了数学的博大精深,收获了与学校课程完全不同的知识。这些点点滴滴进步,印证着学员在英才计划中的成长,更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相信,1 年的英才计划培养,一定会成为学员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记忆,也必将开启科技创新大门,在学员心中深深埋下一颗探究科学的种子,并在未来的学习中枝繁叶茂。

本文作者系东北大学数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领军人才,现任东北大学数学系党支部书记,兼任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曾荣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高校师德标兵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值代数与智能计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 余篇,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曾荣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和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猜你喜欢

英才科技人才
诚聘英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