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阿拉海鲜
2023-07-07吕启刚
吕启刚
活动背景及由来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在基本原则中指出,“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1]。定海小学地处舟山群岛,不但风景优美,而且海鲜豐富,有“中国海鲜之都”的美誉。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充分依托地域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开展特色教学活动。经过反复思考,我们决定依托舟山特有的海洋文化,结合学校的线上科技创新教学特色,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实践活动。据了解,区域内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校在进行海洋文化类课程实践,涉及的海洋文化元素有渔民画、海洋特色剪纸、渔民号子、跳蚤舞、海洋锣鼓等[2],主要以艺术类为主。为避免同质化,我们确定学校的海洋文化实践活动主题为“探索阿拉海鲜”,以科技实践与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开展舟山海鲜文化的探究。
我们设想通过“探索阿拉海鲜”校本项目化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立足舟山海岛特色食品及相关产业,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以科技实践活动的形式探究舟山海洋文化。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构建出全新的育人模式,使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内容更加完整,操作更加规范有序,过程更加科学化、生活化和自主化。通过不断的传承、积累,形成脉络层次清晰、规划系统持久、特色生动鲜明的教育品牌。
活动内容设计
学校组建课程编写团队,由信息科技、科学、劳动技术、美术等学科骨干教师分工合作,按教学目标及内容体系要求分章节编写教材。“探索阿拉海鲜”校本课程(第1 期)共包括海鲜的加工、保鲜、包装、储运等几方面知识,分4 个单元,共18 课时(表1)。
活动实施
“探索阿拉海鲜”科技实践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实施。
学科课堂教学 采用整班教学方式,结合信息科技、科学、劳技、美术等学科日常课堂教学,选取其中相关的内容拓展、延伸,以普及性内容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拓展性课程教学 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教学实施方式,利用学校每周三下午2 课时的拓展性课程教学时间,以走班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探索阿拉海鲜”课程,开展科技实践教学。
线上项目式学习 利用浙江省“之江汇教育广场”STEAM 创客学科基地校平台开设在线主题学习课程,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对线上课程感兴趣的学生与家长在家里通过电脑或手机、平板等终端参与学习。课外实践活动 组建若干社团,在指导教师与家长义工的带领下,以参观、考察、实验探究等形式开展相关课外实践活动。
课例1. 探究舟山传统的海鲜加工方法
本次科技实践活动对应的单元是“海鲜加工”,教材中主要涉及到晒鲞和风鱼这两种比较常见的加工手法。校本教材中对食材的挑选与加工的注意点,以及历史起源都有介绍,集科技实践、劳动教学与乡土文化教学于一体。
本次实践活动为线上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以4 年级及以上学生为基准;对于感兴趣参加的低年级学生,我们建议在家长的协作下参与。
本次活动是项目式学习活动,需要组建科技实践团队,由于是在家中线上学习,所以建议在组建团队的时候一般选择家庭成员组队。但是在实践活动中,要保持以学生为主导,家庭成员为辅助的原则。本课程安排2 次线上直播授课(每次20 分钟),平时可以通过钉钉群进行交流,时间跨度为1 星期。
环节1: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通过学校公众号发布开课通知,并转发到各个班级群。明确开课时间、线上学习平台的操作方法,专项钉钉群的入群二维码等。学生在家长帮助下,测试登录平台,家长加入钉钉群。
环节2:第1 次线上授课 教师准时在“之江汇”直播授课平台开展直播教学,分享舟山的晒鱼鲞传统,明确项目主题;根据项目学习单,详细解说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要点,包括如何组建团队、确定选题、实施规划设计。
本项目的核心任务是用科学实践的方法对晒鱼鲞的方法进行探究。项目实施设计包括项目准备工作、项目预设流程与进度规划、项目探究要点、项目预期成果。环节3:项目实施 学生组建团队,并进行规划设计,然后根据规划开展实施,进行成果小结,并上传学习成果。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反馈指导;整理分析学生成果,制作PPT,准备第2 次直播授课。
环节4:第2 次线上授课 本次线上教学主要是成果分享,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参与学习,并对自己在实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疑问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通过整理学生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享与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环节5:成果汇总 再次收集整理学生上传的学习成果,编写文章,分享展示成果。共收到100 多份学生学习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记录视频、照片、思维导图、日记、小报、手账笔记和手绘等。从成果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根据教师指引,认真进行项目学习。但是也发现个别成果内容偏题,做成了海鲜美食烹饪,说明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参与线上学习,仅仅根据开课通知、课程主题,想当然地进行实践。
课例2. 探究海鲜储运
舟山盛产海鲜,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新鲜的海鲜通过快递可以送达全国各地。为了保持海鲜的新鲜度,我们通常会采用冰鲜的方法进行储运,那么怎么样的快递包装,多少时间范围内送达,能够让海鲜处于低温保鲜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项目的探究实验,项目框架如图4。
根据图4 中的框架,本次科学实践活动分3 次进行集中授课。
第1 次实践活动 明确活动主题、小组分组,学习相关资料,设计规划项目。本次实践活动提供的电子模块有掌控板、DHT11 温湿度传感器、探针式温度传感器,并提供无线网络。每组学生需要在本次活动后提交:①实验方案简述,包括装置的制作流程、实验探究的简单流程等;②实验装置草图;③实验材料清单,包括要用到所有材料,要写详细,备注好哪些是已经具备的,哪些是组内自己能解决的,哪些是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学习单如表2 所示。
第2 次实践活动 根据第1 次活动设计的实验方案搭建并调试实验装置,通过编程实现实验数据定时发送。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并清点实践材料,准备实施。然后教师分配给每组1 瓶结冰的矿泉水(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快速将矿泉水进行保温包装,同时把温度传感器也一起放入,传感器线引到盒子外面接入主控板。最后给主控板编写程序,实现每隔10 分钟发送温度传感器的值到MQTT 物联网平台(图5)。1 天半后,教师通过物联网平台看到传感器的温度已经不再上升了,关闭每组的实验装置。
第3 次实践活动 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清理。每组通过物联网平台下载接收到的温度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观察分析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图6),通过与其他组的数据对比,论证自己组的包装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实用。每个小组派1 名代表分享自己组的数据分析结论,最终推选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活动成效与反思
课程广受热捧
每次科技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把成果整理成文章,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享,广受好评。《舟山晚报》对本次科技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舟山电视台“汪大姐”栏目组对我们师生进行参访,舟山广播电台的“小螺号”栏目邀请我和学生参加直播节目,与听众朋友分享我们的科技实践活动。
加强伙伴交流,提升亲子感情
本科技实践活动采用项目式学习形式,在评价中关注小组全体成员的参与情况。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活动,逐渐融入团队学习之中,一改以往小组学习往往由成绩好的学生包办的现象。我们积极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实践活动,与孩子一起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一起完成项目。有些家庭还举行了亲子比赛,学习氛围浓厚,親子关系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
为今后的校本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依托舟山特有的海洋文化成功实施了科技实践项目化课程,积累了不少课程建设经验,特别是在线上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中整理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M].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
[2] 叶宁淼,李楚楚,姜楚楚,等.海洋文化拓展型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9,No.734(2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