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苦与迷茫

2023-07-07苗怀明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5期
关键词: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

研读《红楼梦》,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小说到底写了什么?作者究竟想传达什么的思想和感情?这句话也可以用另外的语汇来替代,比如《红楼梦》的主题、主旨、中心思想之类。笔者曾多次说过,解读《红楼梦》有四个关键词,那就是:家族、爱情、青春和生命。今天专门谈谈其中的青春话题。

青春小说

这四个关键词不是笔者的臆测,而是对《红楼梦》内容的概括。在该书第一回,作者很明白无误地说了如下一段话:

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如果不是故求深解、别解的话,理解这段话一点都不困难,也不存在什么争议,那就是作者写这部书是为了向天下人谢罪,表达忏悔之意,忏悔自己年轻的时候享受着父祖辈带来的荣华富贵,但没有听从父兄师友们的教育和规劝,才导致今天“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悲惨下场。

追忆逝水流年,这段话很清楚地告诉读者,这是一部有关青春的小说,意在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情。结合后面的人物和情节来看,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来写这一话题。遗憾的是,不少读者没有注意到这个话题。

比较早对这个话题进行阐述的是余英时,他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一文中提出,《红楼梦》里写了两个世界:一个是以大观园为核心的世界,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另一个是大观园之外的成人世界,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矛盾,但结局也是注定的,那就是成人世界吞噬了年轻人的世界。

余英时先生的阐释远比阶级斗争之类的说法更符合作品的实际,但他这篇文章用更多的篇幅来论证两个世界存在的事实,分析两者的矛盾,对青春这一话题的其他方面没有涉及,本文在其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

从《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作者使用笔墨最多、写得最精彩的,几乎都是年轻人,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这样的年轻贵族,还是袭人、晴雯、鸳鸯、香菱这样的少女丫环。尽管他们并不是决定贾府命运的核心人物,但在作品中,他们却是真正的主角,作者将目光主要聚焦在这些人物身上,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像贾母、贾政、贾珍等人,他们虽然在贾府里是高高在上的主子,但在《红楼梦》中,则都是配角,作者重点关注的是那群天真烂漫的少男少女,而不是他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是一部青春小说。

作品写出了这些年轻人的欢乐,那种带有青春气息的欢乐,比如海棠诗社赛诗、芦雪庵联诗、桃花社填词等,他们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大观园。大观园像一座青春的伊甸园和庇护所,为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青春和享受青春的机会。

成年世界

但是,这些快乐总是短暂的,像一阵风吹过,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感知到的更多的则是痛苦。这种痛苦来自青春之外的另一个成年人的世界。

作为大观园里的男性,贾宝玉被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延续家族的荣耀,家长们为他进入成年世界在做着各种准备,包括参加科举、与贾雨村结交、学习官场规则等等。但这些不是贾宝玉喜欢的,他不断做着各种抗争,但这种抗争给他带来的是父亲的毒打和各种更加严格的管束。

贾宝玉对成人世界有着一种本能的恐惧,他像猎物躲避猎人一样躲避着父亲,和那些精通官场规则的成年人保持着距离,不仅自己拒绝长大,也不希望别人长大,比如他不喜欢女孩子嫁人,因为女孩子一旦嫁人,就进入了成年世界,变得利欲熏心,失去内心的本真,像死鱼眼睛一样令人厌恶。

同样不愿意长大的还有林黛玉,她的葬花表面上是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感叹红颜易老,实际上是在哀悼青春,也是在哀悼自己。她是一位敏感的诗人,从落花联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不少人老是强调她的寄人篱下,忽略了其思想、情感和性格,我们可以作一个假设,假如林黛玉在自己的家里,她是否还会葬花?答案恐怕是肯定的。

小说还用了不少笔墨描写青春世界与成年世界的冲突。除了贾宝玉外,作品还特别写到了年轻丫环们与婆子们之间的冲突。当晴雯、司棋、四儿这些丫环被逐出大观园的时候,那些婆子们的表现却如同过节一样开心,其冷漠和残酷令人吃惊。都是贾府里的仆人,这些婆子何至如此?

其实这种年轻丫环和成年婆子的冲突贯穿整个作品,比如李嬷嬷与袭人的冲突、芳官与其干妈的冲突、春燕与其姑姑的冲突,晴雯被赶走与王善保家的告密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冲突实际上就是青春与成人的冲突。那些婆子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美丽过,曾经为主人们服务过,但是在进入成年世界后,年长色衰,没有机会再做那些出头露面的轻巧活,只能做一些粗活笨活,这让她们内心难以平衡,从而产生妒忌。她们想控制这些年轻丫环却做不到,反而受到晴雯等人的嘲笑,这些让她们产生了深深的仇恨。

可怕的是,她们并不是想教训这些丫环们,让她们吃点苦头,而是想致这些丫环们于死地,从王善保家的言行可以看出来,从周瑞家的驱赶司棋可以看出来,从晴雯、司棋被赶走,很多婆子拍手称快可以看出来。作品写出了这种斗争的残酷性,年轻丫环们的天真与婆子们的阴险恶毒形成鲜明对比,由此也不难看出作者的立场。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贾宝玉还是年轻的丫环们,他们面对的是成年人的世界,这是一场年龄之战,与阶级斗争无关,与反封建礼教无关。《红楼梦》是一部写日常生活的小说,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及其身边丫环们的成长过程,这种冲突也只能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理解。每个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會与家长、老师、亲友这些成年人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我们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着,这很正常,也很容易理解,没必要意识形态化。

应该说,贾宝玉、林黛玉的恐惧还是有其现实依据的,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早婚,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往往在十六七岁或十七八岁就谈婚论嫁,他们还没有充分享受自己的青春,还没有长大成人,就要一下进入成年世界,就要为人夫、为人妻。他们的年轻实在过于短暂。与现代人相比,贾宝玉、林黛玉的青春短一二十年。

成长之痛

不管怎么样,这种冲突的结局都是注定的,而且不可改变,不可逆转,不管贾宝玉如何不情愿,不管林黛玉如何拒绝,他们都要和自己的朋友及丫环们一起步入成年世界,他们不仅要各自分开,组成各自的家庭,而且还要成为贾宝玉所说的死鱼眼睛。

不僅贾宝玉、林黛玉无法逃脱这场悲剧,我们也无法逃脱,我们的孩子们同样无法逃脱,这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的悲剧。尽管我们年轻时对成年世界的种种尔虞我诈、明争暗斗、卑躬屈膝看不惯,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自己曾经所鄙视的人。

这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人总是要长大,自然规律无可抗拒。曹雪芹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他在作品里更多的是提出自己的困惑,他留给我们的不是句号,而是一个个大大的句号。

作者的这种困惑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反映出来。对贾宝玉来说,他不愿意读书,不愿意参加科举,不愿意与贾雨村等人交结,那他愿意干什么呢?毕竟混在女孩子里不是长久之计,在奶奶怀里打滚也只能是暂时的。

事实上,贾宝玉自己也很清楚地知道,这些无拘无束的浪漫时光是不能长久的,他多次天真地幻想着,在大家长大成人、离开分散之前,自己先死去,让大家的泪水流成河,为自己送行,举行一场凄美的青春祭礼。

如果让贾宝玉对自己的人生作出长远规划的话,他肯定感到迷茫。他也许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拒绝什么,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光他不知道,林黛玉也同样不知道,那些丫环们更不知道。因而也就不难理解林黛玉葬花时的泪水,也就不难理解贾宝玉对分别的凄美想象。

这种困惑作者通过人物情节的设置表现出来。他虽然同情贾宝玉,认为他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自己的爱情婚姻,但是他同时也意识到,贾宝玉对家族的责任同样是无法逃避的。因为他是家里的嫡子,是家族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在他身上寄托着整个家族的希望,他没有理由逃避家族的责任,这是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的。

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过去读者比较多地关注到前一个问题,对后一个问题往往做政治化理解,但是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他并没有明显的倾向,而是陷于两难的选择中。

从作品的描写来看,贾宝玉没有听从父亲的训诫,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更没有听从警幻仙子、袭人、史湘云、薛宝钗等人的规劝,这些人的训诫、劝告、规劝都是发自内心,是真诚的,真正为贾宝玉着想,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他全都拒绝了。

贾府后来被抄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荒淫无耻的贾赦、贾珍、贾琏、贾蓉等人固然是罪无可逃,但贾宝玉本人就没有责任吗?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他享受着家中最大的好处,为这个家族又做了什么?连探春都在为家族的衰落而忧虑,贾宝玉却像一个局外人一样袖手旁观,这合适吗?他同样没有意识到,一旦家族破败,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生活在贾府中的人不管是高高在上的主子,还是身份卑微的丫环,彼此尽管有矛盾,但他们组成的是一个贾府命运共同体,家族兴盛时,大家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家族破败,大家都是牺牲品,贾宝玉也不例外。

曹雪芹的立场

联系作品开头的那段忏悔文字,不难看出作者的立场,他并不是无条件支持贾宝玉的所有叛逆言行,而是通过对其各种言行的描写,认真思考这些问题,这不是贾宝玉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而是千百年来所有中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过去会遇到,现在会遇到,将来还会遇到。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写的虽然是两百多年前的事情,但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都是贾宝玉,我们都是林黛玉,将来有一天我们也都会成为贾政、王夫人,最后成为贾母。

贾宝玉、林黛玉走向成人世界之时也就是家族败落之日,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八十回之后的内容,但从前八十回的内容来看,作者是有意这样写的,他不忍心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年轻人在成人世界的沉沦与淹没,干脆将这些年轻人埋葬在春风里,在他们成人之前结束掉这段故事。

青春像一个谜,更像一个问号,《红楼梦》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少男少女的悲欢故事给我们展现了青春的迷人风采,也给我们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复杂,乃至残酷,给我们留下一连串的问号。感谢曹雪芹,他在两百多年前书写的这个凄美青春故事,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 苗怀明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贾宝玉林黛玉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别样解读《红楼梦》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