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摇
2023-07-07yoyo
yoyo
步摇,是一种插在发髻上的首饰,缀有灵活可晃动的饰物,材质多为黄金、宝石、珍珠和玛瑙等,并随着佩戴者走动而摇曳,汉末刘熙《释名·释首饰》中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故而称为“步摇”。
在殷周时,步摇已成为王后在祭祀或者庆典时必须佩戴的发饰。但步摇的身世远非那样简单,它源起于西亚,并盛行于鲜卑族聚集区域,佩戴者男女不限,蔚然成风。
战国时期,宋玉所著的《讽赋》中写道“主人之女,垂珠步摇”,这是有载文献中首次提到了“步搖”一词,也明确了“垂珠”是早期步摇的显著特征,一般多为发髻长簪,簪首上坠有白珠于额前,走动时,垂珠跟着摇颤。可参考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帛画,画上妇人发间佩戴的正是此物。
步摇分两类,第一类是上述提到的垂珠,第二类是竖直向上的,多为“花树”型的步摇冠饰,叶片可颤动,也被称为“摇叶步摇”。而文物“金摇叶”最早发现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方,乌尔王朝的墓园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步摇的繁荣年代,从鲜卑族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发现,步摇曾是鲜卑族最具代表性的饰物。中国中原和沿海富庶地区多花鸟虫鱼步摇,北方游牧民族的步摇则多以树、牲畜作为重要元素,这是由于自然崇拜与游牧习惯导致的。这个时期,步摇已经传出皇宫,贵族和平民女子也可佩戴。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达茂旗西子河出土的金步摇,就呈现出浓烈的少数民族特征,基座被打造为马面、牛面,兽头上是角状,以细小的金环连接金叶,镶嵌有宝石。
到了唐代,步摇演变为主要以细丝螺旋状或弹簧状连接珠玉,走动起来,颤动幅度更大,如鸟雀飞舞。垂珠摇动的造型,也受到贵族们的青睐。他们会命工匠用金银捶制出花朵或动物形状,固定在簪钗的顶部,再戴于自己绾起的发髻上,最著名的要数李静训墓出土的黄金蛾扑花冠。唐末,工匠又将步摇与花钗相结合,制作出了步摇花钗,灵动有趣,多以蝴蝶、花卉为主。
宋代的步摇有了新的名字——博鬓,也叫博鬓簪,一般佩戴在女子发髻两边。这时期的步摇造型趋于简约,簪首呈弯月状,清雅自然。
明清时期,步摇的发展虽然已经趋于稳定,但不管是工艺还是材质,都更为考究和复杂,例如清代多用蕾丝工艺或花丝镶嵌。步摇也衍生出点翠、烧蓝等众多细分类别,工艺精湛程度绝不逊色于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