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代表心声
2023-07-06
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在中国乃至世界,很多人都知道金字塔、神庙、帝王谷等古埃及文明遗珍,它们以永恒的造型立于天地,它们以精密的数理与绝妙的审美彰显人类伟大的创造。我曾于多年前游历埃及,在亚历山大城沐浴地中海的暖风,向着矗立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忘我奔走,在历经风化的建筑与雕像前畅怀神思。今天,我们从古老的万里长城出发,带着文明互鉴与相通彼此的希冀再次来到这里,心中仍激荡着对伟大文明的崇敬,奔涌着与之对话的热切期待。
任何伟大的艺术创造都离不开生活的历练与生命的体验。回想1997年,我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看到一位埃及舞者,她修长的肢体与凝神的眼睛,让我想到了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哈特谢普苏特坐像》;当我多年后来到埃及并见到新王国时期的女性雕像时,曾经的视觉记忆瞬间被激活,那古老的艺术造型竟在穿越时空后与当代的舞者身姿遥相呼应,古埃及匠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精确表现令人惊叹!因此,这次我和其他中国艺术家一起来到埃及写生,是一次与古埃及文明的对话,也是对当代埃及生活的拥抱!我们获得的是,从这些亘古长存的建筑、雕塑和自然景观中探寻到人类理性精神及其精确的几何秩序,感受到凝练与简洁的审美指向背后所蕴含的神性与心灵栖居。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一样具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两者都拥有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不断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力量。如今,就美术而言,我们一直致力于挖掘、学习、继承和发扬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精神营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并通过对外艺术交流和学术对话,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继承和发展方面提供经验。我们始终坚信各国艺术的国际传播与世界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是并行不悖的,我们愿意融入世界,也愿意借力各民族文化提升自身,相信阿拉伯地区的艺术家们也能认同这一观念。“古丝绸之路”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纽带,而现今其仍然极富潜力和空间。希望能有更多类似“艺汇丝路”这样的项目和平台,以加深中国和阿拉伯地区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打造中阿新的艺术“丝绸之路”。
崔进(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此次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的“艺汇丝路”埃及采风写生团,沿途领略了文明古国埃及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当今埃及的社会发展,饱览了该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迹、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的相互交织、熠熠生辉。无论是建筑、壁画、雕塑,还是金字塔、神庙,无不给我们以视觉上的震撼,同时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体验和更多的对人类精神表达方式的思考。作为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传承和影响。活动其间我们参观了当地艺术家工作室和画展,亦获益颇多,他们对艺术形式语言的探索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转型探索给我们以启发和借鉴。
此次的文化交流活动,犹如一条绿色的文化丝路,促进了中阿文化间的沟通和互动,跨越心灵,带来多元的、包容的内涵及价值,它不仅是艺术上的相互了解,更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友谊桥梁。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要以心体悟多彩的世界,以艺术的视角去表达阐释我们所处的时空,创作出更多的展现人类共同情怀的精品力作。
王雪峰(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艺汇丝路”采风作品展真正能够做到让中阿艺术家在采风之中文明互通,互相欣赏、互相借鉴,促进了中阿文化的交流。我是第一次来到埃及这个文明古国,当我看到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古埃及文物时,便被古埃及文明深深地震撼了,在公元3000年以前,古埃及文明已经如此辉煌和灿烂,古埃及人文明遗迹是古埃及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在建筑、雕塑、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令人叹为观止,深刻地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从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之中很多方面可以看到与古埃及文明的渊源。今天的埃及和古埃及文明之间有着断裂,也有着联系,通过这次埃及之行,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古埃及文明和当代埃及的伊斯兰文化,增加了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也将为我的艺术创作增加丰富的素材。
刘文斌(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在这次中阿艺术交流展览中,习近平主席给阿拉伯艺术家的复信令中外艺术家们都深受鼓舞。
陶瓷文化蕴含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深刻反映中国人的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我们更应讲述好中国陶瓷文化故事、樹立好中国文明形象,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加强文化沟通交流。“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今后,我将积极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用陶瓷艺术架起中外文化往来和民心相通的桥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继承与创新发展,通过艺术创作实现更多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