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作品的公共性与探索性 以近三届全国画院展的艺术传播特色与学术研究价值为例

2023-07-06刘丰果

中国美术报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画院美术馆

刘丰果

两年一届的“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画院系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展览,这不仅是全国画院系统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国美术界的一大盛事。自2009年至今,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成功举办在画院系统内外均产生巨大影响,从近三届画院展看,呈现出典型的艺术传播特色和学术研究价值。

近三届画院展概述

根据笔者的整理统计,近三届画院展的作品数量和详细类别如下:2019年共展出587件作品(含特邀作品180件);2021年共展出作品903件(含特邀作品238件),并优选397件作品晋京展出;2023年共展出作品1100余件(含特邀作品223件),并优选243件作品晋京展出。从这些展品的数量来看,作品逐年递增的趋势非常明显,然而展品数量递增只是表象,其背后是创作队伍的壮大、展览规模的扩大和艺术影响力的增大。从这些作品类型上看,中国画所占的比重最大,主要在半数左右徘徊,这也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紧紧围绕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中国画这一建院宗旨进行研究和创作。2020年8月,伴随着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的启用,中国国家画院便有了规模更大、条件更好、设施更完善的展览场所。因此自2021年开始,画院展又增加了优秀作品晋京展出的环节,这是一个优中选优,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展出的环节,必然在行业内外产生更大的影响。

画院展的艺术传播特色

艺术品作为艺术思想和特色文化的传播媒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播特性,而艺术品本身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传播,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按照传播媒介的构成方式,画院展的艺术传播特性主要分为三个层级。首先,艺术品作为传播媒介对表现对象和艺术思想的传播;其次,美术馆作为公共艺术场域也对艺术品直接传播;最后,画院展在大众媒体的新闻报道和画册的公开发行中实现了同时传输作品信息到不同媒体上以满足不同接收者的观看需求,这种跨媒介传播也实现了艺术的多层次和全方位传播。艺术传播为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接受搭建起交流互通的桥梁,使美术作品以更多元的形式展现,并使美术作品产生更大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艺术品作为传播媒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播特性,画院展的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也是艺术家想要传播的内容,并通过艺术加工和材质转换,实现了艺术品媒介的传播。一方面,艺术品作为传播媒介对表现对象的传播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表现内容取材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所以借助艺术的媒介可以让观众的眼光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纵观近三届画院展的美术作品,主要表现中国的大好河山、仁人志士、百姓生活等,艺术作品在表现这些内容的同时也在传播这些内容和信息;另一方面,画院展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这是由自上而下的画院系统构成和遍布全国的创作者决定的,这些艺术品都是艺术家对表现对象提取、取舍、加工后的结果,艺术品在传播表现对象的同时也传播了作者的艺术思想。

画院展的美术作品主要是架上艺术,但是在省级美术馆和国家级美术馆展出的同时已经进入了公共空间,美术馆的展厅在此过程中也成为艺术品的展示媒介。美术馆作为重要的文化建筑,往往是每个地方的地标性建筑,在美术馆这种公共艺术场域展出也使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艺术传播价值。一方面,这些作品在省级艺术殿堂展出时的大众传播,画院展的开幕式不是在中国国家画院的美术馆举行,而是与文化大省联合举办,在省级美术馆展出,这些艺术殿堂是很好的艺术场域,既是艺术下行地方,也是艺术引流地方。以湖南美术馆为例,其开馆展就是第六届全国画院展,这既是艺术下行地方,支持地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也是用艺术引领地方,让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关注湖南美术馆,这无疑是湖南美术馆最好的开馆仪式和开馆展览。另一方面,晋京展在国家级艺术殿堂展出时会得到强力传播,画院展在地方展出结束后,会优选精品举办晋京作品展,晋京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这里作为国家级的艺术殿堂,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场域和传播空间。从近两年晋京作品的数量来看,2023年的晋京作品与2021年相比减少了154件,而2023年参展作品总数又比2021年增加了200余件,晋京作品占比从2021年的约44%下降到2023年的约20%,占比直接减少了一半,这也说明入选晋京展览的难度大大增加,其質量也必然越来越高。这些艺术精品中的精品在国家级的艺术殿堂展出在引领艺术潮流的同时,也必然引来巨大的人流,从而实现艺术品的强势传播。

画院展作为中国美术界的一件大事,在展览开幕和后期的展览中会得到业内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展览参观者也会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传播,在画册的公开发行过程中也实现了艺术品电子媒介、印刷媒介的跨媒介传播。在信息时代,美术作品的跨媒体传播十分有助于提高作品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挖掘和放大作品的独特优势来增强视觉冲击能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画院展。在流量为王的当代背景下,信息流量的背后是人流、物流、资金流、能量流等,这些流量必然会大量增加画院展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

在读图时代,确实呈现出典型的视觉扁平化特征,但是经过艺术家加工处理过的图像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也的确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传播特性。对于将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说读图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回顾汉字的发展史,最早的汉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写字也像是画画,阅读文字当然也是在阅读图像。从某种意义上,读图时代的今天也是一种阅读方式的历史回归。但是,传播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受众发生改变。画院展进行艺术传播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艺术家的作品让受众发生改变,通过画院展的艺术传播可以让艺术家和大众更加了解我们身边的人、事、物,从而可以让人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画院展的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国家画院作为艺术研究和创作机构,自始至终都很注重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结合,也用实际行动生动阐释了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相互促进,并在画院系统内外艺术家的思想碰撞与艺术交流中,涌现出一大批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俱佳的艺术大家。

首先,画院展十分重视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结合。这可以从论文征集和作品征集同时举行、论文集和作品集同时出版、学术研讨和作品展览同时进行三个方面得以印证。画院展如此重视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结合在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中都是很少有的,即便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为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也主要是以作品展览为主,既没有论文征集,也没有论文集出版和专门的学术研讨会,足见画院展对学术研究的重视和展览本身的学术价值。

其次,画院展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相互促进。一方面,深入的学术研究为艺术创作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广泛的艺术创作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虽然画院展作品的表现主题和表现形式相对宽泛,但是学术论坛的主题相对聚焦,主要围绕画院美术创作和主题性美术创作展开,这是注重问题意识和研究深度的表现。第六届论坛的主题为“从高原到高峰——新时代画院的历史使命”,论坛主要围绕画院的全球视野、画院与中国美术的未来、画院的体制与制度创新、画院与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等内容展开研讨;第七届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背景下画院创作的品格与追求”,论坛主要围绕当代画院创作在语言形态、风格图式、艺术观念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品格与追求展开讨论;第八届论坛的主题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命题与突破”,论坛主要围绕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在题材、语言、风格、观念上如何突破和创新展开研讨。这些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极具当代价值,也是画院的艺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学术研讨和作品展的同期举行不仅实现了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紧密结合,也实现了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相互促进。

最后,画院展十分重视画院系统内外艺术家的思想碰撞与艺术交流。画院展作为画院系统最高规格的展览,不仅关注画院系统内部艺术家的创作和学术研究,每一届画院展还特邀画院系统之外的知名艺术家携作品共同展出,并广泛邀请画院系统之外的理论家参与学术研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系统内外艺术家的思想碰撞与艺术交流的过程,这打破了画院内部系统自我发展的格局。开放的作品征集系统和理论研讨环节既实现了将画院系统外的艺术家引进来,也实现倒逼画院系统的艺术家走出去,必将引起画院系统内外的广泛关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包容系统内外,才能影响和引领系统内外,否则就只能是关门自嗨,也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这也是艺术创新最重要的障碍之一。

总之,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相辅相成、彼此成就。中国国家画院很好地利用了画院系统的综合优势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协同发展,紧紧围绕继承、研究、创新与發展中国画这一建院宗旨,不仅包容其他艺术门类,也包容了系统外的学者和艺术家,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的责任和担当,并涌现出一大批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俱佳的艺术大家,从而使画院系统成为中国最优秀艺术家的集聚地。

(作者就职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画院美术馆
少年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大同美术馆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去美术馆游荡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