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长虹 陈许港珠澳大桥专题油画展
2023-07-06
艺术家简介
陈许,籍贯广东阳江,供职于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油画雕塑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美展并获奖。
创作刻录时代印迹的优秀之作
徐涟
刚入初夏,北京就以35度高温,迎接“跨海长虹——陈许港珠澳大桥主题油画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的开幕。
漫步展厅,我和每一位观众一样,热情与激情也随着艺术家陈许的近百件作品而升腾。强烈的色彩、挥洒的笔触、巧妙的构图,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陈许没有陷入写实手法的窠臼,而是以虚寫实,将钢架、船舶、桥梁、建筑,或只取一角,或取某个局部,人物则取背影、轮廓,将其置于浩瀚大海之中,象有尽而意无穷;画面色彩丰富又有层次变化,或平涂或厚涂所获得不同肌理效果,特别是将中国绘画的意味引入画面,大大增强了油画写意性的表达。
但我想说的是,作为观众,在这些技法技巧的背后,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是在辽阔的大海与无尽的天空之中,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对比,同时出现在我们眼前,让人不由得胸中激荡着无限的激情。我们无法想象,在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这样两项世界级的重大工程背后,是多少智慧与勤劳、奉献与坚韧、意志与魄力的集结!也许从新闻报道和电视画面中大家早已熟知了这样的工程,但艺术的感染力是如此强烈!中国故事、中国创造、中国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每个观者心中,产生了打动人心的效果。
我之前不认识艺术家陈许,但从他的画面中,我有几点深切的感受:
一是主题性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澎湃激情。主题性创作从来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在这些大国重器、重大工程当中,在这些国家战略当中,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有着中国人甚至全人类引以为傲的成就,它既属于国家、属于时代,也属于我们每个人。因此,向着人性无限开掘的作品能够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同时,能够流传于世的优秀作品也必然包含那些成功表现重大时代主题的艺术创作。
二是如何深入生活。陈许是幸运的,他不需要深入生活,他就在火热的生活之中,就在重大工程的现场,他本人就是建设者之一,他和他的同事、工友们共同参与并见证了世纪工程的全部过程。他是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他的双重身份使得他有机会长久地关注这样的题材,关注整个建设过程。作为艺术家,陈许没有把自己的创作与生活分隔开,也没有刻意迎合市场需求,而是主动选择了这个重大主题,把自己的热情和心血全部投入其中。他的艺术选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数年的坚持,迄今创作了几百幅这一系列作品,并且还在继续这样的主题创作。
三是从陈许的油画,我想到了专业与业余、职业与业余这样几个概念。陈许的职业身份是保利长大工程建设的一名职员,也因此常常被称为“业余画家”。如果专业指的是院校教育,那么,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也不过一二百年,在此之前无论东西方艺术家都一样是在画坊学徒;今天我们说业余,应该指的是“主业之余”,即不以此为生,不将它作为专门的职业。如果按这个说法,那么古代文人都是业余画家、业余书法家,他们甚至耻于被称为画家,更不愿意当职业画家。到今天,专业与业余、职业与业余,不是评价艺术水平的标准,只不过是个称谓而已。真正的艺术,是那些能够刻录时代印迹,展现时代风貌,能够打动人心、能够唤起情感的优秀之作。
祝愿陈许技艺技巧不断精进、艺术语言不断锤炼、艺术手法更加丰富、艺术表现更加出色,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之作。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本文为“跨海长虹——陈许港珠澳大桥专题油画展”开幕式上的致辞,有删节)
斑斓的时代华章 有感于陈许港珠澳大桥系列油画作品
梁江
陈许以港珠澳大桥为主题而创作的系列油画作品,在广东已巡展多场,获得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这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展览。其特色有三:它是属于改革开放时代的,它是出自粤港澳大湾区这方热土的,它是洋溢着艺术家与时代同行的激情和创造力的。
不妨从美术专业角度再做具体一点的分析。陈许展出的系列作品,是以很认真、很投入的态度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从港珠澳大桥立项、上马开始,他就敏锐地意识到这项宏大工程的非凡意义,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收集素材和创作环节。后来他回想一下,用了九年时间跟踪、记录、思考和创作,方获得较贴近预想的一批作品。曾有观众对他的作品做了“浪漫、恢弘”的评说,我很认可。
作为一位油画家,陈许为什么会用九年时间来跟踪建桥这一件事?港珠澳大桥开建,作为当代的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科技和基建技术已很发达了,图像记录有高清的相机和摄像设备等,为什么还需艺术家去现场观察和笔录,难道艺术家手工记录能胜过高清像素的影像机器吗?问题的关键恰好就在这里。有高清影像设备,有8K或3D的电视机,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仍然是高科技器材或人工智能所无法替代的。艺术作品是以艺术方式所创造而得。何谓艺术创造?重点在于它是包含了艺术家的人的情感、人的体验、人的感悟及创造,以及通过艺术表达形式把人的感悟创造转换为艺术作品。这当中经过众多“人”的环节,这并不是高清摄像机或AI环节所能替代的。
陈许是一个有热情、有才气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能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我想第一点很重要,他对港珠澳大桥有强烈的表现愿望,贯注的情感很真挚。他所表达的情感是正能量,能引发我们共鸣的。第二点,是陈许用创造性的艺术语言,把深入的观察和感悟转化成具有个性的作品。这是以艺术家的敏感在创作,主观色彩很浓的画面不是照相机能代劳的。第三点,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有浓郁个性,有独特风格特征。从形式语言角度看,这样的视觉形态介于半写实、半写意之间,这种表达方式难度非常大。试想,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件、一个现实题材,本应该用写实、客观的手法呈现人人可知的内容,但他却在若即若离当中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能呈现这一宏大题材的诉求,又能传达艺术想象力和美学意趣。我相信陈许已找到了这一平衡点,这也就是现在观者所看到的这些半写实、半写意的作品风格。由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达至这一风格,构成一个系列,而能获得观众和同行赞赏,这在当今的画坛也是不可多得的个案。
创造不易,不懈努力终有收获。多年连续围绕一个创作题材,无论寒暑风雨或者其他困难都坚持下来,这中间凝聚了他巨大的劳动。只停留在个人小圈子的低吟浅唱,想要产生巨大社会效应是不可能的。能留存后世的艺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这样名留青史的世界名作,记录的是时代行进的步伐,它们成了历史的印记。
港珠澳大桥系列油画作品是斑斓的时代华章。陈许给我们提供的另一个启迪,是真正的艺术追求和成功的创作都蕴涵着坚执不懈的精神。
(作者系本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
刘斯奋(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广东画院原院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批写实的作品,同时,又绝对是一批写意的作品。说写实,因为这是世界顶尖级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诞生的真实记录。从工程正式启动开始,作者就一直追踪着它的进展,并且每年都多次深入到工地中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通过用眼睛、耳朵和心灵所获得的丰富印象、所受到的巨大震撼,以及所引起的强烈共鸣,以严谨虔诚的态度,全力以赴投入创作,最后铸就这一幅幅激情澎湃而又雄浑大气的作品,从而再次证明了生活是艺术唯一源泉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尚輝(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此次展览让我们看到的是当代主题性绘画发展在风景画艺术领域的新表现和新探索。首先,港珠澳大桥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上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但因其跨度太长,用艺术画面表现比较困难。他用油画表现和意向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他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过程,陈许用多幅作品表现同一个主题,这在主题性创作上有巨大的挑战,所以他更多是用了想象和意向的方式来创作他心目中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第二,陈许的作品有极强的表现性,可以感受到德国表现主义对于生命质感的表达。或者说陈许的港珠澳大桥并不局限在对外观形象、对建成的大桥侧影的描绘,而是转化为对人的精神、心理的表现,这就是我们看他的展览能够唤起我们有关建设者的澎湃激昂的精神状态的体会。这样一种时代的激情和颂歌,都是通过他的笔触去表现的,他在表现主义内核上进行了审美和精神上的改造。
郭润文(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陈许始终将生命的激情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坚持现实表现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浪漫激情的手法表达宏伟叙事,这一点在他近几年追踪大湾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的系列主题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陈许也由此找到油画风景的内在潜力。其反映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及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海中的构成》系列作品,既是对时代主旋律的讴歌和弘扬,同时又把个性化的艺术创作嵌入一个更大的历史进程和空间视野中——我认为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艺术家。用艺术表达思想、关注当下,是我国当代艺术家的责任。
对技艺和形式表达的独立思考与实践,使陈许走出小我的圈子。宏大叙事离不开具体典型的现实过程和情感细致的表达。陈许早年的军旅生活,以及转业后扎根基层的家国情怀,正是他后来把握时代精神和表现重大题材的基础。陈许将当代风景油画表现与现实的工业题材相结合,形成一种新颖的油画风景呈现,他对当代油画语言表达的把握,使得他的工业题材的油画风景作品充满了自由奔放、洒脱灵动的色彩和韵律,盈溢着生命的激情与时尚气息。
区础坚(广州美术学院原学委会委员、原油画系副主任):只为一座桥而做的展览,重复地去表现同一个主题,难度可想而知。陈许完成了,并且完成得很好。这其中涉及到主旋律如何跟艺术形式相结合的问题。陈许采用了半抽象的表现主义绘画,在他的主题中很恰当地结合,使得画面得以完美呈现。同时他非常勤奋,近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作诞生,对于这些作品的成功,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杨尧(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荣誉理事):在陈许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幅幅气势磅礴、梦幻斑斓,宛如中国水墨的泼彩写意画,豪放大气,洋溢着东方意趣,浓烈的红色、蓝色、黑色,在画中“左冲右突”,轻松洒脱,色彩既单纯而又丰富,有如交响乐般奏响一曲雄壮的乐章。陈许生动地展示了现场恢宏的气势和建设者们的澎湃激情。奔放有力的笔触,红、蓝、白、黑几大块高纯度的色彩铺排,冷色和暖色在协调与对比中奇妙地变幻着,凸显出建设者们坚强而又沉稳的意志。陈许的大写意油画,突破了自己,实现了升华,为中国多彩的写意油画发展,跨出了自己勇敢而又卓有成效的一步,可喜可贺!
陈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看陈许的展览能让我们思考,关于主题性绘画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在新的环境中该如何表现。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他摒弃了之前所擅长的细致描绘,选择了一种概括、甚至模糊的语言去表现整体的气氛和感受,这种模糊突出了一种精神,这与他花费九年时间长期深入工程本身有很大关系。正因为他太了解工地这种带有战斗性的工作方式,很难用静止的场面去表达,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寻找到这样一种表现语言。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深地体会到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如果他没有深入参与到这个工程当中,可能很难提炼出这样具有高度精神性和表现性的艺术表达。
徐唯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原执行院长): 最近在微信圈看到陈许的一大批围绕路桥建设内容的油画作品,数量之大、质量之好,本人深为感动。铺天盖地几十上百幅作品,倾注了情感,热情洋溢;油画技巧娴熟,斑驳厚重,少甜媚、多雄浑,加上他所熟悉的路桥建设题材,内容与形式有很完美的结合。
马新林(李可染画院副院长):陈许身上有一种广东精神,言人之未言,画人之未画,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精神。他的作品中,印象和表现的成分更多一些。在色彩运用上,他由之前相对传统的色彩关系逐渐发展为以厚重的颜料基底、强烈的笔触和纯粹的色彩。他的颜色基本不调和,用大量的蓝色、黄色、红色等强烈的色彩表达一种激情,这种方法比较少见且勇敢。对港珠澳大桥的表现真的是一个难题,但陈许通过自己是桥梁建设者这种身份,深度参与建设过程的特殊经历,使他对这座桥和建设者有深厚的感情,这一点令我非常感动。我想他画的是心中的桥梁、艺术的桥梁、思想的桥梁,更是文史的桥梁。作为桥梁的建设者,他以自己的画笔记录并续写这段历史,并成为美术史上的重要案例。
谭国亮(《油画》杂志主编):此次看到陈许先生关于港珠澳大桥主题的油画创作,我感受其中的精神力量。他的油画从一个侧面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程,展现了中国故事、中国创造和中国的工匠精神。我们《油画》杂志也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油画发展之路。希望此次我们也能通过对陈老师的作品的传播,把大湾区建设的中国创造、中国工匠精神传播好、展现好。
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许老师这次展览非常独特,让我想到三个问题:第一,关于艺术史上题材创造、创新的问题。题材的变迁其实带来了一种语言上的革新,陈老师以一种参与者、建造者的眼光发现了这样一个题材,这对于当代油画在新题材上的丰富,以及面向未来的一种艺术的革新,都有一种非常崭新的启示。新的题材和新的语言其实是一个共生关系,因此陈老师画面中凝重的画面色彩,介于写实和抽象之间的表现,都和这种题材的选择有关系。第二,画家身份的问题。陈老师在其中兼具建设者、艺术的抒写和记录者两种身份,延续了20世纪50至70年代对于画家身份这条线的研究。第三,油画的写意性一定要有一种比较写实的题材才能落地,在写意、写实之间,或者说在油画主题性和艺术性之间,陈老师的一系列主题创作给我们很多启发。
陈国辉(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看到陈许老师的作品,我用“五个大”来表达我的感受。第一是题材大。陈老师工作的环境和单位造就他选择了“世界之最”的桥梁和建设项目,题材的起步、空间跨度都非常大,但这是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或抒写者感触最深的东西。
第二是视野大。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俯视性的、宏观性的,这种观察视野造就了陈许老师不可能用非常具象的语言表达。
第三是手法大。题材所致,他画面中是大色块、大笔触,甚至有些笔触是反复铸造的,是建筑感的凝结,這也是写实与具象之间的一种融合,特别是通过大色块的、带有高纯度的强烈的颜色表达气度。
第四是大写意。陈老师也尝试画了一些大写意的中国画。在油画当中,他也通过大写意的方法来处理具象和意象之间的关系,通过黑色来做一种画面调和。
第五是尺幅大。近十年来陈老师一直在画大型创作,耗时、耗量、耗精力,很不容易。但是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反而营造了当代中国人在建设背景下的中国风骨,这种风骨正是他画面中所要呈现的核心价值。
杨灿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同一个主题为什么能画这么多幅作品?陈许先生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思考。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时代性是通过长期的、鲜活的现场感受带来的。在艺术表现上,如果说整个粤港澳主题是陈先生绘画的桥梁,实际上色彩就是他确立自己个性的最重要的表征。甚至最后留在脑子里的不是一个主题,而是一种色彩。他的个性是统一的,在同一个主题下又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很值得钦佩。这也给我们青年美术家一些启示,主题性绘画更加注重对绘画的本体语言的深度挖掘。
冯楚(《中国文艺家》杂志执行主编): 陈许先生用这样的笔触和表现方法,用他生命的激情去表现一个巨大的工业题材,作品充满深刻的隐喻性和象征性。他的作品还具有宏大的史诗性和叙事性,体现的是家国情怀,是中国故事,是深刻的、大数据时代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