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书论解析(十)
2023-07-06苏刚
苏刚
《兰亭》出唐名贤手摹,各参杂自家习气。欧之肥,褚之瘦,于右军本来面目不无增损,正如仁智自生妄见耳。此定本從真迹摹取,心眼相印,可以称量诸家《禊帖》,乃神物也。
译文:
《兰亭序》出自唐代书法名家摹本,但掺杂了各家习气。欧阳询摹本的肥,褚遂良摹本的瘦,对于王羲之《兰亭序》本来的样子是有所改变的。正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偏执一端。这本定武本《兰亭序》是从王羲之真迹摹取而来,主观感受与客观现实相符合,可以用来衡量各家版本的《兰亭序》,是一件神奇的东西。
解析:
由于《兰亭序》真本随葬唐太宗昭陵,《兰亭序》到底是什么样子成为一个人们不断探讨的主题。在传世的各种兰亭版本中,肯定是严格按照原本复制的摹本最为接近于原作,故墨迹以神龙本最为接近原迹,石刻则首推《定武本兰亭》。然而,宋代以来《兰亭序》刻本众多,《定武本兰亭》又有五字损本与不损本之别。更为重要的是,《定武本兰亭》被普遍认为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临本,这与董其昌“欧之肥”的评价相矛盾,在董其昌的眼里,欧阳询摹本与《定武本兰亭》并非是同一本。
一般来讲,人们认为冯承素摹本是最为接近于《兰亭序》原作的。这种以严谨的双钩方法完成的摹本符合董其昌“从真迹摹取,心眼相印”的衡量标准。那么,董其昌为什么没有认为冯承素摹本“可以称量诸家《禊帖》”,而认为《定武本兰亭》是神物,这或者是董其昌认为冯承素摹本不如《神龙本兰亭》更加接近真迹,或者是董其昌并没有见到过冯承素摹本的《兰亭序》。所有这些需要有新的材料出现才能给予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是,董其昌文中所提到的“各参杂自家习气”揭示了中国书法的一个重要现象,即面对同一本字帖,依旧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对于个人感受与艺术个性最大的呈现与尊重是中国书法几千年来文人不断参与进来的重要基础。
(作者系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