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刘云工作室高研班课堂教学实录 刘云:让中国画的写生创作多一些可能
2023-07-06
名师简介
刘云,湖南岳阳人,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六、七、八届理事,湖南省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南大学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
你的艺术观念在哪个维度,你的艺术语言探索和风格面貌也会在哪个维度。从山水画来讲,青绿山水的维度、宋明绘画的维度、文人画的维度,抑或现代中国画以采风写生为基础创作的维度等,已形成典型范式的山水画观念。气韵、笔墨、丘壑、皴法、空间、图符等也成为当代山水画创作领域的关键热词。我以为,在全球化时代,借鉴国际当代艺术的思维和观念,介入山水画的创新创造将是一条值得努力探索的路径。
当代艺术观念重在思维,以敏锐的观察力发掘周遭世界的艺术价值,是它最具魅力的地方,由此帶动手头上的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系统和风格。同时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中国画的写生创作实践中逐步建构起从“光影—明暗”到“黑白—阴阳”的整体认知系统,这是从现象学走向文化学、打通中西方文化、整合和创新未来中国画知识系统的关键。
值得庆幸的是,我带的本届高研班学员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历非常多元。有多年从事青绿山水画创作的,也有从油画、水彩画创作转型的,还有擅长做影像纪录和当代装置创作的;有实践类的博士毕业生,也有擅长艺术理论研究的,这些特点,是一个很好的起点,集中的学习讨论会事实构成一个工作坊,在个体碰撞中,让学员们的写生创作多一些可能。
在具体的山水画教研中,摹写、写生、创作是绕不开的科目。我时常思考组织这个高研班教学该怎样避免与现在高校教学趋同,我想写生尤为重要。写生尤其不能掉进笔墨图符重复堆砌的窠臼,更不能借助照片进行“再现”描摹,这都将失去艺术的活力。我以为,发现和寻找自然界的形式美,才是写生的核心目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的古典山水画心法,依然可以古为今用。在真山真水的游观中,结合前人画论的智慧,是我们要特别鼓励的。在写生中,还可以用“如画”的眼光看待风光。“如画”(picturesque)这个 18 世纪开始在英国流行起来的重要美学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被条理化的野性自然,这为当时的英国风景画家们提供了参悟自然的诸种方式。在当代语境下,中国山水画对西方绘画的观察方法和绘画语言的吸取和提炼也是一种时代性的体现。我们在紫鹊界采风时,就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当看到这一片具有地域特色的极美山水,首先就要做到不被这美丽的自然美感所吞没。如何观察、如何以艺术思维造就更加典型的形式美感、如何进行画面处理,变成心中的山水、手中的山水、画中的山水,如何将古典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审美境界,融入色彩心理学、焦点透视学,营造出条理化的笔墨自然,从而使画面更自我、更时代,需要学员们在写生实践中不断锤炼解决观察方法和思维观念的问题。
当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让学员增强对传统经典的了解。在我们一年的学习期内,要求学员自选一件经典之作进行精细摹写,以此进一步提升学员对传统经典的理解,这也是当代语境下,值得付出汗水的行动。
我常常热衷和学员一起优先讨论画面之外的内容,这就是艺术的观念。事实上,我非常提倡一种社会考察式的采风,鼓励学员可围绕一些主题线索进行。譬如,围绕梯田的灌溉系统以及人居环境的和谐性展开,在下笔时有选择地进行画面意象摘取,做成有课题研究系统的写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绘画形式、影像纪录形式,甚至艺术装置还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整体表达,使我们作品语言更扣题、自由。下一阶段,我们集中的写生采风和创作将在湘西地区开展。我会提示一些学员可将艺术的观念与传统村落文化形态结合考察,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巨变中找寻一些新的课题。譬如,考察“邮递员路上的风景”,将《那山那人那狗》里传达给我们的唯美诗境记忆与当代快递小哥的互联网属性形成的情境冲突,以新潇湘山水画、影像、装置等多媒介结合的形式,创作出更实验、更自由的作品;亦可从湘西民居堂前屋后与大山莽林的自然环境结合考量,从人居环境和自然村落传统文化的角度,研究和创作出一批具备人文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