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变”的广州三年展

2023-07-06张婷婷

中国美术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策展当代艺术板块

张婷婷

一个以“变”为特征的时代意味着什么?在生物、信息、航天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模式多样生成的当下,艺术何为?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或许给出了自己的注解。

本届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王绍强担任总策展人,吴洪亮、菲利普·多德(英)、艾墨思(德)、姜俊分别担任“边缘”“慢板”“触屏”“内生”四个板块的策展人,邀请来自广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过5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观。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当代观察中“应变”、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以四部片段化的叙事折射时代的光斑。

如在“边缘”板块,策展人吴洪亮将这一板块描述为由音乐和诗歌开始的“过去将来时”。流行歌曲、美发厅、民营小企业、火车站台、周日的动物园、世纪之初中国都市生活急促不安的变化……同时,这一板块的部分参展艺术家也自诩为“边缘”,导演贾樟柯、诗人西川、艺术批评家尹吉男、五条人乐队均在参展艺术家之列。尹吉男的《说说我的鸭绿江》以手稿的形式叙述了作者曾经生活过的鸭绿江畔的城市变化和个人经历。徐冰收集了几万个民营小企业的服装品牌标签,并由軟件择字成诗。来自五条人乐队的《梦幻丽莎发廊》复原了广州石牌城中村的生活场景,每一处细节都能唤起老广们的旧时记忆。

同样是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内生”板块由姜俊策展,将视角投入在对全球化语境下“本土性”的变化与发展之反思。姜俊认为,“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国当代艺术都在试图融入世界,通常是外部观看的视角。而如今是基于内部的观看,这种循环关系是一种艺术的变革”。“内生”板块的不少作品都带着室内或窗的含义,比如,胡介鸣的作品拍摄了色彩光怪陆离的室内;黄一山则制作了一个个窗口,叙事在窗口中被想象和凝固。

“慢板”板块则将艺术实践转向了对本体价值的重新思考。这一板块无论是梁绍基的蚕丝,刘建华、埃德蒙·德瓦尔的陶瓷,还是照屋勇贤的纸艺,尹秀珍的纤维编织,他们的作品都回归到材料的本体语言,回归到创作与手作的经典关系,重新思考创作的意义,尝试给出一种应变的可能。也是对正在使用传统材料和媒介来讲述国家或地方故事的艺术家作品的重新审视。

在“触屏”板块,艾墨思尝试讨论:当科技深刻地嵌入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未来时,将如何在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物质与非物质间变化的伦理中自处与相处。比如隋建国的《云中花园》系列作品,在视频中,艺术家触摸着黏土并塑性,感知它的触感和温度,并留下触摸的指纹。而当这件黏土作品被数字化放大时,这种联觉就会因为尺寸而被破坏。在数码世界中,“触摸”成为一种捉摸不定的存在。在策展人看来,讨论的重点不是技术的历史,而是在不同的哲学背景下对物质的 “文化评价”。尤其在科技发展到当下的阶段,也许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需要停下思考的路口。

广州三年展已经连续举办七届,相比过去广州三年展更多的是看向未来,在20年之际,更多的是带着再次出发前的回望。在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看来,“这既是一次集结又是一次新生。确定性的逐渐消失,是我们在擦拭这个世界时,所展露出的越来越清晰的样子,也是当下社会无法回避的时代语境。我们置身其中,与其共振。艺术作为对复杂世界的感知与表征,是每一个时代切片的记录者和对话者。”据悉,这也是最后一届在如今的馆址举行三年展,下届将落地新馆,并设当代、影像、设计专题,以打造重要的学术品牌。

猜你喜欢

策展当代艺术板块
当代艺术看得懂
关于策展
板块拼拼乐
2017 艺术策展人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