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州合力推动实施“三项计划”走深走实
2023-07-06王平刘思汝
文/王平 刘思汝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合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恩施州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和杭州市、武汉市对口支援的有利条件,通过对口支援结对子、联办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
湖北民族大学与新疆伊宁市协海尔依其社区共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榴榴之家”,结合“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同心石榴”赴疆实践团成员们赴基地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让青少年真切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含义。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5 师89 团开展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在线上举行“共升一面旗 同唱一首歌”、少先队建队节、“我的家我们的园”、劳动实践课、红色文化研学、“才艺对对碰”、民族团结课程开发等系列活动,推动两地各族青少年线上交流互动。
恩施市抓住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契机,加强两地多校青少年交流。2022 年暑假期间,来自武汉大学的32 名港澳台大学生走进学校、走进教室,与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的学生亲切交流,带领他们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并捐赠图书。
2022 年9 月30 日,巴东县神农中小学与武汉市硚口区红旗村小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了隆重的烈士纪念日活动,两校学生云端共读《民族同心心向党 云端共读读中国》,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云聚会”,加强了两校青少年交流。巴东县还通过示范学校联外、县直学校联乡、乡镇学校联村,全面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共建,加强各族青少年交流。目前,该县有12 所示范学校与县外学校结对共建,县直7 所学校对接36 所乡镇初中、中心小学,乡镇学校对接38 所乡村学校。通过以上行动,推动东中部和西部青少年跨区域双向交流,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合力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
恩施州抓住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融入恩施、恩施外出务工人员融入当地、本地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互相融入三个环节,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切实加强城市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将外地流入人口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和市民化网格化管理,对边疆142 名来恩务工经商人员定期开展“四联四送”,支持其就业创业,扎根恩施,在春节、中秋节、古尔邦节等节庆(日)期间,举办茶话会、歌舞联谊活动,组织他们与本地居民一起过节日,增进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恩施;对州内3 所高校近千名边疆学生,配备专职辅导员,实行混班混宿,推进各民族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族学生在共学共居共乐的“一家亲”格局中,互学互融、共同成长,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针对每年80 多万外出务工大军,恩施州与浙江、福建等输入地精准对接,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定期开展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劳动维权等“春风行动”服务,在住房、就医、上学、社保等方面落实同等公共服务,提高输转组织化程度,引导他们有序融入务工地。
恩施州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小区)建设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巩固1425 个扶贫易迁点脱贫攻坚成果,引导24.3 万名安置点群众与邻为亲、与邻同乐,有效促进了安置点民族团结、社区融合、社会融入。
利川市柏杨镇永兴社区着力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使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该社区现有常住人口2693 户4829 人,居住着汉、土家、苗、侗、回、畲、蒙古、瑶、仡佬9 个民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社区。该社区向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免费门店和政策支持,帮助小微企业进入市场,先后有40 余家商户开设门店;承办了利川市创业大赛、创业路演等活动,为社区各族居民就业创业提供思路;吸引柏杨坝镇商会选址于本社区,柏杨沈记豆干、龙山富硒矿泉水、衫里话服饰等一些较大企业落户于此,商业规模持续壮大;丰富和发展“创建+全域旅游”,先后吸引3 万余人次到此游览打卡,使各族群众在经济上共同发展,真正解决留得住、能致富问题。该社区还以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利川肉连响、利川灯歌为主线,深入挖掘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的“三交”历史内涵,努力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族群众在文化上共享,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建始县长梁镇民福安置小区居住着来自全县8个乡镇的548 户、2052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也是一个多民族社区。该小区以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目标,按照有学校、有医院、有就业产业、有健身场所、有休息亭台的标准,统筹考虑建设布局,配套完善水、电、路、讯、娱等基础设施,探索建立了“管委会+物业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和小区综合管理模式,由所在社区居委会向小区派驻管委会,配备专职社区工作人员,选聘楼栋长,加强小区创建、服务和治理力量,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通过这些有力措施,该小区成为全州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成功典范。
湖北民族大学“同心石榴”赴疆实践团与伊宁市协海尔依其社区小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
巴东县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居住着6 个民族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该社区通过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创办“四点半学校”,为社区放学的小学生提供免费场所,周末兴趣课堂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美术、手工艺等的兴趣;组织技能培训,广开就业门路,先后举办各类扶贫就业培训班5 期,培训人员400 多人,共计解决社区居民就业132 人次;为社区各族群众提供养老、低保、医疗、卫生、社保等全方位服务,不断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合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
尽管疫情影响,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受到严重冲击,但仍按照“注入新内涵、打造新线路、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用好新基地”的总体要求,抓住有利时机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
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大力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举办端午节、元宵节、2022 年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湖北宣恩县)暨十四届贡水河水上运动会、2022 年伍家台贡茶文化节、第七届恩施硒博会等活动,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恩施土家女儿城以全州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为底蕴,以恩施女儿会为核心品牌,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女儿会活动,常态化开展“赶场相亲”节目表演,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各族游客,成为恩施州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利川市谋道镇药材社区位于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心地带,常住人口573 人,以土家族、苗族群众为主。2022 年夏天,13 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游客来此纳凉,他们在药材社区生活数月之久,逐步实现了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来自新疆伊犁的夏提古丽在此避暑期间,举办新疆舞培训班为各族群众授课,吸引近百人参加。她感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苏马荡,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凉爽气候让我流连忘返,村民热情好客让我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与此同时,一些游客还跟本地土家族群众学习摆手舞,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呈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画卷。
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村依托高山气候发展了70余家特色民宿,今年共接待游客8 万多人次。在此避暑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与当地各族群众一起举办长桌宴、七夕晚会、纳凉享乐节等各种文艺活动,其乐融融,团结和谐。
合力申报实施“三项计划”项目
恩施州及各县市民族部门积极组织申报全国、全省“三项计划”项目。组织恩施州龙船调服饰有限公司申报国家民委首批试点示范项目,该公司呈报的青少年交流项目成功入围,目前正在大力组织实施。恩施州积极组织各县市、各行业和社会组织,申报2023 年度湖北省民宗委“三项计划”试点项目,截至2022 年11 月底,共申报试点项目95 个,其中“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4 个、“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55 个、“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16个。申报的项目内容丰富,如“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试点项目有硒都民族实验小学青少年交流夏令营活动项目、官店民族中学与洪山中学“手拉手”项目、野三关镇红军小学青少年交流项目、彭家寨冬夏令营试点项目等;“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项目有恩施市新疆吾斯曼烧烤店互嵌式发展项目、建始县草子坝社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与本地各族群众交流项目、宣恩县武汉洪山归源堂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项目等;“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项目有龙坪乡店子坪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提档升级项目、绿葱坡滑雪场(华中地区最大滑雪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项目等,这些项目的申报为今后深入实施“三项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