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2023-07-06袁德冰
袁德冰
文题亮相
人的一生,会踏上多少条路?“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的回乡之路充满了欣喜与感动,纵然千里迢迢,也乐此不疲;“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前进的道路上泥泞坎坷,荆棘密布,充滿了未知与挑战……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我写我秀
路
柳子尧
岁月悄无声息地流逝着,那条承载着我多年童年回忆的小路,却在斑驳的记忆中日渐清晰。尤其是每年的夏冬两季,更是给我带来数不清的快乐时光。
夏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它们挺直身子,伸展苍劲有力的臂膀,托起了烈火般的骄阳。脚下,一株株小草挺胸抬头,誓与大树一争高下;远处,星星点点的野花随风摇曳,送来了迷人的芬芳。知了藏在树干上,唱着动人的歌谣,不畏酷暑,不惧疲倦,一声声蝉鸣打破了夏日的寂静,为这条小路带来生机勃勃的活力。笔直的乡间小路上,一人一狗徜徉其中,时而驻足,时而奔跑。不时有一两只蝴蝶飞过,小狗迫不及待地扑上去想抓住一只,可那蝴蝶实在飞得太高,它就在原地左蹦右跳。看到小狗滑稽的样子,我不禁笑出了声。走在这条小路上,我总能排解内心的劳累,忘却一切烦恼和不悦,让心慢慢沉淀下来。
冬日,我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此时的小路又是另一番模样。路旁的大树换上了白色的冬装,冬日的寒阳照在树枝上,闪闪发光。路边的野草也盖上了厚厚的雪被,它们在积攒能量,等待下一次的破土而出。我穿着厚厚的棉衣,走在满是积雪的小路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不留神,我滑倒在雪地上,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疼。小狗还以为我在和它做游戏,围着我转了一圈又一圈,我们就这样在雪地里嬉笑打闹起来,乡间的小路上充满了我们欢乐的笑声和叫声。跑累了,便蹲在地上,拢好一团团雪,准备堆雪人。我先把雪揉成紧紧的一小团,然后放到雪地上开始滚雪球。随着雪球越滚越大,雪人的身子便做好了。我正准备再做个雪人脑袋时,小狗一下子蹦到雪人的身体上,它的脑袋与雪人的身体竟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看着眼前的“杰作”,我开怀大笑起来。在这里,我总能释放内心的压力,不断积蓄力量,努力奋发向上。
几棵大树,几朵小花,几声蝉鸣,记录了我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一条小路,一缕回忆,一份牵挂,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在悄无声息的岁月里,给予我坚持的力量!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初一(7)班】
各抒己见
孙琪涵:在这篇习作中,柳子尧同学描写了承载着他许多童年回忆的小路上的风景,再现了曾经的“一人一狗”在这条小路上欢乐的场景。如此美好的童年生活,真令人难忘。
孙梦璐:小路上的风景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二段,“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它们挺直身子,伸展苍劲有力的臂膀,托起了烈火般的骄阳”“一株株小草挺胸抬头,誓与大树一争高下”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树、小草人格化,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写活了。
袁老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孙琪涵同学关注的是习作的内容,孙梦璐同学则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评点。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说的?
王玄申:袁老师,我发现柳子尧同学用了“五感法”来描写景物,“送来了迷人的芬芳”是从嗅觉角度来写,“路旁的大树换上了白色的冬装,冬日的寒阳照在树枝上,闪闪发光”是从视觉角度来写,“我穿着厚厚的棉衣,走在满是积雪的小路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是从听觉角度来写。
刘欣潼:玄申,你观察得可真仔细。柳子尧同学运用“五感法”来描写景物,使作文一下子生动起来了,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赵思淼:诗意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都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我通过柳子尧同学对一路上看到的风景的描写,感受到了他童年的美好,同时也为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而深深叹服。
经验总结
这则作文题给我们提供了如下提示:可以选择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路为写作对象,写在这条路上你看到的风景;可以写人生之路上遇到的各种“景色”,荆棘丛生或鲜花遍地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写景散文以及四首经典古诗词,都为我们写好“自然之路”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走进大自然,你可以在绵绵的春雨中徜徉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欣赏百花在细雨下婀娜的身姿;你可以在蝉鸣声声的盛夏里感受风吹麦浪的醉人景象,杏黄麦熟,金银花香,定会让你美梦连连;金秋九月,果实挂满枝头,你只需带上自己的好心情,就能与美丽的田野来一场亲密的约会;白雪纷飞的冬日,你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打雪仗,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惬意与浪漫。
既然四时之景美如画,那怎样写才能使景物描写充满自然之趣呢?
一、按照一定顺序写景,景中有序,条理清晰
我们可以时间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一文,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对雨进行细致的描写,突出了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
我们也可以一天早、中、晚的时间为序写景。如:清晨,旭日东升、青山苍翠、清新宁静;正午,骄阳似火、蝉鸣柳林、树影婆娑;夜晚,星光灿烂、蛙鼓阵阵、夏虫吟吟。
我们还可以空间为序来描写景物。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句话便是从由低到高的顺序展开描写的;“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又是从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这两句话中,“菜畦”“石井栏”“桑椹”是静,“鸣蝉”“黄蜂”“叫天子”是动,动静结合,使景物富于变化。
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景中有变,生动形象
1.丰富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反复等。如《春》中,作者用“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形容春花的绚丽多彩。如果没有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把这句话变成“有红色、粉色、白色”,表达就不生动了。拿“红色”来说,到底是朱红、玫红、酒红还是别的什么红,读者无法确切地知道。若以比喻的手法来形容,就能精准地描绘出花的颜色,使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火的热烈、霞的艳丽、雪的洁白,这样,一幅美丽的春花图自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2.精妙的感官描写。这是写景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是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系统,结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摹。
如宗璞的《丁香结》,文中对丁香花的描绘细腻精美、富有诗意。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丁香花的颜色、形态和气味。
文中,有对花形的工笔白描——“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十字小白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丁香花俏丽的姿态;也有写意式的色彩描写——“雪白”“莹白”“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作者用印象派的画作比喻细雨中的丁香,富有色彩美、动态美、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