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的瓶颈及破解研究

2023-07-06程慧高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4期
关键词:东源民宿融合

程慧 高风

摘要:【目的】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产业融合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本文以湖南省东源村产业融合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及其破解之策,更意在为拓宽乡村振兴渠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法,提出破解问题的策略。【结果】湖南省东源村在促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融合机制不完善、要素匹配不当、农村产业品牌缺乏和配套设施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结论】笔者认为应健全产业融合机制,保障产业融合顺畅进行;完善要素市场配置,大力整合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高质量融合;制定优质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声誉度,以品牌化带动产业融合;优化配套服务设施,促使服务产业提质,推动产业融合。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融合

1  问题提出

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1],进一步明确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件明确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2]。

农村产业融合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具体而言,农村产业融合是一二三产业互相融合发展,采取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交叉融合[3]。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之间的多方联动和创新,将人、地、技术等资源要素重新整合利用,通过农产品种植业、加工业和电商服务业彼此整合,达到农村三产之间融合发展,延长农村产业链和农村经济发展等目的。

结合调研笔者认为,农村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还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存在着融合机制亟须加强、要素匹配不当、缺少农村产业品牌和配套设施有待健全等诸多瓶颈,因此,如何为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瓶颈提出破解策略,是笔者下文即将探讨的。

2  文献梳理

2.1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方面

产业融合模式不断丰富逐渐促使产业间开展更加深入的融合发展,通过这种技术与资源的交集,衍生出诸多的新型产业和业态,丰富了产业内涵,优化了产业结构。对于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的划分,各学者的观点不一。赵海将农村产业融合大致分为四种发展类型,分别是:以农户为主要导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要导向以及以“互联网+”技术型导向[4]。王烨冰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式要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等元素的特色,针对性地开发本地资源,还需要利用大自然的优势,促进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5]。以上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农村产业融合需进行“本地化”融合,利用农村内在优势,结合外生力量,打造适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此外,以贵州省为例,产业融合的模式重在充分利用企业的带动作用,将乡村内外部要素进行紧密的结合,创造出有价值、有需求的产品与服务[6]。综上所述,当下农村产业融合应重视挖掘本土优势,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2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问题方面

随着乡村振兴实施战略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大好趋势,但是融合过程中也会伴随问题的滋生。就农村产业融合中的元素之一,文化产业而言,农村文化产业有效模式尚未形成,且资金紧缺。农村产业融合各元素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7]。除了农村产业融合必备元素以外,还有大部分经营主体和政府对产业融合概念模糊,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最终目的不明确,致使在实际生产活动时存在认识偏差和实践试错[8]。有学者调查时也发现天津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融合主体带动能力不强,农村产业融合中主体质量方面存在不足[9]。由此可见,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集中于农村产业融合要素发展不健全,经营主体和政府对农村产业融合缺乏进一步的认识以及产业融合过程中动力不足等。

2.3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方面

政策上,有學者提出应该重视农业的地位,打牢农业基础,稳定农业发展水平,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农业补贴、农机补贴、绿色农产补贴等,通过政策手段优先支持一产发展[10]。仅有政府的扶持远远不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依赖于经营主体精明的经营策略。因此,需要提高农村产业经营主体的文化素质水平,为产业融合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整合。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回乡创业[11]。同时,强化农村产业融合的支撑条件,进一步增强融合主体质量,优化融合机制,激活市场导向作用等,推进农村产业融合[9]。在提高农村产业融合软实力的基础上,也要重视硬实力的建设。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建立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打造链接终端消费市场的特色生态种养园及人文和自然并存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庄等,也能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12]。

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以湖南省东源村为例

3.1  融合机制亟须加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省东源村(以下简称东源村)产业融合纵深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该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旧面临一些发展瓶颈,如民宿定价机制不健全和土地利用机制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宿定价机制不健全。东源村将民宿产业和旅游产业二者融合,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但在民宿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多方运营主体。具体而言,东源村民宿经营主体分别是村委会经营、村民个人经营和东之仙生态旅游公司经营。因运营主体不同,不可避免地在三方经营主体之间形成微妙的竞争关系。民宿经营行业管理标准缺失,民宿运营的规范力度不够,三方民宿运营者依据自身民宿投入多寡予以定价,统一的定价标准和服务标准尚未建立。

第二,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农村产业的发展势必涉及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模式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农户直接向大户企业流转;二是中介居中调节兼管理;三是中介直接参与流转,隔离企业和农户。据笔者调研发现,东源村的土地流转是采用第三种流转模式,即农户与“两茶一叶”种植户、智慧共享农场运营户、民宿运营户等之间通过东源村村民委员会进行土地流转。由村委会向村民租地,种植户再向村委会租地,但土地管理权归村委会所有。

基于访谈可知,湖南省东源村土地流转问题较为突出,该村的土地流转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尚未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使得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宁可闲置土地,也拒绝租地,这将会影响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3.2  生产要素匹配不当

东源村打造出“两茶一叶+互联网+旅游”的产业格局,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东源村将高山有机茶叶种植产业和莽山仙峰茶厂加工业融合需要劳动力、技术和资金要素相匹配,而实际发展中较突出的是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到位。近年来,大量东源村劳动力为了生计外出务工,留在家乡的劳动力屈指可数。该村劳动力严重流失,缺少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推动种植业与加工业融合的前提下,种植业需要率先发展,而劳动力要素合理配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13]。

结合东源村产业融合现状分析,可知其劳动力要素和专业人才要素均配置不足。种植茶叶和烟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完成打理、除草到最终采摘等一系列过程。但实际情况是种植茶叶和烟叶的劳动力紧缺,茶厂的青壮年劳动力人数严重不足,劳动力偏老龄化。茶叶产业作为东源村的主体产业之一,亟须制茶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及专业管理型人才[14]。

3.3  缺少农村产业品牌

民宿旅游产业的融合促进了湖南省东源村的经济发展,但产业融合过程中,仍然面临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影响到拓展市场渠道,而市场的稳定性对于湖南省东源村民宿旅游产业融合和智慧农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受限于缺少品牌支撑,市场销售渠道不稳定。其一,农业品牌带动力不强。无论是智慧共享农场项目,还是民宿旅游业的发展大部分仅仅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实现自产自销,而自身農业品牌带动力不强。其二,物流供应平台不完善。农场产业与电商产业融合,农产品需要交易和物流运输,但湖南省东源村物流供应平台并不完善。综上所述,湖南省东源村推动产业融合过程中,缺少农业品牌,致使融合平台拓展较难。

3.4  配套设施有待健全

湖南省东源村将旅游产业、民宿产业和电商产业紧密融合,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民宿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配套服务设施还有待健全。在依托莽山的旅游资源前提下,湖南省东源村能引入大量客流,但两地间交通并不便利,暂且未设立专门接待的旅游交通工具,只能靠自驾的方式前往民宿,对于不是自驾游的游客而言,在莽山脚下便望而却步。此外,民宿产业作为东源村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虽然呈向好趋势,但停车区域未妥善规划,停车场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并不符合游客的实际需求。

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4.1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势必涉及农户土地流转,而农村土地流转是否顺畅,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产业开发需要向农户进行征用土地,加以规划,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具体而言,第一,完善土地流转的评估机制,是建立农户与产业户之间信任关系的前提。土地价格评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湖南省东源村土地有序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能保证流转过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促使土地流转合理定价,所以结合该村土地情况,建立健全符合东源村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势在必行。第二,由村委会牵头,设立专门的土地价格评估机构。随着农村产业融合的持续发展,今后土地流转交易会日趋频繁,长期聘请外部的评估机构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非常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农村土地价格评估机构。第三,村委需要充分发挥农民与产业运营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多方有效沟通,做好个体户的思想工作,积极传达有效信息,公平、公正、透明公开土地价格评估的流程,监督农户土地的合理使用,保护基本农田,增强农户对新型的产业融合方式的认识,消除戒备心。此外,树立产业运营户良好的形象,营造彼此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最终实现双方互惠共赢,充分发挥产业融合的最大效用。

4.2  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术业有专攻,专业人才的加盟是产业融合的必备条件,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产业发展趋势,所以需要内培外引专业人才,促进产业进一步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各项产业发展比较保守,劳动力不敢轻易返乡创业[15]。因此,推动产业融合需要专业人才,加强劳动力和人才要素的整合。具体而言,其一,内部培训专业人员。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方法,开展农业田间培训,鼓励农民通过非全日制的“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16],满足茶产业发展巨大的人力需求,包括种植茶叶的劳动力和制作茶叶的专业人员。其二,从外面引进专业人才。通过“科技下乡”“人才下乡”和“引进乡贤”等方式,积极鼓励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提升薪酬福利待遇水平,吸纳专业人才。提升产业运营户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打造一支专业的、规范的和本土人才队伍。

4.3  制定优质全产业链品牌战略

知名度高、口碑好及品优质佳的产品能够得到政府、消费群体的高度认同,更能推动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是通过把握市场需求,做好产品品牌的定位,突出品牌战略。大力进行品牌价值的构建与创新,提升品牌的结构与价值,实现管理提质、包装升级、品质提优。二是扩大产品知名度,做好品牌宣传。充分利用电商平台,通过网红、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和政府官方组织等带货的方式,获得公众的认可度。三是需提升产业运营主体和社会大众双方的品牌认知,通过挖掘、推广、宣传、渗透做好产品品牌的推广,以扩散品牌产品的价值理念及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四是构建信息网络和物流运输体系,保证品牌农产品销售顺畅。通过开创线上、线下及体验式产业模式,进行品牌推广。通过品牌联盟机制,畅通优质农产品的产销渠道,扩大“直播+电商”产业融合成效。基于此,构建全产业链品牌,继而促进湖南省东源村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和品牌链三链融合。

4.4  优化配套文旅服务设施

旅游产业作为湖南省东源村的拳头产业,需要将文化和旅游联结、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完善乡村旅游路线的布局,尽可能串联带通更多旅游景点,优化农村旅游公路。

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乡村范围内自然和文化景观内涵,大力建设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失去文化的支撑,农村的发展将失去助力。农村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其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宝贵财富,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深度整合文化遗产,推动民宿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弘扬传统文化,在雄关渠文化基础上,深入挖掘雄关渠精神,讲好、讲懂、宣传好故事,打造文化精品;二是整合文化资源,为避免旅游业发展同质化,应根据乡村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发掘历史,寻找文化之根,建设文化长廊,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三是聘请专业团队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东源村具有独特的乡村民俗资源,因此需对文化遗留情况进行评估、研判,将红色资源和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打造内生动力,实现旅游造血功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游,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5  结语

从湖南省东源村的产业融合实践中可以看出,近年来,该村的致富蓝图渐趋显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但其在产业融合中也遇到了瓶颈。纵观东源村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见微知著,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下,未来乡村有望将打造成集全域旅游观光体验、农业体验、民宿体验、文化体验、亲子游体验、自驾游房车体验、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式、多元化的田园综合体。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9-47.

[3] 闫乔华.乡村振兴背景下铜仁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3):96-97.

[4] 赵海.论农村一二三產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7):26-29.

[5] 王烨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选择与政策取向[J].农业经济,2019(2):38-39.

[6] 史肖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贵安新区桥头村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5):23-24.

[7] 金晓彤,左晓萌,赵雨柔.我国民间资本与农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6):73-79+141-142.

[8] 方世敏,王海艳.基于系统论的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一种粘性的观点[J].经济地理,2018,38(12):211-218.

[9] 门宇辰.乡村振兴背景下天津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10] 李铜山.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J].中州学刊,2017(12):1-6.

[11] 乔文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问题和对策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0(10):55-59.

[12] 魏薇.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20(4):6-8.

[13] 陈英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的困境及对策——以山东省T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8(3):6-8.

[14] 徐建华,林洪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4):60-64.

[15] 肖海燕.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及改进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12):53-54.

[16] 孔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7,41(8):77-81.

猜你喜欢

东源民宿融合
孪生院子民宿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你 真 美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