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建筑的抗震密码

2023-07-06张韵子

科学24小时 2023年8期
关键词:木塔应县斗拱

张韵子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

自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人也摸索出了一些抗震的办法,其中体现在古代建筑上的就是“斗拱”结构。

中国的古建筑通常是用木质的柱子支撑屋顶,但“斗拱”结构是在柱子和横梁的连接处的一种神奇构造。一块像盛米的斗,一块像挽起的弓,斗上置拱,拱上置斗,斗上又置拱……斗与拱相互交接,巧妙组合,结构虽千篇一律,造型却千变万化。清代《工程做法則例》列举的斗拱形式就有三十多种。

古时候的斗拱通常起着承托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斗和拱的组合可以扩大立柱支撑屋顶的面积,就像用拳头支一块木板容易倒,但如果五指张开,就更平稳。每个大斗都像是一只小手,稳稳“抓住”上方构件,像积木一样相互连接、层层叠加,扎实地托住屋顶。作为抗震的重要“战士”,当地震来临晃动基础时,柱子的晃动相对较大,斗拱能抵在刚性大屋面和下方晃动的柱子之间形成一个拉扯力量,一些细小构件之间相互挤压、错动,可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并能够延长建筑的晃动周期,产生隔震效果。它相当于一个弹性保护层,产生隔震效果,保持房屋结构稳定。当地震过后,这些细小的构件结构也能够被复原。因此,斗拱也被称为古代的“减震器”。

应县木塔斗拱特写

飞檐斗拱

历史上,很多带斗拱的建筑都能够抵御强烈地震,山西应县木塔就曾在古建筑抗震史上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县木塔,是佛宫寺释迦塔的俗称,该塔建于1056年,处于大同盆地地震带。据史书记载,在应县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时,当地曾发生过6.5级地震,余震连续7天,而木塔安然无恙。近1000年过去了,塔身始终岿然不动。仔细观察塔体就能发现,塔中大量使用斗拱结构连接立柱与横梁,斗拱交错叠加,形成了“上大下小”的支架,每一层斗拱都可以有效传递负荷。同时斗拱的接合处留有缝隙,遇到强震时缝隙就是预留的构件形变空间。斗拱结构随着层数逐渐变得复杂,传递负荷的能力逐层加强。在地震发生时的纵波冲击中,应县木塔能通过“弹跳”的方式有效消除巨大的垂直能量。

除了应县木塔,故宫的太和殿、山西大同的华严寺、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等,历经数百次地震,在没有斗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拱对抗震的贡献。

斗拱作为古代建筑构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我国古建筑抗震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斗拱在中国建筑上的地位犹柱饰之于希腊罗马建筑。说斗拱之变化是中国建筑之变化,亦未尝不可。

如今,斗拱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造型元素,不只是建筑中承载力的配件。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重庆国泰艺术中心等建筑都体现出斗拱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是一种设计思路上的创新与延伸,也是人们将古人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体现。

猜你喜欢

木塔应县斗拱
说不完的斗拱
民居趣读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山西:应县木塔能否“带病延年”
从应县木塔秘藏看辽代西京地区雕版印刷业的兴盛原因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
应县:架通干群间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