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当开路先锋: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2023-07-06孙志高

群众 2023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科技

孙志高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其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是重中之重。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必须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重要论述,推动科技和产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需求激发科技创新,勇当全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聚焦有限目标,把准产业科技创新风口

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鲜明导向,紧扣产业科技创新,以精准突破实现重点突围,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竞逐产业新赛道“突破口”。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等主赛道,发挥我省工业互联网、新型电力、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和上下游联动效应,加速推动行业前沿性、交叉性及“卡脖子”等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推动形成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产业创新成果,形成发展新动能。

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朝阳产业”。以智能化重塑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培育发展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以绿色化推动工艺流程再造和技术设备升级,提高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水平,凸显产品低碳竞争力;以融合化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能力,推动由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

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以前沿技术产业化为主攻方向,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先进计算、基因技术及细胞治疗、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深海空天开发、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风口,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关键性技术研发项目,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支持南京、苏州等地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培养未来产业发展新动力新机制。

聚焦能级提升,加快布局高水平科创载体

坚持“四个面向”,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又紧扣全省发展需要在产业创新载体建设上做文章,提高创新能级和辐射带动效应,形成梯次推进、有序发展的科创载体平台体系。

提升国家实验室发展层次和水平。重点支持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钟山实验室等提高创新效能,彰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围绕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核心性领域,择优择需建设一批省级实验室;面向全省重大产业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

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学科关联、增强集聚效应,完善全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产生更多前沿科技成果,支持纳米真空互联试验站、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国家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工程等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争取落户更多重大科研设施。

分类培育产业科创中心。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产业创新载体。支持地方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创新综合载体,促进科研资源、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衔接融合。深化探索项目经理、合同科研等机制创新,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引领典范。

聚焦主体培育,全面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出题者”作用,自觉将企业成长根植于研发与创新,千方百计引导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深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积极培育未来风口“领航者”。鼓励龙头企业突破前沿技术、制定行业标准,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航者”,具有市场影响力、产业链控制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链主”型领军企业,力争在产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超前布局、率先突破,打造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

助力科创“生力军”成长。瞄准优势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关键环节、细分领域,提高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锻造独门绝技,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形成更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鼓励企业牵头建设高端产业创新载体,以及产业技术研发机构。

以企業为主体开展产业技术攻关。以企业为中心、高校科研机构为支撑,基于市场需求,撬动各主体潜力动力,建立健全更为协同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方式。高校要发挥基础研究扎实、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科研机构要将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共同突破产业前沿技术问题,共筑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聚焦模式创新,探索构建新型科技创新组织方式

遵循基础研究、应用创新和产业化的客观规律,优化产业创新模式,提升创新链产业链组织化程度,构建市场化导向的产业科技创新组织方式。

全面系统梳理创新需求。分析摸排影响全省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共性“卡脖子”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原理和攻关突破可行性,按“看得见”“够得着”原则,绘制集中攻关技术清单,精准突破、有序推动、逐项落实。

创新科技攻关组织方式。发挥“新型举国机制”作用,依托领军企业搭建攻关组织架构,集聚各专业领域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源,探索构建高效的“一技术一平台一方案一服务一保障”平台化科技资源配置新范式。

创新服务保障机制。完善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对关键技术靶向攻关项目持续跟踪,集中力量精准投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加速领军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集中集聚、协同攻关。

聚焦落地见效,构筑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链条

产业创新最终目的是提升生产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加速推动科创成果转化产业化。

搭建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优化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功能,着力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股份转让、融资服务等方面创新提升,健全完善全省技术转移转化交易服务体系,推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技术交易有机衔接。统筹全省科技资源,建设高水平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努力实现科技资源精准有效供给和高效综合利用。

畅通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发挥行业协会、技术联盟等市场组织的纽带作用,创造性建设一批产业转化促进中心、产业技术市场化研究中心,培育一批精通市场和技术的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通融合,加快畅通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便捷通道,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和保障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以提高研发人员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收益中分配比例为突破口,深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实质性向研发端倾斜,激发研发人员创新动力。

(作者系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责任编辑:何 乐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科技
笔中“黑科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成果
八项科技成果介绍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