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林长制推进的现状及建议

2023-07-06杨运勇

新农民 2023年17期
关键词:林长制建议

杨运勇

摘要:林长制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体制改革,其目的在于推动政府职能落实、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生态管理体制。本文通过对现行林业治理体制运行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现行4级林长制责任和任务型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以现行的行政体制为依托,以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林长”,对所属辖区(行政区、自然区域或职责范围)的林业、湿地、绿地和有关资源进行修复、经营、管理、利用,保护等,协调管理和利用水、林、湖、草制度和机制。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林业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对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林长制;推进现状;建议

自实行林长制后,能很好地解决权力分散、责任弱化、观念淡薄等问题;在推进林业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县、镇实行林业城市管理制度,4个不同级别的乡镇林长组成市级林长制,因此有关的职能和责任在一定的范围内会发生重叠[1]。不管是一个国家的总体或地区的组织,一个多功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存在条块化、管理“破碎化”、导致管理效率低下[2]。目前,相关研究人员从多角度对林长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并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林长制的有关模型及其利弊。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地区性的,缺乏对我国林业系统实施的全面认识。为此,本文从加快发展林业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新的经营方式,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思想出发,分析我国林长制推进现状,旨在为相关部门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 各级林长制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林业系统按照行政体制,分为市、县、乡(镇)、村4级。

1.1 市级林长机构

多数地方按照机关运作的要求,设立市级副总林长、市级常务副林长等。其次,由市一级领导组成的市里的林业主任理事会,并由专人负责联系。市政府的林长制度办公室设立在市林业局,由全职工作人员负责。市林长制度办公室主任为市级主管,市林业局局长为常务副主任,主管城市绿化工作的同志为副。市里的林业局局长会议委员,由各机关的联系方式组成,并按工作要求,将有关的直属机构的工作安排在一起。

1.2 县级林长机构

按省级行政机关的设立,设立了省级林业局局长、常务副局长。首先,县(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兼任,县(市、区)委书记兼任;其次,县林业局局长会议的成员是县(市、区)直属单位,按照市、区一级的体制,每一个县市、区一级以上的人员担任联络员;第三,县林业局设立了县林业局,并安排2-3名专门负责林长制度的工作。县林业局主任会的委员是林业局的一名委员,可以按实际工作要求,将有关的下属机构的工作安排在一起。

1.3 乡(镇)级林长机构

从实践结果来看,乡镇是贯彻林长制的关键环节,它的执行将影响到林业管理制度的执行。按实际情况,第一,乡镇林长设置为林长、常务副、副林长。林长由乡(镇)和乡镇(镇)的分管副镇(镇)领导,其中,副林长由乡(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其次,乡镇一级的森长会成员是乡镇相关部门,地方可以按当地的实际条件设立,并指定相关的工作人员担任。第三,乡镇的林长制度办公室设置在工作站,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林长办公室主任为乡镇的分管领导。

1.4 村级林长机构

在运作中,乡镇林长制是森工组织结构的最底层,其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森工经营的成效。首先,设立了一个由党委书记兼任的林长、由村委会书记兼任的副林。其次,在地理位置重要、面积较大的村庄,可以在自然村内设立一个支护员。村及村下级机关,要设立专门负责林长制度的技術员、护林员和警察,并在有能力的地区增设档案员、宣传员等。第三,按照行政隶属、行政等级设立对应等级林长制机关,具体设置如图1所示。

2 林长制管理职责定位

林长制的实行要以问题为指导,采取由国家牵头、全社会共同努力、实施封闭经营模式,努力实现“营林”的突破。所以,大部分地区实施了“林长”的机构,可以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机构运行和业务需要,制定其职责范围。

2.1 市级林长职责

(1)市级总林长:负责水、林、湖的综合整治工作,保持林业发展势头,促进生态环境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按时完成上司下达的各项工作,及时将林长制度的变化报告给上级。

(2)市级常务副总林长:主要负责配合各级政府(林业局局长),负责全市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负责林业改革规划和方案的制定,每年至少两次的市里领导干部开会,对改革方案进行研讨,并协调处理重要问题,并将有关林业部门的工作报告给市林业局局长。

(3)市级副总林长:负责林长制的改革工作,对有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对有关的制度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林业管理制度,对有关工作进行督导,并负责县内林长制的年度考评。

(4)市级林长:按职责划分实施并完成本辖区内的林业发展与养护工作。

2.2 县级林长职责

(1)县级总林长:首先,对辖区内的“水、林、湖”进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提高地区生态整体管理效果。其次,负责对林长制度推进进行监督,并落实各项相关制度。

(2)县级常务副总林长:协助林长做好林长制度的协调、组织和调度工作。建立健全林业资源制度,健全林业经营制度。每年至少举行3次县领导或联合会议,对实施林业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协调重大问题,促进城市和农村的整体发展。强化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及时上报县林业局局长。

(3)县级林长:负责本辖区内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督促指导、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2.3 乡(镇)级林长职责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动本地区林业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负责制定区域内的林业发展计划和每年的工作计划,并确定其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切实完成林业部门的有关工作。通过明确职责划分,有效推动了林长制有效推进和运行,提高了整体管理效率。

3 林长制运行机制分析

通过实际工作表明,要确保林业管理体系顺利运转,必须加强顶层体系的建设,建立林长,层层推进。确定重点工作,注重效果,建立完善的工作机构,保证业务的有效运转,加强考评和责任追究,加强工作业绩评估。

3.1 工作机制

在实施林业防治时,推行林长领导,各成员单位协作,分级管理,共同努力,有效地推进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各级林业主管单位要负起管理的领导职责,相关单位要承担起“协同管理”的职责。如图2所示,林长制工作机制中,从市级林长—县级林长—乡镇级林长—村级林长,逐渐深入,对林业管理工作划分明确,以此明确相关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3.2 制度体系

在对一些典型的林长制度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林长制度的整体架构及制度设计应包含相关的管理与监察制度,其中主要有各项管理制度,并在推进过程中,实绩考核、监督检查、纪律处分等。

4 林长制制度体系运行现状

4.1 坚持明确目标,建立责任体系

市及市辖县制定了林业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制定了三年的实施计划,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年度工作目标。实施明细表,运作闭环。在城乡之间,实行“七级包保”,实行林业防火责任制,使工作的重点向村内扩展,保证各项工作的实施。把林业治理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中,并将其列入市政府的规划中。实施林业管理法,以“林长治”为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林业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在實施林业工作中,责任不明确,目标不明确,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形式化和模式等,而责任制度的实施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4.2 坚持问题驱动,进行试验和示范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各地、省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制定和实施了“增绿、护绿、管绿”的示范项目。但是,在体制运作过程中,因各种特殊的因素,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必须加以完善与完善。因此,各地方纷纷出台了有关的信息、督查等相关的制度,其中,完善工作是一个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强化操作,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检查。但是,林长制的工作人员工作期限均为半年,其绩效很难保障。

4.3 坚持探索创新,健全体制机制

从目前的体制发展来看,多数地方都从政策、队伍、技术等方面入手,在经费和其他领域加强了保护,初步建立起了协同管理的新模式。一些地方在推动林业投资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多种投资模式。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在争取国家、省、市、县两级资金支持下,加强资金的统筹协调,在投融资模式上求突破,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创新。大力扶持和扶持林农龙头和专业合作社,推进“三权分置”“三变”等制度的实施,已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各单位的功能重叠现象比较突出,而且难以进行统一,许多的治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方法必须持续改进,相应的保证也必须得到及时的调整,才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5 林长制制度体系运行成效及建议

从实际情况来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全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高水平推进”模式已经初见端倪。各级领导的职责陆续落实,各种困难逐渐被破解,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对林长制制度体系运行成效进行评估,自该体系实施后,林业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显著改善、林业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且林农满足感明显增强,具体如下:

(1)林业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今,林业项目的管理工作,从“一把手”变成了“集团作战”,管理方法和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带头,各单位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其中,将林业部门的建设纳入国家的法律规划中,有利于促进林业部门依法管理。构建“平台+手机”的智慧林业平台,使林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2)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实施了林业经营体制的变革之后,不仅使城市和农村的绿地面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且“两祸一灾”的数量也大大降低了。

(3)林业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林长制度,强化了对林业的基本管理,林业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

(4)林农满足感明显增强。推行林长制,把“林文章”办活,将多方效益统一,是实现林农增收、实现农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实施产业富民、改革富民、生态富民等一系列举措,使农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林长制明显地实现了相应的制度建设,使得林业资源的网格管理更加有效的实施,并保证了各级林业主管的责任和责任得到了切实的贯彻。确保山林有人维护,各类相关工作落实等。教育、住房、水利、交通、农业、发改、金融等领域的协同配合,形成了条条分明、条块有效整合、协同管理、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尤其是林业公园、饮用水资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对实施山地造林、矿区植被恢复、城镇绿化、绿化和绿化等造林绿化项目和林业品质的精确改善。这对防治林火、危害、降低乃至消除林业破坏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6 结语

推行林业管理制度、改革体制、树立“生态文明”的标本兼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山”思想的重要实践活动。林长制实施后,各级政府官员积极参加。在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宣传和指导下,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总体上也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毫无疑问,随着林业部门的改革和发展,生态环保的发展观念的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持续提高。而实行林业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五化”问题,如理念“淡化”、职责“虚化”、权力“碎化”、目标“泛化”、职能“弱化”。但是,当前,在实行森林管理制度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监管不力,执行目标不一致、责任模糊等问题。在经费和科技支持上,也存在着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滞后、科研能力较差等问题。在体制完善上,缺乏有效的奖励和引导,造成了推进的滞后。特别是在完善和细化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强化管理体系的配合,增强协作能力,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划分。据此,要加速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向上.基层“减负难”背景下“林长制”实践困境及原因探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5):105-110.

[2] 秦柳,姚文玲.林长制的治理逻辑与优化路径[J].东岳论丛,2022,43(9):81-88.

猜你喜欢

林长制建议
首届林长制论坛:共话林长制 同助林草兴
山西省印发《山西省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和五项配套制度
甘肃省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情况新闻发布会
我省举办林长制改革专题培训班
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全区林长制工作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