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军营开放日(一)

2023-07-06王春茅

轻兵器 2023年5期
关键词:福斯展板军营

王春茅

加拿大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实施适合其国情和地缘政治需要的国防政策。加拿大军队的建设适应其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政策的要求,具有本国的特点。

笔者在加拿大期间,参加了一次加拿大军队的军营开放日活动。通过与加拿大军队官兵零距离接触,对加拿大军队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举办这次军营开放日活动的是加拿大陆军基本后备队锡福斯高地步兵团第72营,隶属于第3师第39旅群。该营驻扎的后备队训练基地位于温哥华市区的布拉德大街。

举办单位提前两周发布了预告,告示牌上写着“开放日,欢迎所有人参加”。告示牌旁边摆放着1辆LAVⅢ型轮式装甲车。这是加拿大陆军装备的最新式装甲车,配备有1门25mm口径M242机关炮,1挺7.62mm共轴机枪和1挺7.62mm顶部炮塔固定机枪。车身左后侧的纪念牌中央是加拿大武装部队的军徽,左右两侧有加拿大和阿富汗国旗,以及表示阿富汗战争起止时间“2001”“2014”的年份字样。上下分别用英语、法语写着“表彰和纪念为阿富汗和平与自由事业而努力服役的约4万名加拿大武装部队官兵及牺牲的162名加拿大人。”

加拿大国旗

军营开放日公告牌和旁边的 LAV Ⅲ型轮式装甲车

装甲车左后侧的纪念牌

锡福斯后备队训练基地标志牌

军营大门上方第 72营的军徽

走近军营,看到白色的营房外面竖立着英文“锡福斯后备队训练基地”标志牌,在军营大门的正上方,是第72营的军徽。

走进大门,是一个高大宽敞的钢架大棚式建筑,头顶的钢架拱顶约有20m高,这显然是1个室内训练场,足以容纳200~300人进行体能训练和其他训练。在入口的左侧墙边,摆放着1座带底座的白色十字架紀念碑,其上刻有黑色英文铭文:“纪念1916年11月24日~1917年4月13日在维米岭战役中牺牲的加拿大锡福斯高地步兵营军官、士官和士兵——他们的战友。”基座上刻有时任营指挥官的A.G.麦凯中校、J.P.曼利中校的名字,基座4面刻有阵亡官兵的军号、军衔与姓名。

锡福斯高地步兵团第72营的历史

十字架纪念碑后面的墙壁上挂着几十块展板,上面的彩色图片和铭牌向参观者展示了加拿大锡福斯高地步兵团(温哥华)的历史,按照不同阶段分为几个部分。

在第一块展板上绘有该团的团徽和团旗,背景是该团的吉祥物——一只公羊的头部图案。其上的英文之意为,锡福斯高地步兵团组建于1910年,是加拿大的基本后备步兵团之一。该团最初的组成人员、团队的名字、血统和许多传统习俗都来自苏格兰高地,官兵们自豪地称自己为“锡福斯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团队的传统、信念和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保卫自己的国家,为加拿大建立了伟大功勋,做出了巨大奉献与牺牲。

团徽和团旗右侧是,1913年6月21日,第72锡福斯高地步兵营年度阅兵式后,指挥官与全体军官的合影。彩色照片里的军官们身穿红色军礼服上衣和苏格兰方格花呢短裙,头戴插有白色樱饰的黑色高顶皮帽,完全沿袭了英国苏格兰高地部队的传统。旁边的展板上是1名同样穿着苏格兰方格花呢短裙的士兵。他是团队的第一任军士长,一级准尉戴维·纳尔逊。照片左侧的英文介绍,他15岁加入英国陆军,跟随英国锡福斯高地部队参与了在埃及、苏丹和南非的战争。他曾经冒着敌人的猛烈火力抢救出2名受伤的士兵,被推荐获得“杰出行为奖章”。他是团队的轻量级拳击冠军,后来调往温哥华协助组建第72锡福斯高地步兵营。1910~1914年,他在第72营所在团担任团军士长。一战开始时他调到第16营,并前往法国参战,1915年他受重伤并退役。

在“一战:1914~1918——征召动员”的展板上,介绍了第72营在1914年8月战争开始时,选派25名军官和519名士兵,与其他4支部队共同组建了混合高地步兵部队第16营(加拿大苏格兰人)。第72营的官兵是第16营中人数最多的。该营第一任和第二任指挥官,以及营副官、通信军官、运输军官、军需官、医务官、机枪军官、团军士长、鼓手长和司号长都来自第72营。他们将锡福斯高地部队的精神与传统带到了新组建的第16营。第16营在欧洲战场英勇战斗,在1915年德国人首次使用毒气的圣朱利安防御战、1915~1918年费斯蒂贝尔(法国)和索姆河战役,以及1915年伊普尔战役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取得了重大胜利。

军营开放日主场地

入口左侧墙边摆放的带底座的白色十字架纪念碑

1913 年第72 营指挥官和全体军官合影

锡福斯高地步兵團简介”展板

1915年5月,锡福斯高地步兵团获得批准,派出1个海外服役步兵营,由J.A.克拉克中校担任指挥官。他们前往温哥华,驻扎在黑斯廷公园展览馆区域,进行了严格训练。1916年4月6日,第72营离开温哥华,搭乘“不列颠皇后”号轮船前往英格兰,5月4日在英国利物浦上岸。5月24日,在英格兰布拉姆肖特营地(BramshottCamp)接受怀康特·弗伦奇元帅的检阅,受到高度评价。1916年8月13日第72营在法国登陆,投入西部战线的战斗。

在“从国内战线到欧洲西部前线”的展板上,介绍了第72营参加过的“帕森达勒(比利时)战役:1917年10月30日~11月2日”;1917年10月30日“夺取克瑞斯特农场战斗”。这是锡福斯高地部队在一战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在写有“战斗的关键”标题的展板左上角,是当时第72营指挥官J.A.克拉克中校的照片、他获得的多种勋章和奖章、作战指挥使用的地图、第72营在帕森达勒的司令部(汉斯小屋)、位于帕森达勒肯克角的第12旅司令部等照片。右上角是第72营的侦察兵、二等兵查尔斯·塞缪尔·班内尔(CharlesSamuelBannell)的照片,他是一战中唯一发表关于第72营的诗歌的诗人,其于1917年10月30日在帕森达勒阵亡。照片下面是他的诗:

你在泥浆中滚翻,你在血水中奋进。

你认为这只是你的本分。

你没有抱怨寒冷或雨水,更不惧怕枪林弹雨。

尽管你的指挥官已经阵亡,你怀里的战友都已牺牲。

但你仍然继续前进。

——摘自查尔斯·塞缪尔·班内尔《他的祭品》诗集中的“休息营”章节。

在一战结束后,加拿大政府开始在布拉德大街为第72营建造军营。在标题为“军营落成典礼——锡福斯官兵永远的家”的展板上,展示了第72步兵营目前所在军营修建的情况,以及在军营里举行的多次重大庆典活动。展板左上角是当时具体负责军营建造工程的团部军士长、帝国勋章获得者沃尔特·道格拉斯的照片,右上角是军营落成典礼的照片。下面分别是1935年10月30日、1936年3月30日、1936年5月20日、1939年9月军营完成进度的照片。特别突出了时任加拿大总督的特威茨穆尔勋爵的嘉奖——“大英帝国最好的军营!”展板,该展板旁边用整块展板展示了特威茨穆尔勋爵携夫人视察军营的大幅照片。

“锡福斯官兵在二战:1939~1945”的展板上,首先介绍了第72营在战争初期“动员、训练和保卫英格兰”的行动。1939年9月21日,加拿大宣战后11天,锡福斯高地部队不仅达到了他们的“战争编制兵力”,并且招募了足够的士兵作为第一线增援。1939年12月15日,他们乘坐两列特别列车前往哈利法克斯。1939年12月22日,搭乘商船“安第斯号”离开哈利法克斯港。1939年12月31日抵达苏格兰克莱德河的河口。在英国,锡福斯部队继续训练,并担任反入侵的反击部队。在英国训练了近3年,先后更换了4名指挥官,人员变动很大。1942年10月11日,新任指挥官伯特·霍夫迈斯特中校到任。1943年6月28日,锡福斯官兵在加拿大第1师编成,乘坐“切尔卡西亚号”轮船驶离英格兰。1943年7月1日,每艘船上的高级军官打开了“赫斯基行动”的密封命令。锡福斯部队作为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攻击部队的一部分,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他们的目标是西西里岛。

随后是“意大利战役:西西里,1943年7月9日~8月17日”展板。在“爱斯基摩人行动”和“佩戴红色臂章的魔鬼”等标题下,分别叙述了第72营官兵的英勇战斗精神和获得的战果与荣誉。

首任锡福斯步兵团军士长戴维·纳尔逊的照片

“ 一战:1914 ~ 1918——征召动员”展板

夺取克瑞斯特农场战斗”展板之一

“帕森达勒(比利时)战斗”展板

女王近卫步枪团第2营的历史

在介绍二战历史展板的右侧,可以看到1块十分醒目的展板,黑色底板的中央有标着数字“2”的军徽。军徽上方写有“欢迎来到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第2营,参观本营营史博物馆和所取得的成就展览”,军徽下方写着“从里奇韦、塞浦路斯和阿富汗,到南非、维米岭和诺曼底的堑壕,女王近卫步枪团的男女士兵们从1860年开始就保卫着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的士兵们在全世界履行军人义务,是始终存在、连续服役历史最长的正规步兵团。”“感谢本团第8任指挥官、少将亨利·佩特拉爵士的努力,你们能够在这里——卡拉萨洛马(军营所在地)了解那一段历史。”在第2营的军旗与军徽右侧的墙壁上,有该营各个历史时期的简要情况,包含照片、油画等。

在“起源”的标题下,介绍了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最初是1860年4月26日在多伦多由6个独立的步枪连合并组建而成。1866年,参加在美国的里奇韦战斗。1885年,在加拿大西北部驻扎。1899~1900年,在南非部署。

在“德国”的标题下,介绍了1951年锡福斯高地部队作为加拿大对北约组织(NATO)贡献的一部分,部署到德国汉诺威,驻扎在爱丁堡军营前炮兵的营房里。在那里,他们进行了大量训练,于1953年获得认可参加作战。并在波罗的海沿岸附近的森内拉格和普特洛斯的北约军事设施内进行实弹射击演习。不久后,他们乘坐“哥伦比亚号”轮船返回加拿大期间,得知自己的部队被重新命名为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第1营和第2营。1957年10月,第2营前往德国威斯特法伦州戴林霍芬的麦克劳德堡,1960年10月与第1营轮换。

在文字说明的右侧有12幅照片。最上方是女王近卫步枪团的标志——1只金色的猎号,镶嵌在棕色的底板上。第2排左边的照片是该营重新命名时所有的军官。右边是接受上级检阅。下面是第2营官兵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照片。

在“朝鮮”的标题下,介绍了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第2营留在朝鲜,驻扎在军事分界线附近。1955年被召回国。

接着在墙壁上出现了“正规部队营:1953~1970”展板。右侧有4个镜框和10幅照片,分为4排。最上面的镜框是1面深绿色的三角形队旗,上面有女王近卫步枪团第2营的军徽。第二排左面的镜框里是1张漫画,以轻松幽默的笔法描绘了1名士兵即将乘飞机出发远征,士兵的妻子和儿子与其告别的场景。中间的照片是1960年女王近卫步枪团配属的81mm迫击炮和炮手班人员合影。右侧的漫画是二战中登陆战斗的场景。下面的两排照片表现了第2营的重要庆典活动、士兵的训练与生活。

夺取克瑞斯特农场战斗”展板之二。右上角是第 72 营的侦察兵、诗人查尔斯·塞缪尔·班内尔的照片、《他的祭品》诗集

“ 军营落成典礼”展板

“ 大英帝国最好的军营!”展板

“ 时任加拿大总督特威兹穆尔勋爵与夫人视察军营”展板

再向右侧的标题是“塞浦路斯”和“联合国驻塞浦路斯部队”。介绍了前英国属地塞浦路斯于1960年独立,1963年12月希腊社区和土耳其社区之间发生了暴力事件,1964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成立联合国驻塞浦路斯部队(UNFICYP)。联塞部队以尼科西亚为基地,由来自加拿大、丹麦、芬兰和冰岛的4支部队特遣队组成,任务是防止塞浦路斯希族和土族社区之间再次发生战斗,努力维持和恢复法律和秩序,为塞浦路斯人创造正常的生活条件。这项任务至今也未改变。1965年4月,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第1营由“基普”柯比中校指挥,部署到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区。该营在分隔希腊和土耳其居民的“绿线”驻守6个月。这需要各级官兵的机智、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坚定。他们经常以排和小分队为单位被派往偏远的前哨。1965年10月,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第2营作为联塞部队的一部分,在赫伯·皮特斯中校的指挥下,与加拿大皇家龙骑兵侦察中队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轮换部署。他们于1967年10月回到加拿大。

标题为“索马里”的展板介绍:1992年,非洲的索马里因饥荒和内战而陷入混乱,武装团伙和军阀袭击救援物资以控制民众。联合国要求武装维和人员协助人道主义行动。作为精英部队的加拿大空降团被挑选为加拿大参加联合国索马里行动(第一期联索行动“UNOSOMI”)的部队。女王近卫步枪团的6名成员与他们一起前往索马里,作为预备役人员对行动做出了重要贡献。说明牌的四周有6幅彩色照片,展示了加拿大官兵在索马里的工作、执行任务与生活情况。

錫福斯官兵在“ 二战:1939 ~ 1945”展板

动员、训练和保卫英格兰”展板

“ 意大利战役:西西里,1943 年 7月 9 日~ 8月17 日”展板

“ 女王近卫步枪团第 2营军徽与各个历史阶段”展板

“ 德国”展板

在索马里情况介绍的右侧,有1张宽幅的彩色照片,画面上是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向城镇的白色房屋压过来,下面的标题是“苏丹”。内容介绍是,加拿大组建苏丹特遣部队(TFS),加入联合国苏丹特派团(下文简写为联苏特派团),为联苏特派团提供援助。联苏特派团负责恢复和管理苏丹南北之间的和平。稳定恢复后,监督了南苏丹自治的公投。南苏丹成为独立国家后,其边界沿线的不稳定状况仍然存在。联苏特派团的第二项任务是吸收非洲联盟驻苏丹特派团(非盟驻苏特派团)并赋予其权力,以稳定达尔富尔局势。桑迪·班纳吉少校于2006年11月加入苏丹特遣部队,他参加了上述两项任务,并在该地区内外广泛旅行。

“ 朝鲜”展板

“ 塞浦路斯”展板

“ 正规部队营 :1953~1970”展板

随后的1幅彩色照片是7名头戴联合国维和部队蓝色军帽,手持武器的加拿大军人。照片下面的说明是“轻松而警惕”。在梅达克口袋战役中,16名锡福斯高地人中的7人在1个村庄的废墟上停下来合影留念。左侧的文字标题是“和谐行动:在前南斯拉夫维持和平、缔造和平与作战”,介绍了在1992~1993年期间,女王近卫步枪团第2营16名锡福斯高地部队官兵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参加了在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的多次行动,包括建立和维持停火区、禁飞区,发放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等。

“ 索马里”展板

“ 苏丹”展板

“ 轻松而警惕”展板

“ 阿富汗”展板之一

在“阿富汗”标题下方的介绍中特别指出,团队的大多数官兵都自愿在阿富汗服役,其中有2名在战斗中负伤,并获得“奉献奖章”。文字说明周围有13幅照片,表现的是加拿大官兵在阿富汗执行各种任务、作战与生活的情况。左侧有每幅照片的说明。在它的右侧,围绕着“阿富汗”的文字说明,悬挂着1个镜框,里面镶嵌着两柄交叉的匕首和阿富汗与加拿大的国旗,这是阿富汗政府赠送的礼品。旁边还有指挥官对E.R.霍华德中士的嘉奖词、官兵的合影等。

“ 阿富汗”展板之二

“ 今日的女王近卫步枪团”展板

在最后,是“今日的女王近卫步枪团”展板。展板上的文字介绍,“现在,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继续作为陆军预备役步兵部队驻扎在多伦多市中心。预备役部队的当前任务是培养训练有素的士兵,以增强加拿大军队的作战能力。部队随时准备应对该地区的任何紧急情况或自然灾害。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是加拿大第32旅群的一部分,是唯一一支担负空降任务的预备役部队,该团的成员自豪地保持着伞降技能。除作战和维和部署外,还参与对民事力量的援助,例如在1998年1月的冰暴期间协助安大略省东部民众的恢复行动。加拿大女王近卫步枪团总部设在多伦多驻军的莫斯公园军械库,始终恪守军团的座右铭“在和平中准备”。右侧的15幅彩色照片,表现了第2营官兵今日的战斗生活。(待续)

猜你喜欢

福斯展板军营
走进福斯集团
军营里的奥运会
时间
蛋糕和龙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军营游
军营畅想曲
两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