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2023-07-04刘倚楠
刘倚楠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应用也愈发广泛,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故而,高中数学要想落实教改,必须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以“互联网+”核心概念为依托,系统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优势,而后提出具体教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为学生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数学知识,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学生数学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教师还要明确教改意义,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禁锢,将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依托互联网探究新的教学导向,助力教育事业高速发展.
1 核心概述
互联网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移动终端、服务端和客户端有机整合的网络体系.在我国,互联网起源于1994年,随着时代迁移发生巨大变化.事实上,互联网的应用除了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外,也表现于社会各行业,其优势是将声音、文字和图象等信息有机结合,因此逐渐融入教育领域,并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所谓“互联网+”,即指互联网和社会各行业有机融合,并非将互联网简单应用在传统行业中,不仅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和传统行业融合的过程,还呈现了教学新式思维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互联网+”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情况的表征,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为教学改革落实提供全新思路.而“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教改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数学教学课堂,借助二者融合优势,让学生领悟数学概念,从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培育学生的数学素质,使数学课堂更加多彩.
2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优势
2.1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针对高中数学来讲,教师经常忽略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过于重视知识单向传输,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此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互联网技术的灵活应用,可以指导教师应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知识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展开自主学习,借助网络优势解决学习问题,让学生在查找学习资料、思考汇总的过程中,深刻掌握数学知识,拓展知识储备量.
2.2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抽象晦涩,要想保证学习质量,学生应掌握知识特征,了解学习意义,提高学习趣味性.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中,教师可推行“互联网+教育手段”,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具体来讲,教师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各种素材转变传统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的视频,让解题过程更为直观.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运用,除了调动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外,还能推动学生自主探寻知识,感受数学学习隐藏的乐趣,为其日后更好地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2.3 有助于创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较之过去发生较大变化,将互联网与数学课堂结合,最明显的优势体现于教师教学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基于新课标下,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应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助力教学活动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教师应树立信息化教学思维,将互联网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如此才能实现对以往教学手段的改革.另外,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互联网+”教学手段,还能延伸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将更多有趣的元素融入课堂,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基于此种教学环境下,学生也能积极自主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推动学生未来更好发展大有裨益.
3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3.1 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涵
“互联网+”视域下,拓展教学资源是高中数学教改落实的基础,更是学生深度学习、有效学习的辅助.同初中相比,高中数学知识难度较大,只依靠课堂教授难以达到高效学习目标.基于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应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阶段入手,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自学任务单.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情况,合理设计自学任务单,借助智慧课堂将任务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学习知识、完成任务,并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实现自我评价,整理预习所获、所得以及遇到的问题.
例如 以“对数的概念”为案例,阐述问题既是高中重点知识,又是难点知识.在预习对数内容时,因学生对指数与指数函数有一定了解,这时就要借助实例引导学生学习对数的模型,借助指数和对数的关系了解对数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存在的联系.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应将预习内容发送至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学习知识.然则要注意,任务平台必须标注任务级别,包含基础学习任务、中级学习任务和高级学习任务,而基础学习任务是所有同学都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中级或高级任务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完成,切忌强制要求.另外,除了灵活应用自学任务单外,教师还可借助百度网盘,将其他优质学习资源传输给学生,以链接的形式发送至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利用平板与智能手机等设备完成自学任务.此外,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资源也要传输至学习平台,比如随堂练习、配套习题等,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合理选择学习资源,实现查缺补漏,如此自然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实现课程教改目标.
3.2 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习质量
第一,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原有数学课堂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经常发生学生出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而“互联网+”的出现,恰好解决上述问题.
例如 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利用互联网平台查找相关资源,或是把日出过程制作成微视频呈现给学生,随后向学生提问:把太阳比作圆,把地平線比作直线,日出时两者是什么位置关系?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整合课程资源,还能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素材,利用几何画板与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立体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有益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数学源自现实生活,以此清晰掌握数学概念、特征,快速获取新知.
但是,并非所有互联网资源均可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为有效弥补数学抽象性所带来的问题,教师可借助微视频引入日出情景.一方面,能向学生直接呈现抽象化事物;另一方面,又能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意义重大.
第二,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生要掌握数学知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而,教师应立足数学课程本质与特点,研究数学知识体系以及思维框架,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以此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知识时,教师要适当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网站,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现实学习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开放性和层次性.
例如 在讲解“集合的概念”知识时,教师应借助交互式白板呈现课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即对集合概念的了解,掌握集合特点;过程和方法,知晓集合语言阐述客观事实方面发挥的作用.
同时,在课前预习时,还应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收集相关数据,随后由教师集中讲解集合概念,引导学生直奔课堂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只有如此,学生在学习集合概念知识时才可做到统筹兼顾,提高学习质量.
3.3 丰富教学手段,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以学定教,加强师生交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中,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和题型,教师可选用差异化教学手段.比如微课,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衍生的教学手段,区别于课堂教学,不仅问题更为聚集,且主体也相对突出.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为案例,教师可利用生活实例讲解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例如 以“汽车上坡”为例,加深学生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关系的了解.但是,教师在录制微课时,需要妥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即便录制时未能涉及学生,也要以学生为主,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空间,彰显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录制微课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关于汽车上坡的因素,同时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回答,逐步融入数学抽象知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联系,如此学生便可借助空闲时间学习知识,加深印象.
其次,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习惯.基于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势更加明显,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学生学习习惯,使数学课堂成为视觉和听觉完美结合的教学场所.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向学生教授抽象晦涩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呈现教学的独有魅力.“互联网+”背景下,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主要取决于学习时空的构建和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譬如,慕课和微课的出现,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创设了立体化空间.
例如 在“空间几何体”知识讲解中,因课程内容涉及诸多知识点,且大多图形难以完整呈现给学生,加之教具有限,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此背景下,教师不应按照教材内容盲目绘图,要提前让学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预习课程新知,了解基本概念,而后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得攻克易错点与难点,如此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空间,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一举多得.
由此可见,互联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正确学习习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其二,课前预习,能够让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前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借助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欲望.而后,还可安排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锻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发生较大变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合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给予学生直观感知,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助力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得以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欢.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2(17):98-100.
[2]何建国.“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2,24(16):167-169.
[3]蔡志丹.智慧教育环境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方法和成效[J].教育教学论坛,2022(31):113-116.
[4]王丽娟,管琳,周静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2,24(14):199-201.
[5]李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