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与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同课异构”

2023-07-04任洪艳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新高考核心素养

任洪艳

【摘要】在纵向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启动了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围绕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以及基本学情,通过对多种主客观因素的深入分析及研究提出了“3+1+2”新高考模式,在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全面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为关键.教师则需要围绕“3+1+2”新高考模式所带来的具体变动,以同课异构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教材大纲以及基本学情进一步调整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学生的基础知识着手,想方设法地突破基础题型,生动直观地讲解基础知识点,逐步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避免学生出现一知半解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下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

【关键词】新高考;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3+1+2”新高考模式要求教师针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剖析教材大纲,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用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同课异构为目标进一步调整教学对策,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并参与实践探索,掌握适合自己的高效解题技巧.

1 “3+1+2”新高考模式

“3+1+2”新高考模式中的“3”代表语文、数学和英语,“1”代表首选科目,学生需要在历史和物理之中任选一门,“2”则代表再选科目,在生物、化学、地理、思想政治4门学科中,学生需要选两门课程.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3+1+2”新高考模式备受瞩目,各个地方着眼于高校的教学改革要求以及学生的基本学情调整人才培养思路和宏观发展战略,增加院校与考生双向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加学校的组合方式,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许多高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内容中的综合表现灵活渗透多种现代化教学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能够自主拓展及延伸,不再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2 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课堂的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主要是指不同教师按照同一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基本学情和教学条件,通过对当前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特征的有效分析及研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材的深入研究及剖析是第一步,在此前提下教师还需要潜心分析多种学法以及教法,凸显自身的特色及魅力,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主动利用多种研究平台,想方设法地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的教师还会主动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全新的教学路径[1].

从微观的视角上来看,同课异构相对比较复杂,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然后深入剖析及研究教材,了解基本学情,从多个渠道搜集与数学课题相关的资料和资源.在激烈探讨以及深度分析的过程中精心撰写教学计划和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在会诊式研讨的过程中,教师会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最后结合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调整教学设计的思路及方向,实现主动总结及反思,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课堂同课异构非常复杂,教师需要注重理性思考和审慎判断,凸显同课异构的魅力以及价值,全面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

3 “3+1+2”新高考模式与数学核心素養视域下数学课堂的同课异构对策

3.1 夯实基础知识

在对新高考大纲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必考内容所占有的比重较大,教师需要围绕课程标准中的选修系列和必修内容全面拓展课堂教学容量.高中数学所囊括的知识点比较复杂,具体涉及空间几何、函数以及集合,十分考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教师只需要关注对多个教材的综合对比及分析,了解核心知识点所占有的比重,以塑造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基本目标,明确重点考查对象,在综合对比各个年份的高考数学试卷的同时理顺教学思路,积极实现前后对应和新旧迁移.

例如 在围绕“函数”这一模块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以教材大纲为参照,强化学生对函数构成要素的理解及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基础函数的值域和定义域,确保学生实现高效求解和快速作答.在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则需要想方设法地强化学生对随机抽样概念以及随机抽样必要性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站在宏观的视角自主抽取样本,通过样本估算总体.抽样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对比及区分不同的抽样方法,了解方法的优缺点,掌握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技巧.

这些基础性知识十分考验学生的基本功,大部分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灵活贯穿不同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的知识点比较常规,非常容易被忽略,学生无法掌握解题的技巧及关键,教师则需要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思路,积极传授基础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真谛,进而理顺个人的思路,清晰直观地掌握不同的数学概念,在考场中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留下深刻印象,不再囫囵吞枣和走马观花.

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要主动突破基础题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坚持循循善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再盲目机械地推进教学进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综合分析基本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主动适应新高考模式.学生的自主记忆和深度理解最为关键,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选择科学高效的方式,积极传授基础知识点.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数学概念是重点,为了确保学生深度理解、自主分析,教师需要以数学概念基本形式的有效剖析为基础,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综合对比及判断生活中所出现的数学概念,了解其中的核心知识.为了避免学生浅尝辄止,教师还需要关注对附加条件的简单概述,确保学生实现融会贯通[2].

3.2 训练解题技巧

为了实现同课异构,打造品质课堂和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考核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需要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主动串联多个知识点,积极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和自主迁移.高考中所涉及的数学考题相对比较复杂,有的题目比较冗余,解题过程繁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深入浅出地讲解多种解题技巧,让学生能够实现轻松作答,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确率,节省学生的解题时间和精力.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主动营造轻松活跃的解题氛围,结合自身对新高考大纲的理解积极去除单一机械的基础知识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逐步生成解题技巧.不同题型所涉及的审题技巧以及解题技巧大有不同,为了避免学生过度紧张或者遗漏重要信息,教师需要做好准备,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引导学生,做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

例如 在围绕“三角恒等变换”带领学生自主学习时,新高考之后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从向量的数量积出发,与学生共同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整合利用余弦公式分析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和正弦公式,实现恒等变化,这一点非常考验学生的基本功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利用三角变化的基本技巧解决形式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对三角函数题型的规律分析及研究,让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奥秘,进而主动分析不同的三角变换题型.空间几何以及向量题较为复杂,学生可以自主迁移多个数学公式巧妙解题,教师只需要抓紧时间强化学生对题目形式的理解,分析题目的最终考查对象,明确与之对应的解题因素,积极排除干扰项,让学生能够综合掌握不同的审题技巧[3].

除此之外,解题步骤也不容忽略,直接关乎学生对解题技巧的理解程度.教师需要围绕同课异构以及“3+1+2”的教学改革要求了解学生在自主解题中的真实情况.比如,在最值型应用题中,通过变量取值来获得其他变量的最值题型较为常见,教师需要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能够在正确解题思路的导向下掌握不同的解题步骤以及解题技巧,主动设置变量并列函数,灵活利用函数思想求最值并得出结论.

3.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不管是“3+1+2”新高考模式还是同课异构,都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教师的教学功底.如果仍然沿袭“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机械性地落实教学工作,就会导致学生囫囵吞枣.教师需要关注对数学学科本质属性的有效分析,了解这一逻辑性学科的教学要求,凸显学科教学的特征及优势.基础知识的把握是前提,教师需要抓住细节,着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确保学生能够保持严谨的思维.新高考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十分考验学生的数学能力,比如学生需要结合已知条件自主绘制正确的图形,能够主动分解以及组合各种图形,具备良好的空間想象力.教师只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表象看到本质,实现自主论证并得出正确结论,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论证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以系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推导以及合理思维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

例如 在讲解“平面向量”时,“3+1+2”新高考模式以及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掌握平面向量的基本背景以及基本概念,能够完成向量的应用、向量的数量积以及线性运算任务,积极实现概念向运算的有效过渡以及活学活用,逐步构建科学完善的向量知识面.教师则需要以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介绍为前提,积极联系空间向量,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4].

4 结语

在“3+1+2”新高考模式的导向下,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反复提起,教师需要着眼于同课异构的教学要求,分步骤、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保持活跃的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应试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顿悟.

参考文献:

[1]朱伯举.广东3+1+2新高考模式与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课堂的“同课异构”[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1(21):88-89.

[2]丁丽杉,蒋书杰,凌嘉宇等.核心素养下的同课异构——“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实践与反思[J].创新教育研究,2022,10(1):7.

[3]岑正兵.开展“同课异构”提高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思考[J].小品文选刊(下),2019(8):0262.

[4]翟运胜.挖掘数学内容教育价值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圆的认识”同课异构教学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7(10):51-52.

[5]陈算荣,陈建祥.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教学设计之“魂魄”——基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同课异构的比较与评价[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9(1):66-70.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新高考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