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华丽包装”看本质
2023-07-04◎顾颖
◎顾 颖
问题
在学校运动会100 米短跑比赛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获得前四名,他们的成绩是15.78 秒、15.34 秒、16.25秒、17.32 秒。已知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乙不是最快的,但比丙快。请你排出四人的成绩。
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不要被看似复杂的条件迷惑住,而是应按部就班地把已知的条件转化成更加直接的信息。首先来看“甲不是最慢的”一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甲有可能是第一名、第二名或第三名。接下来的一句话是“但比乙慢”,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甲比乙慢,那么甲一定不会是第一名了,所以他可能是第二名或第三名。同时,我们还可以知道,比甲快的乙,可能是第一名,也可能是第二名。接着再看“乙不是最快的”一句,从这句话不难推测出,乙无缘第一名,只能是第二名,那么甲便是第三名。最后便是画龙点睛的“但比丙快”一句,这句话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丙的名次在乙的后面。已知乙是第二名且第三名被甲“占了”(因为甲不是最慢的),那么丙就只能是第四名了。此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没有被提及的丁,留给他的唯一的名次就是本次短跑比赛的第一名。排出四人名次之后,就差把对应的成绩“发”到每个人的手中了。由于这是短跑比赛,因此时间越短,名次越靠前。所以,第一名为丁,成绩为15.34 秒;第二名为乙,成绩为15.78 秒;第三名为甲,成绩为16.25秒;第四名为丙,成绩为17.32秒。
遇到这样乍一看好像很复杂、条件读起来很绕的逻辑题时,要用假设法,同时还要有条理地分析出藏在条件里的有效信息。通常情况下,每一句话都会对应一个更加具体的信息,或者使我们的假设更加精确一些。如果觉得信息过于繁多或复杂,我们还可以在纸上写出已经知道的“有效信息”,再慢慢地进行整合。对于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是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能”,因为我们遇到的题目中可能会出现“乔装打扮”后的信息。那么此时,我们就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步一步地拆开它们的“华丽包装”。每“拆开”一层,我们便会发现思路清晰了一些,直到把最后“一层”拆完,我们才会看到藏在里面的、我们需要的条件甚至是最后的结果。千万不要被它们的“华丽包装”迷惑住而不敢上前。因为拆开层层的“华丽包装”,理顺搅在一起的“麻绳”之后,我们便会发现,它其实也很“普通”。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