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

2023-07-04刘涛编辑长歌

科学生活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膦酸盐骨密度

文/刘涛 编辑/长歌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OP患者骨量及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当OP达到一定程度时,轻微外伤、起床、翻身、打喷嚏、咳嗽甚至用力排便等都会引起骨折。所以说,OP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沉默杀手。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骨质疏松状态时,规范抗OP治疗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系统规范地对OP进行诊断和治疗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解。

▲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骨骼的形成与吸收称为骨代谢。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包括血清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1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beta collagen degradation products,β-CTX)。PINP 是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特异性指标,是目前最敏感的促进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β-CTX是胶原蛋白在骨骼中的代谢产物,主要反映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当人体内的骨形成与骨吸收功能紊乱、钙磷代谢失衡时,就会导致OP。

多数OP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OP越发严重,患者可出现以下临床症状与体征。(1)疼痛。表现为胸腰背部乃至全身骨性疼痛,夜间及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2)脊柱变形。脊柱椎体变扁变形、身高变矮、驼背甚至畸形变,脊髓神经受压,心肺功能异常并出现便秘、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3)骨折。常见骨折部位为胸腰椎椎体、髋部、桡骨远端及肱骨近端等,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发新骨折风险会显著升高。(4)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变。OP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自信心丧失及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等。

骨密度测量技术是对人体骨矿物质含量、骨质密度及成分进行无创定量检测的方法。常用的骨密度测量方法有双能X线(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DE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外周双能X线吸收仪(peripheral dual energy X-ray absorp tiometry,pDXA)、单能X线骨密度(single X-ray absorptiometry,SXA)、外周定量 CT(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pQCT)和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等。目前,国内外公认的OP诊断标准是基于DEXA检测的结果:骨密度用T值表示,当T值≤-2.5时,代表患有OP。

所以我们认为,当骨质形成少,跟不上过多过快的骨质流失,则易发生OP。OP的临床诊断基于临床症状体征及骨密度的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可判断机体骨形成与骨吸收的状态,进而指导抗OP治疗。

▲ OP的治疗

OP的治疗原则是“开源节流”:即增加骨质形成的数量及质量,降低骨质的流失量,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

基础措施

建议摄入富钙、低盐(5g/d)和适量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 g/kg,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适当增多为1.2~1.5 g/kg)的均衡膳食。推荐肉类食物的摄入总量平均120~150 g/d,牛奶300~400 ml/d或摄入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日常需照射充足的紫外线,增强骨骼及肌肉功能的锻炼,同时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等。

药物干预

当前治疗OP的临床药物主要有三种:基础补充剂(钙和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

基础补充剂。中国中青年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1 000~1 200mg,一般不超过2 000mg。维生素D可增加肠道对钙质的吸收,促进骨质矿化,保持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和预防跌倒等。通常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需维持在20μg/L(或50nmol/L)以上。对于维生素 D 不足或缺乏者,建议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然后再给予维生素 D 补充,推荐每日口服维生素 D3 1 000 U~2 000 U;对于OP及其药物治疗期间的患者,血清25OHD 长期平稳维持在30 μg/L以上更佳。

抑制骨吸收药物。代表药物有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sodium)、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利塞膦酸钠(risedronate sodium)、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 sodium)和米诺膦酸(minodronic acid)等。我们常用的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含氮双膦酸盐,每年静脉滴注5 mg即可确保药效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一年一次需2000元左右,对于老年人来说更为经济方便,这也是大部分老年人选择静滴唑来膦酸的重要原因。

口服或静脉使用双膦酸盐药物时,我们应当注意不良反应。第一,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以此降低腹胀、反酸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慎用;第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过性发热、肌骨疼痛等“类流感样”症状,多数3天内可自行缓解,症状严重者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症处理;第三,双膦酸盐类药物大多通过肾脏代谢,故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时需检测患者肾功能,当肌酐清除率>35ml/min 时才能使用。另外,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jaw,ONJ)和非典型性股骨骨折(atypical femur frac ture,AFF)等不良反应亦不容忽视。

促进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teriparatide,TPTD) 是第一个用于治疗OP的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特立帕肽需每日进行皮下注射,价格较高,每月需3 000元左右。临床实践发现仅有少数患者使用TPTD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肢体疼痛、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当我们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发现机体处于骨代谢高转换状态,即骨吸收远超过骨形成时,建议在基础补充剂充足条件下,使用抑制骨吸收药物;当机体处于骨代谢低转换状态,即骨吸收及骨形成能力均低下时,建议使用促进骨形成药物。其中,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L4)和两侧髋部的骨密度,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以此调整用药并作为判断用药时长的依据,方能做到对OP的精准治疗。

OP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抗OP治疗亦非一蹴而就,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故我们应该调整心理、生理状态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而有的放矢,最终才能赢得健康骨骼。

猜你喜欢

双膦酸盐骨密度
恶性肿瘤高钙血症首个临床指南发布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高铁酸盐的制备、性质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磷钼钒杂多酸盐MxHyP2Mo15V3O62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双膦酸盐类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Keggin结构杂多酸盐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燃油超深度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