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处理孩子的自伤行为:家长和教师都需要知道的重要信息

2023-07-04杜庆贵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主治医师编辑青鸟

科学生活 2023年5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解决问题情绪

文/杜庆贵(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主治医师) 编辑/青鸟

近期,在儿童精神心理科门诊,我们见到了越来越多的自伤患者。这种非自杀性的自伤行为,常常让父母和教师感到困惑和无助。其实,这是一些青春期孩子所面临的精神心理问题。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刻意伤害自己,但目的并非为了自杀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出现,而且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普遍。尽管这种行为没有导致死亡的危险,但它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自伤行为并不少见,在一般人群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大约为15%~17%。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多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应对内心的痛苦及不适,如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心理创伤甚至是成长中的挑战。此时,他们可能会用自伤行为来暂时缓解痛苦,让自己可以感受到生命和自我存在,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及获得他人的关注与关心。

然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并非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伤疤、感染、残疾等身体损害,也可能会导致患者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自伤习惯,逐渐沉溺在这种痛苦中而难以走出。

如果我们认识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问题,就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他们缓解痛苦,而不是让他们通过伤害身体来“暂时解脱”。

那么,当我们发现孩子或者学生有自伤的行为,作为家长和教师,该如何面对呢?是忽视不管、顺其发生,还是过度担忧、放大后果呢?

在面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将它视为叛逆或行为问题,而是要坚信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得到支持并接受无差别的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面对成长期的挑战,拥有健康、积极、快乐的人生。

家长如何做

当孩子遇到非自杀性自伤问题时,父母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几条家长可以采用的建议。

1.与孩子建立沟通,关注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感到有压力、情绪低落,或者出现担心成绩、朋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尽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自己的感受。

2.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选择。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感受和选择,而是尝试理解他们的想法,然后通过指导和支持,引导他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当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不应该责备或进行惩罚。相反,家长应该以开明的思想,理性思考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这种行为。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并找到更好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负面情绪和压力,从而减少或消除自伤的行为。

3.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家长可以尝试创造一个稳定、支持和幸福的家庭氛围,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享受活动、投入到孩子感兴趣的领域等方式,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家长可以着重介绍一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娱乐活动,例如户外运动、旅行、音乐会和其他兴趣爱好,通过这些方式为孩子提供积极的体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处理压力和控制负面情绪。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家长无法帮助孩子走出自伤问题,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不管是咨询心理医生、寻求心理咨询支持,还是参加青少年自助小组、社区支持计划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家长应该认识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所反映的问题是关乎孩子安全和心理健康的问题。要注意的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不是一时的问题,可能需要长期的关心和处理。在帮助孩子时,家长应该持续地提供爱心和帮助,让孩子尽快走出这样的困境,以便让他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老师如何做

当老师发现学生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处理情绪问题,预防行为再次发生。以下一些是老师可以采用的措施。

1.平静下来。当发现学生有自伤行为时,不要惊慌或责备学生,也不要把自伤行为认为是一种不礼貌或懒散的态度。相反,老师应该冷静处理这件事情,尊重学生,试图了解学生可能的情绪和心理问题。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信息,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认识自身的问题,接受治疗。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自伤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2.与学生交谈。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自伤的原因、学生的情况,并通过识别问题来给予适当的支持与解决方案。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帮助。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讲出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3.提供必要支援。老师应该向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援,例如安排学生拜访学校医生,提供心理咨询和临时支持服务。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醒学生有需要时可以随时交流,并协助学生联系家长以及心理专业人士。老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受到关注。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和称赞,帮助学生建立内在的信心和自尊心。

4.后续加强跟踪。老师应该密切跟进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得到了帮助。如果学生还面临困难,应该再次尝试提供支持和帮助。如果情况严重,老师需要及时向学校的领导或者咨询部门报告,以便给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支持和协助。同时,老师也要利用好校医、校安、辅导员等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后,还需要提醒老师注意自身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协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总之,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感到被重视并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渡过难关。老师也可以协助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通过学校心理咨询部门或者能够提供专业帮助的机构,预防行为再次发生。

总之,家长和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会最早发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现这类问题时,建议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关注和疏导,帮助他们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如通过实践放松技能、认知疗法、家庭治疗、朋辈支持以及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医疗心理咨询机构会针对孩子的严重程度及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干预方式,如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解决问题情绪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小情绪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小情绪
小情绪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