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不焦虑的家长?
2023-07-04罗玲编辑月儿
文/罗玲 编辑/月儿
现在,似乎所有的家长都焦虑:一部分家长希望把孩子教育得特别优秀,最好比大多数孩子都更优秀,将来上好学校,以后有好人生;另一部分家长则有深深的恐惧,非常害怕被有实力的家庭落下太远,使得孩子沦为社会底层。这些担忧都可以理解,但仔细想想,它们的前提都是:我们有能力控制未来。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科技的进步,使人容易有一种幻觉:我应该能控制大部分事情。网络让我们能第一时间得到海量信息,这样,我们就更加觉得,既然能掌握这么多信息,我更应该能做出最佳决策了。任何事情,我们都觉得应该从此刻的诸多选择里筛选出最为明智的一个(一定有那么一个是最对的,如果我不知道,也许专家知道),然后这个行为会万无一失地带来一个确定的结果。
其实,别说是否能做出最佳决策,就是关于人究竟有没有自由意志,科学家们也仍然在争论不休呢。在孩子教养上,我们此刻所做的很多小事,不一定就会得到预期的结果——并非我们此刻越努力,孩子未来的人生就越成功越幸福。
确定名校一定就是更好而不是“泰坦尼克”?或者,名校的好是否真的值得让孩子大人付出这么多?真的是学业阶梯爬得越高,未来越成功?很多人到中年以后,回首时会发现,学业成就,只是影响未来生活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其他还有很多,性格、家庭文化、儿时的经历、长大后的际遇……无数内在的、外在的、社会的、时代的各种偶然因素在起作用。
我常常想象,等现在的家长六七十岁时,回想当年在孩子班级微信群里看到自己的孩子没得满分时直冒汗的情景,回想为了考学而忧虑到彻夜不眠,一定会感慨万千。等孩子们到四十多岁,不论过得怎样,大概都已学会了接纳自己的生活现状。家长们到七十多岁,真的能见证长期的教育成果时,已是一切俱往矣,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健康和寿命。
也许,等到那时,我们才可以看到,哪些教育是效果长远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真的缺憾,哪些曾经那么在意的其实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哪些狠狠的推力最终却成了孩子成长的障碍。那时回想过往,在各种养育做法里,我们会希望仍然保留什么、改变什么?
也许你会希望,当年自己没有在天天下班后这有限的几小时里频繁地吼孩子,而是真心地看到他的难处和努力,每天都鼓励他,哪怕他每天都在班里被点名批评。
也许你会希望,自己多让孩子在作文里写出真实的感受,哪怕显得幼稚、没文采、没被老师圈点展示,而不是写从作文选里背下来的那些小学生作文专属的好词好句。
也许你会后悔,自己当初那么在意孩子跟同学比起来显得不成熟,回头看,不成熟又怎么样,以后早晚都长大了,现在孩子人到中年了还是心态年轻、充满活力呢!
也许你会发现,当初不惜代价要进的名校,其实也是双刃剑——太早消耗,最后免不了要在成年了该干事业时,重新放慢下来,把落下的人生课程一点点补上,一堂都不能差。
也许你会遗憾,如果当年早点想通这些,就多让他鼓捣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也不至于大了想做,又百般犹豫,一辈子都身不由己的感觉,人生的时间多宝贵啊,几十年转眼就过去了……
又有多少家长会这样想:要是当初我抓得再紧点,让孩子多刷题,他就能考上更好的学校,可能生活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他不仅工作好,人脉也给力,在同学里也能找个更优秀的伴侣,从此过上开挂的一生。
人生里,究竟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而我们家长,对孩子未来的人生,又能决定多少?哪些是我们能推动的,哪些只是我们想多了、一厢情愿的奢望?
那天和孩子一起读马斯克在一所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他简短的演讲里提到他所说的“第一原理”,就是不用类比方法去推理,而是把事情拆解到不能再拆解的最基本的层面,然后去向上推理,看看如何解决。忽然想到,我们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我们每天接收到大量信息:专家的建议、别人养娃的成功经验、最新考学动向、老师每天的“抓”……有的宏大有的细致,真是铺天盖地!
其实,我经常做的事情是——清空这些信息,从最根本的地方出发,去思考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我的孩子当下要侧重什么。也就是,不要总是被外界的噪音干扰,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特点、忘记自己真正在乎什么!
我们并不需要做那么多、那么完美。把握住现在、把握住根本的,就可以了。如同我几年前常说的,你真正需要握在手里的是指南针,而不是秒表!
时常清空噪音、记得指南针,可以让你在每天的养育中保持清醒,然后想办法和现实迂回,争取到一个平衡。
作为一名普通家长,我尽力做好基本的养育,给孩子关爱、陪伴,给她提供支持、资源,这就够了。我也有很多时间在想孩子的事,但大部分是基本事务:几点放学,这个周末做点啥……我努力聚焦在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上。
我自己关心什么?除了工作、家庭,还有——平等、公正。比如,尽管有各种不完美,但总体而言,我们有着优越的养育条件,而中国有那么多农村孩子、留守儿童,他们才是真的急需帮助的群体。
可持续发展。海洋里充斥着垃圾,海产品里有塑料颗粒,地下水和土壤被污染。每到换季,我看到运动鞋总会出新款,很喜欢,但控制自己尽量少买,因为运动鞋制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污染。牛仔裤,几年前买的照样可以穿出时尚感,没有必要买新款。塑料袋,尽量少用。
关注科技新发展,但同时也警惕电子产品、现代科技、全球化对人的影响。不仅是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更有对文化的影响。世界正在日益同质化,去哪里旅游,差别都不大。人们都吃一样的快餐,看一样的大片,穿同样品牌的衣服。
现代人品德含义的变化。
艺术、乐趣和想象力。
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对各领域不断学习。
……
对我自己关心的这些话题,我认真去探究、关注,我常常会和女儿谈论。不一定就是为教育她,主要是分享,因为这是我关心的事情。这些,在她的人生里,将有多大影响,就不在我考虑和控制的范围内了。
我女儿是个普通的小孩,和其他孩子一样也有各种问题。比如她现在近视,我做了我能做的,然后,也就只能放下。近视之外,生活还有很大很大的领域。比如,今天语文课默写古诗三首,老师发微信全对的名单里没有她。这很正常,因为我们在家没练。类似任务语文课上会考几次的,我想课堂上那些练习量已经不少了,应该充分利用在家时间尽量多读书。
顺便插一句,从众多家长的问题里,我看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学生虽然上了小学,但心智成熟、生活能力等方面,并不比幼儿强多少。学校的生活、学业要求,对他们来说要求过高。这些都会影响学习成绩。家长只看成绩是否有进步,但要了解,孩子每天在全方位地应付各种事情,记住作业、看管好自己的东西、班级活动与纪律、同学交往……课业难度只是其中一方面。有些成熟晚的孩子明显在疲于奔命,如果一切节奏放慢些,他们的成绩也能很好的,他们大脑的认知资源可以更好地分配。所以,了解孩子的状态,别求全面发展。
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一日千里似的进步,学了就会,做题都对,成绩火箭般直线上升,早日开始读高大上的名著,做科学探索,写出美文,欣赏巴赫,打比赛……孩子只想玩彩泥、荡秋千、追人、讲笑话、看电影、吃蛋糕……每天都上演着两种势力的持久拉锯战。但,不论我们多么心急,饭总得一口一口吃,孩子总得一天一天长大!
如果你整天都盯着花盆里的小苗,满脑子都是它如何能长成大树,久了,保不齐会有一刻你真的忍不住要去拔它!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此刻多把握住现在,以后,孩子也去把握住她的现在。她究竟怎么把握,我不得而知,也无从控制。这么想,就没有太多可焦虑的。这被我称为“正念育儿”。
本来,焦虑就被定义为对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而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担忧,而是在把握住现在的同时,去展望、拥抱未来的各种不确定。
享受现在,这会帮你改变看待未来的角度——各种未知的变化,难道不也是未来带给你的礼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