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07-04王雪
王雪
初中是学生了解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生物学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初中生物学教学来讲十分重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只有学生正确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结构,才能体会生物学的魅力。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具备线上和线下教学模式的优点,能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对提升生物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在自然学科中,生物学为基础学科,属于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该模式可利用线上教学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有效完成生物学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
一、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一)混合式教学的特点
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可以从线上平台获取或者下载所需的学习资源,教师只需要在课堂中对部分内容进行讲授,学生具有较大自主权,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时间、进程和地点等。
(二)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利用大数据形成过程性评价,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因材施教提供保障;教学方式能满足不同性格和不同需求的学生,提升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多个文件,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我国基础学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重要的策略之一,其将传统课堂设计和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给教师专业能力的发挥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徑。《2019中国教师培训白皮书》中使用了混合式培训模式,即线下岗位培训与线上平台教学有机结合,从培训成果上来看非常有效。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从而有效完成学习目标。
在如今的大环境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基本实现网络信息化资源和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而且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经过对初中生物学教材以及初中生学情的分析,我认为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今大多数初中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借助其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生物学教学和网络信息化资源的有效融合,以此为国家信息化教学的建设添砖加瓦。
(二)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初中生物学教师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以更加多样化与直观化的方式呈现教学资源。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活动更符合时代发展,能有效适应初中教学模式的整体发展和变革。
三、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一)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强对“培养学习能力与兴趣”这一议题的重视程度,所以在提供生物学教学资料时,必须精挑细选,选择对教学最有效的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优先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具有较强关联的教学资源[1],同时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引导学生更高质量地开展学习。初中生物学教师要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生物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构建,培养学生自身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利用多种方式来展示课堂教学内容,打破网络和传统教学之间的隔阂,创建合作式、互动式的课堂。
2.适用性原则
国外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专家非常多,但基于我国教育现状,则需要按照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设计。初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基于我国当前的升学教育体制,并结合初中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生活情景进行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开展混合教学。如今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在“双减”政策下明显减轻,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可在网上进行学习的时间比以前多出很多,所以初中生物学教师应提前准备好适合的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课前预习,同时将信息化资源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发展性原则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已经明确提出:学生要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及解决学习问题。初中生物学教师要培养的人应该是能够主动构建生物学知识点的人。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和讨论生物学课堂中的问题时,初中生物学教师应适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其自主完成学习。初中生应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积极参加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在自主交流和思考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初中生物学教师要搜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混合教学模式中的主体。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流程
依据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设置恰当的初中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设计主要以网络学习的方式开展,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授课、课后巩固这三个阶段。
1.课前预习阶段
课前预习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属于重要的内容之一,可以为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生物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生物学教师在上课之前除了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还需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必须达到布鲁姆认知目标对理念水平和知识水平的要求。
初中生物学课前预习阶段主要包含以下流程:
(1)设计预习学案。初中生物学教师需根据所学章节的知识点设计学案,并将其上传至网络平台中让学生自主下载。在该学案中应包含知识点介绍、授课流程和学习反思这三点,其中介绍知识点时,应重点介绍重难点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授课流程则是把上课时的教学流程融入预习学案内,将课堂上教师所准备的有关问题展示在上面,让学生提前思考。学习反思则是将学生在预习阶段不明白的知识点以及产生的疑问进行标注,教师或者小组长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掌握每位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而且对学生进行集中学习具有一定的便利性。[2]
(2)上传教学资料。初中生物学教师所要上传的教学资料主要为自身的演示文稿和学生进行微课学习的视频,演示文稿和微课视频都可在资料库中进行下载。[3]学生应观看此节课的预习资料,并完成教师提前设定的问题。教师应注意,演示文稿与微课视频需与教学知识点具有极强的贴合性,并且尽量把内容叙述完整。初中生在观看过生物学教学资料之后会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该阶段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以及完成此次预学学案的时间总长不得超出20分钟。
2.课中授课阶段
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中授课阶段属于关键部分,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前检查、教师讲授、讨论交流这三个环节。初中生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并深入了解具体的知识,完成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析水平以及应用水平。
(1)课前检测。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前,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对上节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检查本节课预习任务完成情况,这种方式有助于其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进度。
(2)教师讲授。在课中授课阶段,教师讲授属于关键性环节。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
(3)讨论交流。初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交流和讨论中,并使用恰当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保证该活动能顺利进行。[4]不过在交流讨论中,每次的讨论时间不可超过五分钟。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讨论交流结束后,由一名小组成员展示本组同学沟通交流的成果,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依旧不清楚的知识点,教师应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述。
3.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巩固主要在网络中进行,初中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继续向教师询问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网上为学生解答。课后巩固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考查生物学知识。保证大部分初中生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作业和学习内容,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较为深刻的学习总结和反思,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水平,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2)课后问题反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可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但混合式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打造一个线上交流平台。学生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向教师请教,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解答。在该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会随着上课时间结束而结束,因此网络平台可以深化学生的继续学习与内化过程。
(3)教师评价。初中生物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后期与自己的交流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给学生增加适当的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促进其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生物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评价中要多关注初中生的闪光点,对其在生物学学习中出现的不足要用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最大化地体现出评价对学生的作用。
四、混合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课为例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使学生对新授的生物学内容有兴趣,激发其积极性,初中生物学教师在上课前应搜集大量与遗传学、孟德尔有关联的视频资料,将这些资料进行有机融合制作成五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并将该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介绍孟德尔的个人资料以及他所开展的豌豆杂交实验,其中需要包含实验时间的跨度、选择的材料以及原始结果等。借助微视频为学生展示豌豆从开花至结果的整个过程,并用比较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讲述显隐性基因、杂交、自交等专业术语的由来与定义。通过学习微视频中比较丰富的素材,可有效避免教师空洞说教所造成的教学不足,能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地了解遗传学和孟德尔,为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提供大量素材。
(二)课中教授阶段
新课讲授是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環节。在新课讲授中新内容比较多,而且会产生较多陌生的名词,如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显隐性性状等,这些名词虽然容易识记,但对初中生来说却比较难以理解。为了使初中生更快地了解这些名词,生物学教师应使用自制的微视频,图文并茂地提出并展示和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激发初中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用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首先,借助课件中的问题引导初中生回顾孟德尔的个人经历以及实验过程,通过视频展示豌豆杂交实验中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最终豌豆的不同性状,并在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之后,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相关回答或者纠正错误的地方,以此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播放在正式授课之前所制作的微视频,对孟德尔的实验进行情景再现,将基因重组的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画出矮茎和高茎这对相对性状杂交的遗传图谱,并推导出最终的杂交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主动使用图示方法,对孟德尔实验的过程进行描述,并进行思考,随后引出隐性和显性基因的概念,并理解这两种基因的区别。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孟德尔“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显性性状”的理解,保证初中生对基因重组之后所表现出的各种性状能快速掌握,帮助学生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进行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和课前导入提出的问题进行联系,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继续播放后续视频揭晓问题答案,让学生自主判断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否正确。接下来向学生提出“还有没有其他学者做过相似的杂交实验?”“这些人都成功了吗?”“为什么把孟德尔称为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所有的猜想都是正确的吗?”等问题,引发学生持续深入地思考,以此扩大其知识面,引领学生正确感受生物学探索的艰辛,以及孟德尔在推理时的严谨态度对实验成功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最后,通过对杂交一代与杂交二代的图示分析,引入案例让学生对案件中的显性与隐性基因进行判断,以此巩固其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利用微视频来介绍白化病、小儿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通过截取有关录像或者新闻等,展示出患病家庭以及病人承受的痛苦和烦恼,引导学生对这些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遗传病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具体对应关系。
在新课讲授中,初中生物学教师需要把微视频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利用微视频把知识点逐一呈現出来,这样可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内容,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外,学生还可在上课结束后将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进行拷贝,利用手机或者电脑等其他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不分时间、不分场所地学习。
(三)课后巩固阶段
因为初中生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容易出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虽然非常认真但课后依旧不会做与知识点有关的作业这一情况,难以实现教师在授课前所制订的教学目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学来布置作业。线上教学的前半部分属于复习课堂学习的内容,后半部分则是对相关内容的练习以及练习题目的讲解。利用网络,可重复播放视频,或者是直接将其快放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使学生可以反复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视频为学生拓展课后学习资料,如播放《基因治疗》《基因探索》《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我国参与的内容,以及此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还可以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用到的基因技术,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生物学视野。在看过短片之后,可让学生写一篇相应的观后感,以此来渗透社会教育、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实现生物学课程资源和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还可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有效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正确地使用线上教学,可最大化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进行服务。初中生物学教师在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应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结合授课内容制作相应的视频课件,保证学生观看此视频后能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使用微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柳,陈咏梅,张乃新.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单元整合设计[J]. 中学生物学,2020(8):15-16.
[2]陈晓艳.利用教学视频上好初中生物网课[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968-969.
[3]黄一红.基于在线课程开展中学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21(12).
[4]卜凡丽.混合式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以《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9):71-73.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五中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