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前与术后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2023-07-04廖宇光陈焕群钟桥维杨裕雄
廖宇光,陈焕群,钟桥维,杨裕雄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惠州 516001)
当代医学技术不断创新,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HIFU)作为一种微创、保留生育能力的新型治疗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然而,在HIFU治疗中,如何准确地评估病变部位、确定治疗方案、评估手术疗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是亟待解决的难题。MRI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多参数的检查方法,可以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和类型等信息,为HIFU治疗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可以评估肌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肌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治疗效果[1],MRI可以确定肌瘤的缩小程度、坏死程度和残留部分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MRI还可以评估HIFU治疗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影响,以评估治疗安全性[2]。本研究选取2020年9 月—2022年1月行HIFU治疗子宫肌瘤无复发的100例患者,通过对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对比复查,3个月、12个月追踪复查疗效,评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探究术前和术后MRI表现的变化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进行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女性患者100例,患者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33.84±2.42)岁。纳入标准:①患者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且需要有症状或者有临床需要进行治疗;②年龄在18岁及以上,无怀孕或者哺乳的情况;③无其他严重疾病和妇科重大手术史者;④患者均完全理解研究的目的和方案,并且愿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肌瘤大小不超过10 cm,子宫肌瘤数量不超过10个,且不伴有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等。排除标准:①子宫肌瘤病情严重、需紧急手术治疗的患者;②曾经接受过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③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肝病、肾病等的患者;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⑤对HIFU治疗过敏或有其他禁忌证的患者;⑥无法接受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如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等[3]。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设备,对100例患者进行扫描,扫描的方案分为术前、术后两种检查方式。① 术前扫描方案:行常规轴位TSE-T1WI、TSE-T2WI、矢状位TSE-T2WI、矢状位FS-T2WI、轴位FS-T2WI、冠状位FS-T2WI、DWI序列、增强前FS-T1WI扫描,接着手推Gd-DTPA,剂量是0.1mmol/kg,随后行动态FST1WI增强扫描,然后作增强减影图,传入医生PACS工作站。②术后1天扫描方案B:在方案A基础上,增强前加SWI序列。③术后3、12个月扫描方案:优化扫描参数,选用方案A。
进行盆腔MRI成像关注点与图像分析,方案如下。
(1)肌瘤信号变化研究:观察患者肌瘤灶的T1WI与ADC值在术前、术后1天、3个月和12个月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每例患者均采用列表格来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观察术前、术后与追踪复查不同时间点的肌瘤信号、大小变化。信号采用测定数值变化来研究,选取较有价值的T1WI值与ADC值作为研究点。
(2)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肿带变化研究:在术前和术后1天对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肿带进行短期对比,以此评估手术的即时疗效价值。术后中期复查大小变化以此评估手术的中远期疗效。在此研究中重点关注灶内凝固性坏死大小、形态和信号的演变[4]。
(3)凝固性坏死演变研究:术后1天复查时,重点关注SWI序列信号成分分析,主要目的是排除凝固性坏死中是否夹杂出血、渗血灶的可能性。观察灶内凝固性坏死大小、形态和信号的演变,以此了解手术治疗效果。
(4)肌瘤血供研究:主要通过动态增强检查方式完成,即术前、术后1天短期复查瘤灶增强对比,观察无强化区域作为无血供标志,即发生凝固性坏死。术后中期追踪复查,观察无强化区域的变化,以此了解手术远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信号改变:对比术前与术后1天复查信号改变,肌瘤在MRI平扫的T1WI、T2WI、DWI、ADC信号改变,尤其是术后1天复查时加扫SWI序列了解其凝固性坏死内有无出血或渗血灶:术后3个月、12个月追踪复查,观察随时间推移T1WI信号的演变,DWI信号与ADC值改变[5]。②动态增强扫描以了解肌瘤短期、中期血供的改变,尤其是对瘤体边缘残余病灶强化的追踪观察。③ 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肿带的变化:观察短、中期HIFU治疗前后瘤体大小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瘤体大小有无规律可循。④定期追踪性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术后肌瘤固态、缩小、甚至有无恶变等待研究问题。
①比较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T1WI值和ADC值。② 关注肌瘤大小和瘤周水肿带的变化,进行术前、术后1天和追踪复查的比较,以评估手术的中远期疗效。在术后1天的复查中,进行SWI或T1序列信号成分分析,以排除凝固性坏死中是否夹杂出血、渗血灶的信号。③ 通过动态增强检查方式研究肌瘤的血供,比较术前和术后1天的瘤灶增强对比,并观察无强化区域的变化以评估手术疗效[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I检查对于肌瘤灶的序列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
手术后一天,肿瘤组织的代谢活动发生变化,T1WI和ADC值均有明显的上升。T1WI值平均上升了45.3,ADC值平均上升了0.01,这可能与凝固性坏死和细胞外液的改变有关。一年后的追踪复查显示,T1WI值的平均值下降了19.4,但ADC值平均值变化不大。T1WI变化量与ADC变化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方向和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治疗和追踪观察肌瘤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来综合判断疗效和病情变化。见表1。
表1 MRI检查对于肌瘤灶的序列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
表1 MRI检查对于肌瘤灶的序列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
时间T1WI值ADC值T1WI变化值ADC变化值T1WI变化量与ADC变化量的相关性术前1 895.3±234.81.27±0.09---术后1天1 940.6±237.21.65±0.0945.3±56.10.01±0.020.67术后12个月1 875.9±230.11.38±0.08-19.4±67.3-0.01±0.02-0.32
2.2 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肿带的变化
术后1天和追踪复查1年后,肿瘤大小和瘤周水肿带均有所缩小,且两者变化率呈现强正相关性。这表明手术治疗对肿瘤大小和瘤周水肿带的控制效果是相对一致的。因此,磁共振成像技术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可以通过观察肿瘤大小和瘤周水肿带的变化来评估手术的疗效。见表2。
表2 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肿带的变化()
表2 肌瘤大小及瘤周水肿带的变化()
时间肿瘤大小变化值瘤周水肿带变化值肿瘤大小变化率/%瘤周水肿带变化率/%肿瘤大小变化率与瘤周水肿带变化率的相关性术前-----术后1天-3.2±2.1-2.8±1.9-2.1±1.4-1.9±1.30.76术后12个月-25.7±9.5-17.9±8.1-15.3±5.6-10.7±4.90.91
2.3 术后1天复查时的SWI或T1序列信号成分分析(表3、表4)
表3 术后1天复查时的SWI或T1序列信号成分分析
表4 动态增强检查结果
根据动态增强检查的结果,术前瘤灶强化,术后1 天瘤灶出现无强化区域,表明瘤灶发生了凝固性坏死。而术后中期追踪复查显示凝固性坏死逐渐缩小(如D-E图),表明肌瘤经治疗后发生坍缩,说明HIFU手术远期疗效持续向好,见图1。
图1 病例盆腔MRI影像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对磁共振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前与术后评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术前评价方面,磁共振在评估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数目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些数据为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在术后评价方面,磁共振评估可以有效地判断治疗效果和并发症[7-8]。具体来说,术后磁共振可以确定肌瘤的缩小程度、坏死程度和残留部分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磁共振还可以评估HIFU治疗对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影响,以评估治疗安全性。这些结果表明,磁共振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治疗方案的设计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有力支持[9-10]。
本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研究[11]相比,进一步证实了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诊断和HIFU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磁共振在术前、术后评估中能够提供关于肌瘤短期信号改变、供血情况等详细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并评估治疗效果。此外,磁共振还可以准确区分子宫肌瘤和腺肌瘤,从而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一点在子宫腺肌瘤HIFU术的评价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综上,磁共振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已有研究证实了磁共振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