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活、生动的性格化创造

2023-07-04郑植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6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表演艺术

【摘 要】近年来西北地区红色校园戏剧蓬勃发展,其表现形态青春活泼,艺术造诣可圈可点。通过演员灵活的台词处理、形体表现,及对“表现”和“体验”的感官和采纳,一众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依托演员的精彩演绎,校园戏剧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校园戏剧;西北地区;红色题材;表演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6—134—03

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美育”纵深发展,校园戏剧艺术活动如火如荼。与此同时,红色文化在全社会广为弘扬,那些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历久弥新。在这样大环境的熏陶下,红色校园戏剧如雨后春笋般勃兴。红色校园戏剧狭义上指采用红色题材、讲述革命故事的校园戏剧;广义上则指蕴含一切社会历史脉络中弘扬红色文化、激发精神力量的校园戏剧。

西北地区厚重深邃的红色基因滋养戏剧艺术。着眼于此,笔者结合近年来优秀作品,从以下几方面浅谈西北地区红色校园戏剧的表演艺术,以期为今后校园戏剧提供借鉴。

一、台词处理 表情达意

所谓“台词”,顾名思义,指舞台上由演员将词语及语句传递出来。此一动作,可以看做为演员传播信息的媒介:将书面信息转化为声音符号。转化的过程,或说、或叫、或喊、或唱,不尽相同。此一过程,演员的台词即可以看做为编导与观众之间的媒介。对演员来说,处理台词是“履行自然所指定给的职务”[1]。因此,能否将一部戏剧作品所蕴含的信息与思想完整无误地传达给观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演员对台词的处理。综上,台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被看做合格演员的基本功之一。若想要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传神,那么“除了要能清晰准确的说出台词内容外,演员还要将台词转化为只有戏中角色才能说出的个性化语言”[2]。

《庄严的审判》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该剧是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根据1937年战斗英雄黄克功逼婚未遂枪杀女学生刘茜史实原创的红色法治舞台剧。剧中的黄克功依仗其赫然军功,说话风格呈现出硬朗、骄傲的一面。因此,饰演黄克功的演员在演绎逼婚这一情节时,语气强硬,语速急促,语调高昂且声音洪亮。当黄克功辩白自己而感情激愤时,观众甚至能感受到演员声音中的颤动。

戏剧是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采用音乐襄助表演,歌剧从话剧中衍生出来。《战火青春》是西安音乐学院实验剧团依照抗战时期一代有志青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史实,加以戏剧化改编而成的歌剧。作为一流音乐学府的学生,该剧演员具有深厚的演唱和台词功底。歌唱的技巧在于掌控气息,这对台词处理大有裨益。全剧多处将自然形态的语言音乐化处理。音乐化的呈现,不仅使全剧的艺术表达富于开放性包容性,而且易于使表达愈加深刻。剧中不乏这样的艺术表达。例如,当前往延安的路途遭受艰难险阻时,饰演康易之的演员以一段男低音独唱表现内心的惶恐;再如为坚定前进的信念,女主角李薇采用女高音的歌唱,继而混入男主角董兵的男高音。男女合唱,听觉效果上既有男声的雄浑厚重,又有女声的柔和与圆润;另外,男女合唱合成了人耳双声道效果,能够更佳引发听觉上的饱满与质感。以上展现,难以不使在场的观众被伟大的西行精神所打动。演员利用歌唱媒介成功感染了观众,完成了向观众传达美的娱乐宣传目的,进而达到弘扬红色文化的思想教育目的。

台词蜕变于剧本之中,在舞台上则亟待演员通过对话抑或独白中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视听信息,其本质仍属于语言文学的范畴。如果演员对剧本情节的理解不够深刻,则会导致台词处理出现瑕疵与纰漏。过于夸张的台词处理会直接影响话剧“求真”原则,关乎全剧深入的表达,这正是今后各校戏剧创作时应着重关切之点。

二、形体动作 青春活泼

戏剧表演做为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综合,其任务在于创造角色。演员形体表现可视为视觉艺术的展映,运用体态描摹心理。形体动作又称身体表现力,意在演员运用灵活的肢体,将简单的站、蹲、坐等姿态赋予特殊改造,从而直接或间接表露思想感情,完成戏剧人物的复现。创造角色的环节,采取的“工具”就是人本身。此外,演员汇集体态语,以富有感染力的动作,在舞台上抒写艺术美感,完成对欣赏美的追求。

《风吹唢呐枪声响》是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剧社献礼建党百年的话剧作品。该剧讲述了陕甘边界金玉门川地区民众反抗阶级压迫,寻求光明的悲壮故事。该剧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复杂多样、全剧具有鲜明西北山区元素,这些条件对演员的形体表现和身势语技巧要求极高。横向比较文学文本与舞台创作,形体艺术对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建设性作用。以剧中天锁由懵懂少年向英武战士的形象转变为例:在文学文本创作上只需考虑环境与情节的变化,但在戏剧舞台上则要演员将这一平面化的人物形象真实化立体化,即“以文学文本为基础进行二度创作……把文学形象转变为舞台形象”[3]。考虑到此变化,演员有着独特的“翻译”:在第一幕的表演中,演员眼神呆滞,双拳紧握,臂肢紧贴躯干。这些形体动作,映现出青年不喑世情、激动莽撞的情态。直到天锁成为一名精锐的战士后,即使再次穿上庄稼人服装,也能发现其精神大振,双目如电,举手投足更加稳重。对于本剧而言,如果单纯运用台词文本的叙述,天锁形象的转变难以凸显;然而通过演员灵动的形体动作演绎,我们能够真实看到人物形象的蜕化。

主演在剧作中以角色为中心,贯穿全剧,代言讲述故事;配角衬托主演“讲述”,辅助主演完善形象塑造。另外从为全剧丰盈情节的角度而言,通常在配角行为的衬托下,主演演绎的桥段更加合乎逻辑。《永懷之歌》中李佩的演绎堪当表率。《永怀之歌》是青海师范大学“我们”话剧社基于“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矢志爱国、艰苦卓绝事迹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为衬托郭永怀先生可歌可泣的一生,形象化塑造妻子形象的任务兹事体大。当郭永怀为回国之事心存疑虑时,饰演李佩的演员有着丰富的动作处理:先饱含深情地看丈夫半秒钟,紧接着一手攥住郭永怀的文稿、一手拉过女儿向火炉迈大步走去,随后微微点头,身体半转,撒手将文稿掷向火中。在短短十几秒内,演员一连贯完成系列动作,汇集“手、眼、身、法、步”,一气呵成毫无拖沓,大有“黛玉焚稿”之感。这样的演绎,直观地显映了李佩鲜活的“贤妻”形象,大幅度推进情节前进。

演员的形体表现,虽不能对故事情节产生决定性影响,但对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单薄的形体表现,会使剧本里原应既活络又细腻的形象黯然无光;而过于浮夸的展现,则会使人物形象失真。努力找到身体表现力的平衡点,是校园戏剧前进路上需永恒探讨的课题。

三、表现与体验 辩证与统一

辩证法中的矛盾观要义在于: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戏剧表演:在演员塑造形象时,通常将自我化身为所饰演的人物,“观察与感悟角色……根据生活的逻辑寻求人物性格的合理性”[4]。简言之,演员首先创造出一个脸谱化的形象,再结合剧目的特殊要求具体加工创造。此一过程中,演员初步摹画出典型化、类型化的雏形是普遍性的,根据剧目要求创造全新的具体形象则是特殊性的。演员的演绎,其本质是针对真实世界中演员与舞台上角色之间关系的探究,属于“两个自我”的关系问题。

即使大体上校园剧社水平难以企及职业剧团,西北地区校园戏剧仍展现其趋于专业性的一面。因此,笔者认为探讨校园戏剧表演艺术中表现和体验是必要的。

通常提及商人,我们脑中会浮现精明、实干等标志词。对于演员而言,他们在表演前,根据印象与情绪记忆,想象其商贸活动流程,达成对其敏捷形象的大致描摹。这样“普遍性”的形象,其形象常借助于“表现派”的演绎呈现。咸阳师范学院的《国茯》讲述了变革时代中两代茯茶人的恩怨故事。其中围绕茯茶,塑造了崔再冰这一勤劳实干的商人角色。演员形体灵活,情态微妙,一招一式盡显气度;语气平缓中交杂又一丝认真。在理性思维指导下,浓缩了商人“脸谱化”形象。

待演员塑造概括性形象后,进行形象的再加工是必要的。这便是将“共性”中的抽象部分具体化,形成鲜明的个体形象。这也是“体验”的内在要求。《映山红》中梁玉梅的演绎是一种很好的范式。该剧是西北民族大学的优秀剧作。其讲述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坚持一线斗争的故事。剧中梁玉梅得知钱家辉叛变革命前后的情态大相径庭。语言、心理的变化,若脱离了演员主体情感的贴合,单靠理性的刻画难以演绎。饰演梁玉梅的演员假设自我遭到了背叛,把这种情感上升到家国大业上,从而使自我与舞台形象相契合。区别于“表现派”对人物形象的完全复刻,“体验派”更需要将自我融入戏剧人物之中。

“表现”和“体验”是戏剧表演中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演员在不同场合下择优选取,能够助力自我塑造剧中人物,从而推进升华表演艺术。但是笔者认为,“体验”是塑造红色校园戏剧人物形象的捷径。红色故事线索通常交错纵横,演员若能深入体验人物,便能够较好地找到状态,从而“入戏”。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表现”却更能助力塑造形象。例如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创的关中特色话剧《活法》中,利用“表现”可以灵动描摹出乡党(旁观者)八卦、爱热闹、“闲谝传”的形象。

事实上,很多演员会自发融合“体验”与“表现”。例如《战火青春》中康易之的扮演者杨兮幕后曾谈到为了能够更好的进入角色,在排练时他不惜体力在舞台上来回奔跑,经过多次的修改与磨合,并把情绪叠加进去以后,所有表现都变得很合适。可见他结合了“体验”与“表现”,通过二者相互促进,顺利展现了“圆形人物”前进与退缩的多面性。

四、其他表演艺术特点

不同于影视艺术在荧幕上以平面的光色呈现,戏剧艺术的表演地点在舞台,能够与观众同步交流沟通。所以,这正是戏剧某种程度上更能触动观众情感、引发共鸣的原因。正因如此,红色校园戏剧在舞台表演中表现出较多艺术特征。

首先表演具有即时性。演员在舞台上,一旦演出开始,演员就没有了调整与修改优化的机会。这对演员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如果讲述青春题材话剧时出现“卡壳”,演员可以通过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从而“救场”。但在红色题材中,没有契合故事情节的生活经历,演员难以补救,则会“尬场”。为避免意外发生,演员必将做足功课,付出更多努力。

其次,表演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有限的。除了话剧表演中追求“真实”外,为了更大限度地将故事的信息内容传递给观众,演员在适当的条件下必须采纳一些夸张的表现手法。与此同时,把握好表演节奏,控制表现的力度与速度,都是演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此外,演员的社会实践也至关重要。演剧方法固然有用,生活积累亦不可忽视。这对校园戏剧的演出者来说,是机遇,无疑又是更大的挑战。由于缺少生活实践,在校生向职业剧团靠近仍有一大段距离。但是,在红色题材戏剧中,或是扮演学生角色本色出演;或是剧情本身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关,例如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生参演红色法治题材剧目,攻读法学专业的演员在表演审判等环节时不免得心应手。深入生活实践、全方位进行采风活动正是提升校园戏剧表演艺术水平一大法宝利器。

五、结语

今天,红色校园戏剧的展映是必要的。其演出,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赓续红色血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戏剧界来说,意义更是非凡。当今艺术活动中,随着影视传媒蒸蒸日上,必然伴随着传统戏剧的人气、市场流失。目前戏剧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市场化的运作,然而市场不景气,戏剧艺术自身也就不可避免地发展趋缓。由于校园戏剧不追求经济利益,没有“急功近利”的目的,反而专注于追求美、着眼于艺术表达,从而起到了“实验剧团”的作用。艺术美的探索是漫长的,而校园戏剧这股“清流”的涌入,在今天戏剧界是不可忽视的。

如今,西北地区校园戏剧的表演艺术水平不断提升。但是,西北地区红色校园戏剧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舞台上部分演员表现地过于刻意,不免使观众觉得情绪虚假,会感到其说教意味浓厚。不论何种体裁与形势,都应回归戏剧的本质。求真求美、表情达意,带给观众愉悦放松与精神熏陶,这是我们戏剧人的不懈追求与永恒使命。

当下的青年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进行稳致远。希望红色校园戏剧深度下沉到学生群体时,能够以生动的姿态浸润青年,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黄世智.朴实的方法,逼真的形象——评南山剧社的表演艺术[J].当代戏剧,2022(2).

[3][4]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 (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郑植(2004—),男,汉族,河南郑州人,西北政法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戏剧文学、艺术史论。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表演艺术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探析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