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语用特征及解决对策

2023-07-03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弹幕礼貌语料

马 红, 刘 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国际学院, 北京 100102)

0 引 言

网络时代,人们借助于社交媒体在不同的时空交流与互动。社交媒体是基于网络传输、具有聊天、互动、评论、视频编辑等功能的应用程序的总称。社交媒体促进快速沟通和自我表达,其使用者能够管理、维护和增强社会联结。当今,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联络的主渠道,通过社交媒体,人们查看资讯、娱乐、签到、打卡、学习等。高校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大学生们成为了社交媒体的“常客”。但与此同时,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话语问题日益突出。毋庸置疑,社交媒体带来了沟通和交流的便利,但是人们在社交媒体互动中隐藏着大量矛盾、消极和攻击性语言。无论在网络还是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人们都需要遵守基本的语言应用规范。礼貌交流是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和谐地沟通,是同理心的体现和互惠的行为,而不礼貌话语则违背了社交互动中适当行为的准则,极易引起误解和冲突。

不礼貌的探究始于它的定义,不礼貌的意图是其核心内容。Mills(2005)将不礼貌界定为“任何被评估为有意威胁交际对象面子或社会身份的语言及行为”[1]。Bousfield(2013)认为不礼貌是“故意的、无理由、冲突的、威胁面子的行为”[2]。同样,Culpeper(2011) 强调不礼貌是故意导致交际对象“丢面子”或被交际对象认为是“丢面子”的行为[3]。

社交媒体用户因观念、情感、价值观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不礼貌话语。近年来,社交媒体不礼貌评论的研究势头迅猛(Kim et al., 2015)[4]。Sobieraj和Berry(2011)研究了网络沟通的不礼貌现象,厘清网络中不礼貌的现象包括辱骂、嘲弄、贬低或侮辱他人等[5]。新媒体中语言特征和交际策略被证实是不礼貌言语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Anderson et al.(2018)则认为性别歧视是社交媒体中更为严重的不礼貌行为[6]。Spencer-Oatey和Kadar(2016) 宣称跨文化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对个人(礼貌)不礼貌有重要影响[7]。

不礼貌话语是常见而又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礼貌话语会激发负向的情感反应,如焦虑、愤怒、烦躁等。在网络交际的背景下,由于用户身份的匿名性、言语行为选择的随意性,和交流主体之间的平等性等,网络表达能够凸显人际关系的变迁,彰显语言的特色。

1 研究方法

针对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话语(评论和弹幕)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语料分析的方法,测量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语用意识,归类大学生社交媒体中、英文评论(弹幕)不礼貌策略,总结大学生社交媒体中、英文评论(弹幕)不礼貌语用特征。

1.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英文不礼貌词语的认知。根据中文不文明词语和英文禁忌语筛选出不礼貌词语各20个,由被试者辨别,同时要求被试者补充其它不礼貌的中、英文词语。第二部分是基于大学生社会交往、身份建构调查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的语用意识。第二部分问卷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不礼貌话语语用意识越高。

研究规定被试者(北京市某高校一年级新生)在10分钟内完成调查问卷。

1.2 语料分析

以大学生们喜爱的www.bilibili.com(简称B站)作为语料的来源。收集2020.01-2020.04期间评论和弹幕数量最多的5个视频的评论和弹幕语料(因收集不礼貌语料,故选择引起广泛讨论、关注的视频)。同时,要求被试者观看视频并发布1条中文或英文评论。

1.3 研究对象

参与研究的被试者均来自北京市某高校一年级新生,男生占比45%,女生占比55%。参与研究的大学生均出于自愿。

2 数据分析

2.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于2020年通过网络面向大学生发放,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整体问卷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值为0.892。

就中文不文明词语和英文禁忌语的识别情况来看,男生对中文不文明词语辨别率约为73%,女生的辨别率约为82%;男生对英文禁忌语的辨别率为88.2%,女生对英文禁忌语的辨别率为90.6%。中文不文明词语辩别率前十名为:傻X、装逼、草泥马、逗比、我靠、绿茶、滚粗、弱智、TMD、真逗;英文禁忌语辩别率前十名为:Oh My God(OMG)、fucking、shit、 hell、fool、sucks、bullshit!、get out、sick、piss off。女生在中文不礼貌词语和英文不礼貌词语的识别率均高于男生,说明女生对不礼貌词语较为敏感。从补充的不礼貌中、英文词语来看,女生列举出很多委婉表达不礼貌的词语,如婴儿肥、有钱人腰粗等等,而男生则列举出更多的咒骂词语。这表明女生对个人形象非常在意,多采用委婉的词语表达不礼貌,而男生则选择爆粗口。

表1显示男、女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语用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2数据 显示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语用意识薄弱,均值为2.57(SD=0.96)。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话语习以为常,普遍认为不礼貌话语不一定能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整体上,约62.3%的大学生认为遇到社交媒体不礼貌评论会奋力反击,而37.7%的大学生则选择一笑置之。56.4%大学生认为发布评论(弹幕)的目的是有感而发,24.6%大学生发布评论(弹幕)的目的是回复他人的问题;19%大学生认为通过文字、表情符号可以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塑造良好个人形象。关于不礼貌评论(弹幕),男生倾向于直接使用冒犯性词语,而女生发表负面评论(弹幕)的概率小,对冒犯性词语的使用较为谨慎。

表1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表2 调查问卷均值和标准差

表3 中英文语料中不礼貌词语及频率

2.2 语料分析

收集B站2020.01-2020.04期间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的5个视频的评论和弹幕语料(弹幕和评论中多数是自发的,也有对他人的回复)以及被试者观看视频发布的评论(弹幕)语料,共识别出不礼貌评论(弹幕)483条,不礼貌评论(弹幕)包括咒骂、侮辱、贬损和嘲讽言语等。经过专家甄别后,共收集洁净语料432条,其中中文语料389条,英文语料43条。运用 TreeTagger2.0工具对语料进行词性赋码。语料标注后,使用AntConc软件进行检索,优先就20个中文不文明词语和英文禁忌语进行检索,并进行人工复检。

中文不礼貌词语词频前五名为TMD、逗比、白痴、淦、(我)靠;英文不礼貌词语词频前五名为 oh my god(OMG)、damn、bullshit、(go to)hell、get out。中、英文语料均出现了非常鲜明的语用特征,利用谐音、网络新词(TMD、真逗、淦、NND、MMD、绿茶、pabu)等隐晦方式表达讽刺意味频率较高;使用中性词、委婉语、感叹词等体现出大学生语言知识的优越性;利用中、英文大写字母缩略语(OMG、BAD、STUPID、手势或者222222,33333,NONONONO)等示意谩骂、焦虑、威胁等层出不穷。评论或弹幕中还发现多种媒介综合运用的现象,比如用表情符号表示大笑、加油、感谢等。中、英文语料在词性搭配方面未发现明显特征。整体上不礼貌语料的平均句长为8.24,不礼貌评论弹幕以短句居多,其根本原因在于视频的弹幕只在屏幕上显示几秒钟,所以弹幕的句长较短。

对收集的语料采用Culpeper(2016)的不礼貌策略来识别社交媒体评论中是否存在不礼貌话语,以及哪些不礼貌策略经常被使用[8],结果如表4。

如表4所示,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如:干掉它!大家一起下地狱!真给中国人丢脸!Finish off you ,you loser! Shut up, or I hit your head! I do not give a shit!)在中文语料(34%,132次)和英文语料(37%,16次)中都占有压倒性的地位。积极不礼貌策略(如: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成功,可就是有些人没素质!Bullshit!Get out!)是第二常见的不礼貌策略,其占比中文语料为26%(101次),英文语料为23%(9.9次)。大学生通过积极不礼貌策略攻击他人是为了进攻或防御,当其自我认知和身份受到挑战时,贬损、训斥的言语随处可见,如,“是个人吗、有大病、管好你自己、一傻X”等等。其次是消极不礼貌策略(如:这个沙雕!脸真大!呵呵了!Idiot! Shame!),分别为8%(31次)和10%(4.3次);然后是讽刺或虚假礼貌策略(如:真是佛系抗疫,呵呵!这嘴是开过光吧!It’s great! Fake! Cool story!),中文语料约为32%(125次),英文语料为30%(13次)。在中文语料中积极不礼貌策略和讽刺/虚假礼貌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在英语语料中的使用频率。卡方检验显示,在中文语料和英文语料之间,直接性不礼貌策略(P=0.032<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从不礼貌策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回复的评论(弹幕)很少增进理解;相反地,评论主要以“竞争”(发言权)和“对抗”形式出现,如,“我思故我在”“与你无关,老子就这样!”。

通过反复查看视频、语料和索引行,我们发现中文评论(弹幕)比英文评论(弹幕)表述更加错综复杂,所以中文评论(弹幕)平均句长比英文评论(弹幕)平均句长要长,也说明大学生们擅长用中文长句发布不礼貌评论(弹幕),英文不礼貌评论(弹幕)句子较短。

大学生发布不礼貌评论(弹幕)的目的是为了宣泄情绪或是对不当行为的咒骂,我们发现视频中不合理事件与不礼貌弹幕几乎是同步的。例如,视频中恶作剧、易产生误会的行为催生不礼貌弹幕和鲁莽的评论,白痴、二货、MMD、shut up、bullshit等不礼貌词语几乎占满整个屏幕,大量的叹号和省略号被用于增强表达的语气,这可能是源于大学生惯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中文的不礼貌言语隐喻范围更广,如绿茶、博眼球、我想口吐芬芳等等;而英文不礼貌评论则通常是针对具体事物,如bad person,nonsense等。视频对他人不礼貌评论再次回复的评论较少,少数不礼貌的评论把攻击内容延伸到其他冲突事件的讨论(带话题)。

3 结 论

在情绪的影响和匿名的掩盖下,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是一个多角度的重要课题,研究考量了大学生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话语语用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礼貌语用意识薄弱,男、女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语用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交媒体中的不礼貌话语是“占领言语高地”,他们并不认为不礼貌话语会带来严重后果;相反,他们认为使用严厉或不礼貌话语让他们看起来很酷、幽默和受欢迎,能引起情感型的回应,获得他人的负向关注。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男生倾向于直接对抗,女性则通常倾向于规避不礼貌表达,这一点与Hammod 和Abdul-Rassul (2017)研究结论一致[9]。

(2)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和积极不礼貌策略,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在中、英文语料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现象是其自我表达和自我建立的共鸣。他们享受多任务的快感,构建情感的公共领域,形成团体凝聚力。但当其遭遇不合理事件、遭到他人言语攻击时,尤其受到多模态负向信息的刺激,他们更易即刻做出对抗和反击,采用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和积极不礼貌策略。在社交媒体中大学生纵情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观点、忽略网络交际规范。

(3)大学生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话语现象具有生成多样性。语料显示出,多模态资源被恣意运用于社交媒体中,评论中组合使用不同颜色、字体或是使用表情符号、缩略语等多种方式表达不礼貌,具有强大的负面传播性。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受原信息触发,通过语义转化、特征指代等方法创造出新型的网络不礼貌交际语(如:淦、绿茶、pabu等),影射不同意见和看法,成为可供传播的语言模因。这一点符合Jef.Verschueren(2012)的顺应论,即语言使用者为达到交际意图、根据交际语境合理选择语言结构,是迭代传播效应的体现[10]。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模仿网络流行语成为时尚,这也代表着青年一代的语言狂欢。

4 解决对策

研究揭示出大学生网络语言表达有缺陷,也得出教学启示:学校和教师应特别关注大学生的语用能力及社交媒体用语意识的培养。

(1)大学生亟需提升网络语言意识。伴随着新技术的繁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语言学习受到冲击,批判性语言意识愈加重要。但大学生青春年少,容易受到群体动力的影响,在网络发布评论时“跟风”使用粗俗语言。猖獗的不礼貌话语会弱化语言结构,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发展。语言是文化建构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意识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语言习得,明辨是非。提高大学生网络语言意识与我国的课程思政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文明互鉴的文化价值观对促进大学生网络语言意识内化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时要三思而后行,管理好自己的数字足迹,拥抱自己的数字化未来。

(2)教师应教导学生规范网络语言应用,向学生提供更多礼貌和不礼貌的信息和知识。礼貌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方面,它依赖于互动者之间的关系,并受到文化和语境的约束。礼貌很难掌握,因为互动本身拥有冲突的本质特征。在课堂上,不礼貌的学习意味着学习社会语言学的内在多样性。实际上,学生有必要了解不礼貌的内涵意义和语用价值,那么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建立语用知识体系、强化语言的合理应用、指导学生领悟通过词法、语法、韵律、表情符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高校应鞭策大学生要遵守数字礼仪,培养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数字时代数字成瘾、公开隐私、网络欺凌并不少见,大学生的数字同理心须得到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数字公民就意味要适当地使用技术,合理地网上交流、购物和分享信息。学校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群体规范意识、遵守语言规范、增进数字参与、保持融洽的社交关系,铸造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数字时代,与他人共情、不盲从、不做“杠精”、构建功能性的自我,遵守适当的网络礼仪是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守则。

猜你喜欢

弹幕礼貌语料
弹幕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小猴买礼貌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