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静”之界
——品郑波的绘画艺术
2023-07-03胡书灵
胡书灵
艺术家的自我应该是完整、稳定、独一无二的,由这种自我来统一内心,引导行动和意向,并将丰富的思绪贯穿于完整的艺术创作。他们的艺术作品将形式的表达与自身的气质还原到最本真的层面,糅合为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一、艺术家郑波的生平简介
艺术家郑波是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黄金一代”的艺术家之一。他成名于1993 年受邀创作的芝加哥机场壁画《芝加哥印象》(见图1),这幅应邀为芝加哥绘制的大型壁画被美国政府永久收藏。如同乔治·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浪漫闲逸,形色各异的人们被朝气蓬勃的油绿色所衬托,代表着特殊含义的和平鸽以散点的形式贯穿于画面的其他重要空间。
图1 《芝加哥印象》(1993 年) 郑波/作
二、郑波作品的形式语言与艺术特质
优秀的艺术家笔下的世界比我们所见的更丰富、有趣,而这一切是基于其独特的艺术感知和个人经历,并将其对世界的理解融合在这一方画布之中。在郑波20 世纪90 年代的创作中,很多作品都围绕“西藏”这一主题。《佛事庆典》《她们从山那边走来》《藏北风情》这些早期画作充溢着质朴的人文气质和纯净的地方特色,体现出淳朴民俗洗涤的印痕,他在1985 年至1986 年的藏区考察中储备了能量,不断地酝酿和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风格。著名艺术家、评论家许荣初先生评论道:“从黄河考察归来的郑波谨慎地找寻着能表现他心态的油画语言,找寻着属于他自己所特有的造型意识和色彩情绪。”他将郑波的作品形容为一方纯净的土地,并指出正是多次的西藏之行淬炼了这位青年艺术家。
郑波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不断前行,他的作品愈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在画面的构图上,水平线分割画面的手法多次出现于他的作品之中:广袤戈壁之上的地平线、远景起伏山峦的水平轮廓、直线分割的构图语言出现在他的多幅作品中。这种构图给观者带来心灵上平静的安抚,令作品充满神圣的审视感,观者能从画面中感受到画家对自然和精神信仰的强烈敬畏。在形态的处理上,郑波一直习惯于将人与物的轮廓清晰化,运用归纳手法去处理各个形象,这种方式有一种干净利落、纯粹又独特的装饰味道。他对光下事物的处理是带有极强目的性的,有时为的就是削弱光影对物象的影响,形体明明存在于光之中却不依赖光影来塑造,便形成了纯静、唯美的视觉效果。在作品《牧羊女》(见图2)中,依旧是神秘沉静的水平线构图,加以垂直的人物造型,从视觉上强化了神圣感,被均匀打散的光影关系呈现出沉稳柔和的色调。作品中的女孩不卑不亢,远处的羊群和风景和谐且温润,有一种静谧的美感。笔触与色彩在不断的交相辉映中凝结为风格,这种“纯和静”利万物而不争,成为画家独有的自我表达。
图2 《牧羊女》(2005 年) 郑波/作
也许在平面中将三维事物转化为二维并不费力,但能把对三维事物质感的主观感受通过笔触展现于二维画面之中便是极为高级的了。郑波对自然中真实肌理的处理方式非常有趣,他将由视觉得来的观察记忆进行转化和处理,从中抽离出最理想的色彩分子,并用细化到了极致的笔触进行表述。被归纳的形象丝毫没有脱离自然本身的真实,这不难让人联想到塞尚“为追求视觉的真实感受,而弱化细节,减化光影效果”的表现手法。他用消失了边界的笔触和弱化了光影的形态表现着他主观中的自然,含蓄稳重的色彩让画面沉静下来,展现出纯静的境界。整个画面运用了极其细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而这里的写实,并非简单的写实、普通意义的写实,因为它同时也拥有超现实的简洁和概括。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作品《哈萨克族的一家》(见图3)中,郑波用他细腻的笔触“写实”着画面中呈现的一切,准确的形体塑造、质朴的色彩表现、标志性的水平线构图,都是他的独特风格。被净化的光影既是技术又是目的,画家在观看了一个场景之后,会自然镜像出一个更加清晰、寂静的主观世界,再将这种静传递给观者。《哈萨克族的一家》中仅有的动态要素是缓缓升腾的热气和哈萨克妇女正在熬制的羊奶,看着这幅作品,我们会不自觉地安静下来,安静得仿佛听到了羊奶从大勺里倾倒而出的声响。当然,在这样静美的画面中,所有动态都出自观者自己的想象,这与观看大卫·霍克尼《大水花》的感受如出一辙,那种激烈升腾的动势更加衬托了周遭环境的静谧。
图3 《哈萨克族的一家》(2006 年) 郑波/作
三、精神之美与哲学之美
表现力量的美也曾经出现在他的西藏系列作品中。全国美展入选作品《摔跤》中,他将摔跤这一藏族传统竞技做了凝结一瞬的定格,他曾说希望营造出一种即将消失又永久存在的记忆,让一瞬间的精神之美在画面中成为永恒。近些年,郑波的创作仍保持着心无旁骛的沉静,但在作品题材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与尝试使得作品在沉稳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精神的意象。2017 年,他多次与艺术家好友前往东北的山林景区和村县,秋季的枫林山谷山色袅袅,玉米收割,秸秆燃烧,在一片灰棕中蕴含无数的细节与色彩。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围绕着“纯朴自然”这一母题。
《春意》和《大地原生态西红柿即兴一号》(见图4)这两幅作品的主题都是植物。我们看到的依旧是细腻的笔触、舒适的灰调,与之前清晰表达的场景的不同之处在于画面纷繁模糊的形象展现了一种无法言表的生命之美,它代替了艺术家对场景既定记忆的刻画。木心说:“艺术家可以写实,可以写虚,最好以自己的气质而选择。”在这两幅作品中,郑波准确地找到了东方写意与当代油画的巧妙结合,散发出独特的气质。在《大地原生态西红柿即兴一号》中,以往常见的水平线构图同所有光影一并消失,纷乱复杂的线条交错形成了众多视觉细节和层次,春天在纷繁中绽放,显露出无限的生命之美。而在画面构成中,多个植物枝叶形成的力被趋向于中心的力抵消,并最终融入了清凉的色彩之中,这些仿佛从中国画中走出的淡彩,明亮、愉悦,让本应波涛汹涌的生命赞歌在观赏者的心底安静地流淌。
图4 《大地原生态西红柿即兴一号》(2018 年) 郑波/作
郑波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他近几年的创作逐渐向抽象表达转变,试图通过画面的“纯粹感”体现强烈的精神性和崇高感。蒙德里安曾说:“生命的机械自动化是引领艺术家从具象走向抽象的动因。”郑波的创作探索从形式和构思上都在印证着这一观点。比如2020 年的作品《向自然致敬!》(见图5)。艺术家将辩证的世界观贯穿这幅画作,这不仅源于创作中的哲学思考,也体现在作品的观看之道中。这幅作品在观看时可以横置也可以竖置,在横与竖的状态转换中,直觉性地反映了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当作品被横置时,这是一幅用抽象手法表现的风景画,群山与它在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一个用构成语言表达的自然世界在静谧的蓝绿色调下熠熠生辉。而当作品被竖置时,山峦消失,一组新物像出现,由于它的直线语言和极致的对称,我们可把它理解为机械一般的人造产物,或一朵仿造自然的美丽花朵,平衡与对等的力量是对普遍及和谐的最纯粹的描述,这些生命最基本的固有特质在被抽象的自然中,呈现出“自我宇宙合一”的内涵。
图5 《向自然致敬!》(2020 年) 郑波/作
当我们静心凝神去观看它,横置的画面让我们感觉静如止水,竖置的画面又呈现出令人崇敬的神圣。“空中有物,物中有声”,这幅作品所迸发出的视觉感染力,连同作品形式所呈现的语义内涵引发观者的无尽思考。不仅因为作品的形式赋予作品感染力,也因不同的观看形式而唤起观者的审美感受,这种存在于观看之中的玄机,亦可以被当作一种对当代艺术实践精神的反馈。
四、“纯静”之美
王国维说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这里的“静”是创作形式与自我内在精神实现和谐统一的产物,郑波创作中的静正是他主观精神的转化和阐释。在新的创作中,他的画作逐渐体现出理性哲学的高度,又彰显出“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融通。这种自我气质与作品气质统一的境界来自生活中的安静与朴实。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从不追逐潮流,只是沉浸在旁若无人的世界中积淀着至静至美的艺术。这“纯静”之美,正是来自他对艺术的单纯热爱及一份安守崇高精神之地的执着,而这种境界也深深地植入了他的绘画艺术之中,不断地带给观者与众不同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