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3-07-01陈光鹊阳晓丽
陈光鹊,阳晓丽
(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口 571199)
衰弱并没有统一的概念,老年病和衰弱协会将衰弱定义为机体机能发生障碍使老年人的易感性增加、并随着身体心理和社会缺陷的累积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1]。2021年,全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9.13%[2],而衰弱与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常同时发生,相互影响[3]。地理、气候条件及抽样与评估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对衰弱的发生率产生影响,热带城市海口市目前尚无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衰弱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研究拟对海口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衰弱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衰弱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及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自变量共计25项,根据公式[4]计算所需样本量应为150~300份,最终抽取的样本量为356例。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1种慢性疾病;(3)住院≥3d;(4)生命体征平稳;(5)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存在沟通障碍,不能理解调查内容;(2)慢性病急性发作状态及合并急症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急性胰腺炎等);(3)已达失能标准。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慢性病种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其他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骼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九大类慢性病)等25项。
1.2.2 衰弱评估 采用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FP)量表评估衰弱的状态。FP评估工具包括握力计、计时器、体重称。评估内容包括:(1)体质量下降;(2)行走速度下降;(3)握力下降;(4)疲乏;(5)躯体活动降低。每项1分,总分0~5分。判断标准:0分为无衰弱,1~2分为衰弱前期,≥3分为衰弱,得分越高表明衰弱程度越高。
1.2.3 资料收集 调查前期对调查者进行培训,现场发放一般资料问卷并采用FP对患者进行衰弱评估,测评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共发放35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349份,有效回收率为98.03%。研究对象年龄60~98(69.21±7.05)岁;确诊慢性病的数量≥4种105例(30.1%);服用药物种类≥3种147例(42.1%)。349例患者中,无衰弱组107例(30.7%),衰弱前期组117例(33.5%),衰弱组125例(35.8%)。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婚姻状况、个人月均收入、确诊慢性疾病情况、服用药物情况和睡眠情况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among three groups [n(%)]
2.2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
以衰弱分期(无衰弱=1、衰弱前期=2、衰弱=3)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女性、确诊慢性病种类多、个人月均收入低、睡眠情况差及服用药物种类多均为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railty
3 讨 论
本研究中,海口这一热带城市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衰弱前期及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33.5%和35.8%,高于四川省5家三级医院3836例老年住院患者27.2%的衰弱发生率[5],以及杨帆等[6]报道的重庆和贵州省三家三级医院1494例住院老年患者衰弱与衰弱前期发生率(分别为18.0%和32.7%)。一方面,海口市处于热带,受高温高湿气候的影响,住院老年人群慢性病发病率与伤残率较高[7],导致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另一方面,高温高湿的热带气候使机体的体温和体液调节功能降低,给生理调节增加负担,并使肌肉容易出现疲劳,而FP评分包括疲劳,这可能使衰弱发生率较高[8]。另外,本研究中观察对象的整体知识文化及月均收入相对较低,影响患者健康的观念和行为,从而对衰弱认知及预防不足,引起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衰弱有影响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睡眠情况、慢性病情况和服用药物情况。(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不断退化,逐渐变得脆弱,肌力逐渐减弱,骨量减少,使较小的刺激就能对其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衰弱前期和衰弱的发生[9]。(2)性别:女性绝经后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维生素D缺乏,使肌肉疲乏;也与女性进食量小,活动量少,更愿意向他人表述轻微的健康问题等有关[10]。(3)睡眠:间接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如感觉疲乏、运动功能下降、抑郁焦虑感等。(4)慢性病:心血管疾病住院老年人发生衰弱高达18.8%~57.8%,病死率在1年内将增加2.7倍[11]。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慢性炎症持续、免疫激活、激素水平改变及凝血活化等原因导致患者骨骼肌的结构及功能减退,促进衰弱的发生发展,衰弱的发生又进一步使疾病恶化[12];糖尿病患者因慢性消耗及高分解状态,导致蛋白快速分解,肌肉功能减弱,运动及平衡能力降低,使机体发生衰弱[13];呼吸系统慢性病患者的肺功能储备量及运动耐量下降,肌肉功能改变,影响衰弱的发生。(5)用药情况: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多重用药是衰弱发生的原因之一[14],与生理储备降低、易感性增加等有关。
影响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衰弱的社会因素为个人月均收入,原因可能为收入低无法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慢性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保健或治疗与充分休养,导致衰弱前期未早期发现与及时干预,不断发展为衰弱状态。
综上,本研究发现海口这一热带城市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受生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医护人员需早期发现和针对性地对老年人的衰弱前期及衰弱进行干预,预防不良结局发生。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小,仅采用Fried衰弱表型评估衰弱情况,且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病程及用药情况复杂,未能探讨深入共病及用药种类的影响,今后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