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3-06-30赵立琼杨敏英佘明辉
赵立琼 杨敏英 佘明辉
信息时代下,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势在必行。但目前一些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欠佳,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比赛工作量补偿与参与度;政企校三方共力;提供技术培训和教学条件支持;学习典型教学案例,鼓励教学项目建设;加强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以期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企业的参与以及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实现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信息时代高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原因
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信息化进程中,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都充斥着信息化元素。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地同样深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必须要与时俱进,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并提升教学能力。因高职教育具有与职业岗位密切相关、面向岗位教学等特点,所以科学应用信息化手段能更有利于岗位技能的操练,利于岗位重现课堂,实现岗位与教学的无缝连接。因此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高职教师的必备技能。
2.国家政策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这场教育信息化革命的到来必定要引起和推进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也成了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模式之一。同时,如何实现线上教学、教学互动、学生学习行为管理等,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师必须提升相应教学能力,实现自身可持续性发展。
二、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1.认识层面
对于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一线教师各有看法。一部分教师积极改变,努力学习新技能,一部分教师处于观望状态,但仍有一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式,不愿做出改变。这主要与年龄和从业时间相关。
年轻教师生于信息时代,学习能力强,并处于教学的学习和适应阶段,他们会自发地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能力。而中老年教师学习能力和热情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从业时间长,长期以来或已形成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或对个人教学生涯产生一定的停滞感,接受和改变的意愿随之下降。虽近年来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起到了助推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参赛主力也仅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更多中老年教师因未参与到比赛中,缺乏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硬性压力和内驱力,没有改变教学理念和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
2.日常教学信息化融入不足
在日常教学中,信息化融入不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设备配备不足。许多院校为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虽有配备一定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但投入依然不足。一些设备和智慧教室的使用申请手续烦琐,削弱了教师尝试改革的热情。其二,新技术推广不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手段被投入教学,但很多应用仅局限于教学比赛。对日常教学而言缺乏可借鉴和模仿的案例,使得新技术徒有高大上之名,没有教学实践应用之实。同时,即便有部分新技术投入教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也削减了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意愿。
三、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1.提高教学能力大赛补偿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周期长,耗力大。教师普遍认为教学比赛费时费力,付出与回报不对等。如若比赛未取得成绩,则大半年的辛苦得不到体现和补偿。要鼓励教师自愿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要将比赛周期中的相应工作量纳入教学工作量中。让参赛教师的劳动付出有所体现。同时,提高比赛的奖励机制,或是将其纳入职称评聘条例,作为晋级与保级的重要条件,推动大赛的推广。
同时,当前教学能力大赛的参与人群范围依然狭窄,应鼓励各年龄段教师参与比赛,形成阶梯组队,发挥各自优势,互学互帮互助。青年教师带动中老年教师学习新技术、新手段;中老年教师引导青年教师熟悉教学大纲,分析教学,传授教学经验。实践证明,参与比赛的教师更易于提升教学理念,接受教学改革,更易于将新技术、新手段应用于教学中。
2.政企校三方共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新时代下的职业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而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响应国家号召,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新的教学技能。高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也应当建立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只有在国家政策推动,学校积极面向社会以及企业大力支持的三方共同努力下,职业教育才能得以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3.提供培训和教学条件支持
要使教师能尽快掌握教学新技术新手段,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其中教师的学习交流经费要有所提高。教师只有走出去,才能拓宽视野,才能认知社会的发展,才能对行业的需要和发展有更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请专家入校,面对面开讲座,或是开展网络学习等多种混合式培训,并加强校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经验传授、教学改革、专业技能培训、信息化教学等多方面进行学习。
教师技能的提升离不开外界软硬件平台的支撑。在学习和具备了相应的教学新技能后,没有相应的教学环境,教学技能便无法施展。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应当用于购买和配备教学资源和设备。除了完善数字化教室,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科和课程需求选购特殊的信息化教学软硬件。
4.学习典型教学案例,鼓励教学项目建设
学生生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单纯依靠线下教学已无法滿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应当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着力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手段,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教学发展变化,提升教学专业技能。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集中了大量混合式教学的典型案例,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对每年教学能力大赛的优秀作品进行观摩学习。在各系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磨课、说课,研讨等方式开展教学典型案例的学习。
其次要鼓励和加强教学项目的建设,让教师参与到精品在线课程、精品资源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的建设中来。让他们对混合式教学有新的认识,尝试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学,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并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有所思考,推动教学科研课题的建设。
5.加强评价监督和奖励机制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经过长期的坚持和打磨,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探索。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执行者,首先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到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中。为了帮助教师自觉自愿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技能,前期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通过随堂听课、教师评课、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保证教师日常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直到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师养成了信息化教学的习惯。
同时通过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信息化教学开展丰富、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课程要给予奖励,并形成相应的课程教学案例或精品课程,供教师观摩和学习。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下的高职教师面对着教学方式的改变,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就目前而言,高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还存在许多的绊脚石。教师本身除了要改变教学理念,还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社会企业的参与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目标。
【基金项目: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编号:MZY2204)。】
(赵立琼,硕士研究生,讲师,任职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从事电信与电气自动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