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阶递进混合式”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2023-06-30赵宇枫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气泡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本质、理念、结构、方法和思维等几个维度来认识和把握其丰富的内涵。我校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2021年组织开展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建设。《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团队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坚持政策引领、成果导向,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阶递进混合式”的《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师生能力共提升”为指导思想,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专业对口岗位要求、《JavaWeb应用程序开发》“1+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三个维度分析确立本门课程的三个核心课程思政目标。依据工程伦理学理念,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并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点,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的“事、时、势”要求,构建由“专业知识+时势背景+行业实例”组成的三维立体课程思政元素结构,注重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项目为出发点,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有机融于其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了“课前预习、课中活动、课后评价”三环相扣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以新冠疫情防控指挥作战平台开发项目为案例,结合“渝康码”的最新应用,让学生参与到思政元素创新中来。创新气泡式评价方法,让学生从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感、成就感。

一、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

1.指导思想——师生共成长

课程思政对于学生不是弱化专业课的专业性,不是挤占专业课学时,正相反,课程思政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专业课的学习,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思政对于教师不是简单地说教,授课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德育元素,重建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优选教学策略、重设课程考核等环节。应用好信息技术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多种教学模式并举地展现课程思政。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在课前、课中、课后各有侧重地安排不同的思政学习内容,提供丰富的思政故事、思政案例、思政资源,助力学生有效学习。最终目标是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2.实施过程——三阶递进的课程思政实施模式

2.1课程思政目标设计——从三个维度分析产生三个核心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的根本行动纲领。通过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专业对口岗位要求、融合《JavaWeb应用程序开发》“1+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思政目标确定为: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学生课程自信、专业自信和民族自信;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踏实的工作态度、积极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的专业发展能力;③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学习和工作中践行科技报国、诚信敬业、友善互助的行为准则。

2.2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构建“专业知识+时势背景+行业实例”三维立体课程思政元素结构

依据工程伦理学理念,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并结合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将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组织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策略。同时,积极响应“课程思政”的“事、时、势”要求,构建由“专业知识+时势背景+行业实例”组成的三维立体课程思政元素结构,注重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结合课程知识点和目标,对每一章节的思政内容进行了梳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高阶性与创新性,思政元素设计见表1。

2.3具体实施案例——“课前、课中、课后”三环相扣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项目为出发点,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有机融于其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Web应用开发基础”章节结束,进入“Mybatis框架基础及应用”新章节学习时的课程思政实施为例:

课前,预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说明下节课有三分钟“计算机行业领军人物故事分享活动”,要求分10个小组收集“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张效祥、谭浩强、王选、柳传志、倪光南、王志東、杨芙清、李国杰、施振荣、刘积仁的故事,每组自行协商收集一位人物故事且各组不重复,并制作PPT在截止时间前提交到职教云平台小组作业区,在下次上课由教师抽取一个小组上台分享。教师课前查看各小组提交情况。

课中:抽取讲述“杨芙清的故事”小组上台分享,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分享完后,结合“杨芙清教授在国内首先研究解决了共享资源和多道程序协调运行的概念和方法”的杰出成果点,引出本章节“Mybatis框架基础及应用”正是用于解决共享资源和多道程序协调运行的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好”代码和“糟”代码,让学生了解遵循编码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循行业规范的职业素养。

课后:通过作业系统布置作业,获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通过班级的在线讨论区(职教云)反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职教云平台发布课程思政评价调查问卷,请学生对自己本次作业代码的规范性进行自评,再次强化学生遵循行业规范的职业素养意识。布置预习任务,在线上观看“循环迭代”算法学习视频。

二、特色与创新

1.模式创新——三阶递进的课程思政实施模式

从三个维度分析产生本门课程的三个核心目标,从核心目标构建“专业知识+时势背景+行业实例”三维立体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在“课前、课中、课后”推行三环相扣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法。

2.元素创新——结合时事最新情况变化思政元素

以新冠疫情防控指挥作战平台开发项目为案例,结合“渝康码”的最新应用,让学生参与到思政元素创新中来。

3.评价方法创新——气泡式评价方法

将课程思政目标分解为7个评价维度气泡:相信自己有能力、逻辑严谨可追溯、规范标准可辨识、踏实认真细调试、积极进取查资料、诚信完成不抄袭、主动互助共实现。

每个气泡起始值为0,最大值为100,全课程实施过程中共设计10次气泡成长调查问卷,每次小组作业后发布该调查问卷,学生自评,以0-3分为自己自评增加气泡值;小组互评,以0-3分为他人增加气泡值;教师评价,以0-4分为学生增加气泡值。每次完成调查问卷后,由教师生成班级气泡图并向班级展示,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期末教师根据气泡最终值生成7个评价维度雷达图,可用于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改进参考。

本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为Java开发工程师,从事网络应用设计工作,工程师应当具有其自身所独特的职业伦理。教学实践表明,开展以课堂互动为核心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是达成课程思政目标教学成功的关键,案例的选择与组织形式也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而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创新与角色扮演,是开展案例教学的一项有效手段。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网络应用程序设计》,项目编号:(202110)。】

(赵宇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联网工程、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气泡思政课程
柠檬气泡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