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社会,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

2023-06-29陈木小,韩政,赵昱洁

中学生天地(A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竞争同学能力

一边是同舟共济的学习小组,一边是越来越“卷”的竞争对手,你的校园生活是不是时常会被割裂成两种状态?而这或许只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一起来看本期话题吧!

1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是竞争更多还是合作更多?

周婷婷:竞争远多于合作。我们从小听着“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长大,为获取父母的欢心、好的成绩排名、老师的赞美而竞争……

赵彦钦:竞争更多,准确地说是“内卷”。同学们会在家里偷偷学习,还会提前预习下学期甚至下下学期的内容。

徐金妍:合作更多。我们有学伴小组,大家一起探讨题目,共同进步,关系也更密切了。

杨天择:竞争更多。比如我不太擅长跑步,于是我找了一个实力比自己稍强一些的对手,先跟着她跑,然后努力超过她,由此一点点提高我的长跑能力。

赵昱洁:竞争和合作对半开。身处一个集体,大家在认识初期竞争更多,熟悉起来后合作更多。临近中考时,班里不再像以前那样比较成绩,各自为政。越到紧要关头,我们反而越团结。学霸们分享笔记,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抽背知识点,大家给彼此的志愿填报提建议,一起加油。

尧小诺:合作更多。竞争主要局限于学习,但合作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学习、做家务、出去游玩等。

席瑞:大多数同学在生活中更多看见竞争,这可能与当下的教育环境有关,分数、成绩等让我们不得不与别人比较。一位同学谈到了“内卷”,举的例子是超前学习、偷偷学习,说明缺乏良好引导的竞争很容易导致本末倒置,但另一位同学看见了适当竞争的必要性,找了一个竞争伙伴来辅助自己提升体育能力。看见合作的同学也不少,学习不仅仅是分数的竞争,更伴随着学习经验的分享和学伴之间的合作,还有同学发现合作远比竞争的范围广阔,除了学习的竞争性相对突出一点,游玩、活动都更注重合作。

2 竞争给你带来了什么?合作让你学会了什么?

赵彦钦:竞争的好处是让我产生了紧迫感,坏处是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对我而言慢慢地没有效果了。合作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但也可能导致我们过分依赖别人,个人能力变弱。

赵昱洁:我很“佛系”,而竞争迫使我学习更努力,参加更多的活动。坏处是如果竞争氛围极其浓烈或者涉及恶意竞争,我很容易败下阵来,心理也会受到伤害。

秦佳琳:竞争给我带来挫败感,但能让我认清自己的实力;合作让我更放松,但让我更容易“摆烂”。

聂千寻:竞争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淡。病态的竞争会让我们忘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忽视了帮助他人,也忽视了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施雨泽:过度竞争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以学习为例,大家只会拼成绩,而不知道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获得某些能力。

叶文妍:竞争是一种合理的筛选机制,但发展到“内卷”就过分了。合作能够形成1+1>2 的效果,但容易导致分配不均。

王博源:合作要求团结一致,人的个性和特殊化思维会被潜移默化地消除、中和。就好比挑选千里马,所有马一起商量如何被选中,改变速度、姿态等,最后它们都能成为中等偏上的马,但没有千里马,因为千里马做出改变后,已经泯然于众马了。

席瑞:大家对竞争的看法较为一致,竞争让我们更有紧迫感,能做出较以往更多的事情,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在竞争中有过失败体验的同学会觉得竞争带来挫败感和心理伤害,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过度竞争损伤了人际关系,甚至使人迷茫。大家对合作的看法差异还挺大的,合作的好处是培养团队能力,这没有异议;但合作的坏处五花八门,比如让个人能力变弱,泯灭个性和特长,导致分配不均等,我对这些看法还挺疑惑的。也许对合作的认识不同,会决定我们怎么理解合作与竞争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你觉得当今社会更需要竞争还是合作?为什么?

赵彦钦:“内卷”过多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让人觉得生活无望;在经济市场上,“内卷”会造成畸形的经济状况,使钱财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自然法则中,群体合作更有利于生存,这才有了社会化的人类;在国际上,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都建立在合作之上。

王诗雅:竞争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者要争取更多消费者,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徐伟涛:竞争更重要。比如在科学、军事领域,在竞争的压力下,人类才会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合作也是需要的,只不过现在演变成了团体与团体的竞争,合作是以竞争为前提进行的。

施雨泽:合作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徐金妍:一个花坛里的植物尚且需要竞争养分,社会的岗位毕竟有限,竞争才能让我们提高自身能力,争取到更好的资源。

尧小诺:竞争更重要。合作势必有分工,假如三人同做一份晚餐,一人买菜,一人做饭,一人洗碗,各自只能掌握一部分技能,而缺乏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徐艺洋:合作更重要。竞争的本质是弱肉强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但合作可以确保给弱者留下合理的生存空间,不会像竞争一样造成两极分化。如果你在出生时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力、天赋,你是选择去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还是去一个弱者也有一席之地的世界?

赵昱洁: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竞争已经够多了,而合作(尤其是跨界合作)有时反而能出奇制胜。比如我就一直好奇,农业学家和艺术家或中职学生和重高学生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席瑞:不少同学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更重要,原因如下:(1)社会资源有限,竞争起到了筛选的作用;(2)竞争带动个人甚至民族、国家的发展,捷足先登的人与国家都更加领先;(3)竞争能够让个人的能力更加综合,合作更局限于某一种能力。也有同学认为合作更重要,有两个观点我觉得特别好:(1)合作其实是一个保护弱者的底线,要警惕竞争中的两级分化现象;(2)合作更可能出奇制胜,尤其是跨界合作。大家的讨论都有一定道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总结。

竞争与合作哪个更重要?这是一道注定没有答案的题目,因为二者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并且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一不可。那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题目有一个限定——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什么面貌?你是如何认知它的?你生活在其中是如何感知的?你对当前生活的理解,构成了你的回答。

但在谈论如何感受我们当下的生活之前,我想先谈谈对合作的理解。我发现同学们对竞争的理解比较充分,对合作却理解得不那么准确。有的同学认为合作会让个人能力变弱,这种看法是危险的,因为它假定了一个逻辑,就是团队的存在一定会导致个人能力变弱,甚至只有竞争才会促进个人能力的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合作是互补,我语文好,你数学好,我们结伴学习,我的数学变好了,我的语文其实也变好了,因为教学相长,最终我们两个都比原来学得好。试想,如果个人能力变弱是合作的后果,那合作后的团体又怎么可能变得比原来更好呢?我估计这个同学想说的是,有人在团队中浑水摸鱼、躺平躺赢,这种情况严格来说是他没有参与到合作中来,就跟竞争中也有人“摆烂”一样。合作与竞争都可以让人能力更强。有的同学认为合作会泯灭个性,这也许是因为大家觉得合作是集体的事。但还是那句话,合作的本质是互补,而不是整齐划一,反而需要你发挥最擅长的能力,成为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至于合作中的分配问题,确实是需要沟通协商的,但竞争很可能是赢家通吃的逻辑,输者也许会丧失一切,分配是量的问题,失败却是质的问题了。之所以花篇幅来解释这些,是因为如果我们把合作认为是软弱的表现,是躺平的借口,是集体对个人个性和能力的抹杀,那其实留给我们的选择就不存在了。

我们需要意识到,因为资源的有限性,竞争是存在的。良性的竞争确实能够促进自我的提升,但个人的提升总有天花板,现代社会之所以重视合作,就在于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化,我们不能期待一个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不仅不是软弱的表现,还是智慧的表现。

或许,面对合作与竞争,最好的态度是成为一个专才而不是通才,这样才能在自己专精的领域不断竞争,打磨核心能力。在进入复杂分工的社会时,以此寻求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进行合作,以实现个人无法企及的目标。

猜你喜欢

竞争同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感谢竞争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