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展平和守正 领略中国书法艺术魅力

2023-06-29杨艳

重庆与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帖学菁英书风

文/本刊记者 杨艳

解读书法艺术密码,领略汉字书写魅力。“平和守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清代帖学书法特展”正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历代书画厅展出。这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继2020年“馆藏清代及民国碑学书法特展”之后,对馆藏书法整理成果的又一次专题集中展示。

展览分为“晚明余绪 崇董风尚”“崇赵尊唐 帖学鼎盛”“守正固本 帖学式微”“以书取士 状元书法”“菁英迭出 巴蜀帖风”五个单元,旨在表达清代帖学书法承接晋唐以来帖学传统,赓续经典法脉,尚中和、重雅致的书学追求,以及总体追求平和婉丽的书艺风尚。

此次展品均为珍贵文物。

此次展览策划人曾敏介绍,书法史角度的“帖学”,指代宋元以来形成并占据正统地位的以崇尚王羲之、王献之及属于“二王”系统的书法史观、审美理论和以晋、唐以来名家墨迹、法帖,包括真迹、临本、摹本、刻帖等为取法对象的书法创作风气。其概念与“碑学”相对应。帖学盛行于两宋,直至清代中期,帖学在书坛上始终占据着正统的主流地位。

本次展览集结了馆藏清初期王铎、傅山、宋曹、査士标,清中期刘墉、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成亲王(永瑆)、铁保,清晚期郭尚先、吴荣光、林则徐等帖学书家和颇具书法造诣的翁同龢、金榜、陆润庠等,以及吕潜、张问陶、卓秉恬等清代巴蜀籍名家的书法作品近80件(套)。这些展品均为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件(套),二级文物25件(套),三级文物50件(套)。同时辅以馆藏清拓《三希堂法帖》等公私刻帖拓本进行展出。

展览大厅里的书法作品厚古承今,或雅正清丽、秀逸多姿;或纵横豪迈、狂放真率;或平和典雅、雍容端庄;或苍厚雄强、静穆高古;或雍容合度、中正堂皇,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与美学格调,吸引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观展。

广大书法爱好者可驻足观摩、细心品味,零距离感受中国书法艺术之美。此次展览免费对公众开放,展出至8月27日。

〉〉〉部分展品欣赏

清 王铎 临王献之行草书轴

晚明余绪 崇董风尚

清初书法艺术承接晚明余绪,主要体现为晚明变革书风的延续与明末董其昌书法的推崇。王铎、傅山等为代表的晚明帖学鼎革运动的书家,钟情于草书的创制,上追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先贤之法,博采唐、宋、元诸名家之长,以多样性临帖方法和提倡个性、反对束缚的思想,对传统审美要求展开实践新创,形成了纵横豪迈、狂放真率的浪漫主义书风。

清 刘墉 行书册页卷(局部)

崇赵尊唐 帖学鼎盛

乾隆初期,推崇董其昌书法之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方面,董其昌书法极度流行后的转向是必然的发展规律;主观方面,新兴书家的视野逐渐拓展,取法对象势必会从单纯学董投向董氏以外的其他书家。乾隆帝受祖父康熙帝影响亦喜爱书法,与祖父不同,乾隆帝极为推崇元代的赵孟頫,“于是香光(董其昌)告退,子昂(赵孟頫)代起,赵书又大为世贵。”

清 吴荣光 行书七律屏

守正固本 帖学式微

道光以降,随着碑学理论的兴起和碑派书风的强化,帖学由盛而衰。虽帖学式微,然而皇权贵族一力倡导与官僚士子秉持帖学正统意识,晚清传统帖学的继承者仍大有人在,他们重传统,不脱正统帖学的畦町,使之重帖书风未成绝响,得以绵延。其中郭尚先、林则徐、祁寯藻等一大批官僚文人维持风雅,守正固本,宗“二王”,法欧、颜、柳、赵,承米、苏、董,勤临阁帖,书法造诣亦各具风韵,为世所重。

以书取士 状元书法

“以书取士”是清代科举制度的突出表现,书法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考生干禄求仕的成败,工书善端楷成为广大士子科举应试的敲门砖。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取状元114名,凡状元,均能书,且大多有书名。

清 董诰 行书轴

清 张问陶 行书轴

菁英迭出 巴蜀帖风

清代巴蜀地区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与整个清代书法历史脉络保持一致。前、中期的书法以帖学为主流,帖学书家崇尚法帖,普遍受到董、赵书风的影响。吕潜、张问陶、卓秉恬等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巴蜀籍菁英,这些文人士大夫潜心帖学传统,书法具有浓郁的书卷气,又各具风韵,虽不完全以书名世,但书法造诣与同时期的书法名家相较,亦不遑多让。

猜你喜欢

帖学菁英书风
Game Theory i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The Foundations of Physics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窥探明代中叶帖学的兴盛
菁英汇聚 思想碰撞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菁英镑
论龙开胜的帖学创作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