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雍县土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2023-06-29顾怀龙张习本李未博陈泽林欧茂均

贵州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纳雍县土鸡雏鸡

顾怀龙, 张习本, 李未博, 陈泽林, 欧茂均

(1. 纳雍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纳雍 553300; 2. 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 毕节 551700)

“十三五”期间,纳雍县委、县政府将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县建立了集土鸡种质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一县一业”特色家禽产业基地,养殖技术不断成熟,推进了生态土鸡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现将相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产业发展情况

纳雍县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毕节市中南部,曾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纳雍县委、县政府依托本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适宜土鸡生态养殖的优势,充分利用荒山、林地、灌木地、草原、果园,采取“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组织模式[1],构建了土鸡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土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纳雍县农业农村局家禽专班统计,2018—2022年土鸡存栏从40万只增加至410万只,出栏从60万只增加至780.3万只,产值达7.8亿元。土鸡产业使7.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人均年分红620元,提供就业岗位1 588个,实现了生态家禽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土鸡养殖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

2 养殖品种

2018年,纳雍县立足于地方土鸡品种资源优势,把收录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的本地特色优质地方鸡种“乌蒙乌骨鸡”和“威宁鸡”作为主要养殖品种,以“品种、品质、品牌”为核心,严格按照“两品一标”要求,生产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食用土鸡。

2.1 乌蒙乌骨鸡

乌蒙乌骨鸡是贵州省著名的药肉兼用型优质地方鸡种,主产于乌蒙山区的织金、纳雍、水城等地。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10 kg、母鸡平均体重1.84 kg,体型中等、匀称,肌肉结实,羽毛光亮,性成熟早,肉糯味鲜,具有抗寒、抗湿、耐粗饲、饲料报酬高、早期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锌、硒等微量元素,集药、食、补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2]。

2.2 威宁鸡

威宁鸡是云贵高原较为独特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是贵州省优良家禽品种,中心产区为威宁县,分布于相邻的赫章、纳雍、七星关、水城等县(区),因分布区域在乌蒙山区,又称乌蒙鸡。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40 kg、母鸡平均体重1.90 kg,体型中等、匀称,体质结实,性成熟早,皮下脂肪少,肌间脂肪分布均匀,肌纤维细小,肌肉鲜美滑嫩,肉质风味好,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蛋大、壳厚,蛋黄品质好,以抗寒、抗湿、耐粗饲、适宜生态放养而闻名[2]。

3 养殖环境要求

3.1 场址选择

纳雍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平均海拔高度1 684 m,相对高差1 424 m,地势东高西低,土地破碎、切割大,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8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土鸡生态养殖。(1)养鸡场址应选择地势高燥、地面开阔、排水良好、环境安静、有较好放养场地的区域,海拔高度在1 300~1 700 m为宜,交通便利,3 km范围内无厂矿、畜产品加工厂,距离居民住宅区、矿区、学校、饮用水源、医院等公共场所1 000 m以上,下游无饮用水源、食品加工厂等;远离其他养禽场,特别是养鸡场,避免场与场之间的交叉感染。(2)放养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环境僻静、空气清新、水源丰富、水质清洁、沙壤土或土壤透水性强的区域为宜;交通便利,四区(生产区、生活管理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布局合理,场地宽阔,并配置一定的牧草种植地,便于林草间作、划区轮牧,坡度以10~20°为宜,不得超过30°[3]。

3.2 鸡舍建筑

(1)育雏舍。以坐北朝南为宜,砖混结构,屋檐高2.5~3 m,瓦盖顶,屋脊高1.5 m,窗户离地90 cm,窗户面积为鸡舍面积的1/5,室内铺水泥地面,吊顶以利保温。(2)育成舍。 砖混结构,屋檐高2.0~2.5 m,屋脊高1.2 m,窗户离地90 cm,瓦盖顶,鸡舍面积12只/m2,室内水泥地面。(3)放养鸡舍。分为标准鸡舍、简易鸡舍、移动鸡舍,样式有人字形、单坡形、拱形等。鸡舍修建要求:防寒保暖,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便于通风透气;布局均匀,鸡舍间隔150~200 m;舍内地面、四壁平整坚实,便于卫生防疫,铺垫5~10 cm 厚沙子或垫草(根据污染情况定期更换),并用竹子、木条等材料搭建30 cm高栖息架,每4只产蛋鸡配备1个产蛋窝。鸡舍高度2.2~2.5 m,宽4~6 m,长8~10 m,每个鸡舍能容纳350~500只鸡[4]。

3.3 围栏

放养场地用尼龙网、金属网等围成2.5~3.0 m高的封闭围栏,每隔3 m打1根桩柱固定,围栏面积根据放养鸡数量确定,一般350~500只鸡为1群,每只鸡平均占地8~10 m2。

3.4 做好环境卫生

每天清扫鸡舍内外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料,食槽、饮水器要定期清洗和消毒(0.3%~0.5%过氧乙酸、1∶500~1∶1 000双季铵盐戊二醛消毒液、0.05%~0.1%强力消毒灵等),保持饮水清洁,饲料无霉变;同时要经常施药杀灭蚊蝇,每月灭鼠2~3次,防止鼠害和蚊虫传播疫病。

3.5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鸡场门口设置消毒设施,定期更换消毒液,对出入车辆、人员严格消毒;饲养员进入鸡舍必须更换本场专用工作服、鞋、帽;饲养员不得互相串舍,各舍工具固定专用;鸡舍内定期使用3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消毒;鸡场每月用2%~3%烧碱彻底消毒1~2次,也可用生石灰粉撒布于阴湿地面、粪池周围及污水沟等处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批鸡出栏后,对鸡舍及运动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置15天以上再进鸡[5]。

4 饲养管理

实行“三段式”养殖:1~42日龄育雏,42~70日龄半育成,70~180 日龄生态放养。

4.1 育雏期饲养管理

4.1.1 育雏前准备

雏鸡进场前15天对鸡舍内外环境和养殖设施彻底清洗消毒,鸡舍及设施消毒用0.3%~0.5%过氧乙酸(或1∶500~1∶1 000双季铵盐戊二醛消毒液、0.05%~0.1%强力消毒灵),环境消毒用1∶500二氯异氰尿酸钠(或1∶750~1∶1 000新洁尔灭溶液、0.3%~0.5%过氧乙酸、2%~3%烧碱),每周消毒2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器具、设施,满足育雏需要;进雏前2天将育雏室升温至35 ℃,保证育雏室温度均匀、通风透气、环境干燥、湿度适宜;提前1周准备好饲料、药品、垫料,饲料应新鲜无霉变,药品在保质期内,垫料干燥充足;育雏人员固定,不随意更换。

4.1.2 进雏及分群

雏鸡进场后清点鸡苗数量并分群入舍,淘汰残鸡苗,弱鸡苗靠近热源处单独饲养和重点护理,填写养殖档案和育雏日志。育雏方式有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立体笼养3种方式,随着育雏日龄的增加应不断调整育雏密度,保证鸡群不拥挤,密度合理(见表1)。

表1 土鸡育雏密度 只/m2

4.1.3 温度

(1)看鸡施温。温度适宜,雏鸡分散均匀,活泼好动,饮食、睡眠良好;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饮水增加,张口、张翅呼吸;温度过低,雏鸡靠近热源,拥挤打堆。(2)把握施温原则。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密度小宜高,密度大宜低;冬季宜高,夏季宜低;夜晚宜高,白天宜低;阴天宜高,晴天宜低;弱雏宜高,健雏宜低。育雏阶段温度要求见表2。

表2 土鸡育雏温度 ℃

4.1.4 湿度

湿度过高易引起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感冒和腹水症,过低易引起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因此湿度需适宜。雏鸡出壳后第1周要求湿度控制在70%,第2周60%~65%,以后55%~60%。

4.1.5 光照

1~3日龄光照时间23~24 h,功率4~5 W/m2;4~7日龄光照时间22~23 h,功率4~5 W/m2;从8日龄起,每天递减光照时间2~3 h,直至自然光照,功率2~3 W/m2。育雏室内要求灯光分布均匀,光源采用普通白炽灯。

4.1.6 通风换气

育雏室内含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有害气体超标对雏鸡的生长和健康不利,严重时可导致雏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体质下降、死亡率增加。因此在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应加强通风换气(要求风速适宜、均衡,不能忽高忽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

4.1.7 饮水

雏鸡应在出壳24~36 h内饮水,水温控制在25~30 ℃。可在1~3日龄雏鸡饮水中加入多维、葡萄糖、鸡白痢预防药物,4 h内饮完,每天1次,然后换成清洁饮水,育雏期间不能断水。

4.1.8 喂料

(1)开食。开食饲料为新鲜、颗粒大小适中的全价料。开食在雏鸡出壳后24~36 h进行。开食过早雏鸡缺乏食欲,不利于消化,也影响卵黄吸收利用和今后的生长发育;开食过迟雏鸡体能消耗大,影响今后的生长和成活率,均匀度不好。(2)饲喂原则。少量勤加,不造成浪费或过剩。(3)饲喂量。10日龄前的雏鸡每只日耗料=日龄数+2 g;11~20日龄日耗料=日龄数+1 g;21~50日龄日耗料=日龄数;51~70日龄日耗料=50 g+(日龄数-50 g)÷2。育雏期6周龄内每只鸡约消耗饲料1.2~1.5 kg。

4.1.9 脱温

雏鸡能够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后,可以逐步取消供暖装置,一般5~6周龄即可脱温,但要考虑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气温低时可晚脱温,气温高时可早脱温。雏鸡脱温应遵循逐渐过渡的方式,开始脱温可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停止供温,而在夜间继续供温,以后逐渐过渡到全天停止供温。

4.1.10 转群

转群时冬季应在中午天气暖和时进行,夏季在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转群注意事项:(1)转群前应停料4~6 h,但不能停水;(2)避免在气候条件恶劣或鸡群状况突然有较大变化时转群;(3)应选择鸡群健康正常、无疫病发生时转群;(4)不能突然改变饲料,应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从小鸡料到中鸡料、育成料,让鸡群有1周左右适应时间,转群后3天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预防量的抗应激药物;(5)转群后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环境安静,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鸡舍,严防狗、猫、野兽、鼠害等,避免发生应激反应;(6)生态放养转群前应佩戴追溯用脚环。

4.2 半育成期饲养管理

将42日龄鸡群转入育成舍饲养,直至70日龄。具体要求:公、母分群饲养,每群350~500只为宜;舍内勤换垫料,保持通风、透气、干燥;自由采食,饮水充足;舍内温度16~18 ℃,光照时间10~12 h,功率2~3 W/m2;采取地面平养,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放养训练,初期在圈舍周围上、下午各驯放0.5~1 h,以后驯放时间逐渐延长,以适应下一阶段的生态放养。

4.3 生态放养期饲养管理

4.3.1 放养日龄及密度

在林地、果园、草场、农田、荒山、荒坡等适宜放养的天然场所安置放养鸡舍,将70日龄鸡群转移至生态放养场,公鸡放养时间80天,母鸡110天。放养鸡每群500只左右为宜,每个生态放养场养殖规模5 000~10 000只,60~120只/667 m2。

4.3.2 分群与调教

(1)分群。放养前应按鸡的公母、强弱进行分群,公鸡佩戴鸡鼻镜以防打斗。(2)放养调教。生态放养鸡每天早、晚各补料1次,喂料时配以一定的口令,使鸡产生条件反射,形成习惯性归巢行为。

4.3.3 补饲与投料

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鸡在宽阔的放养场地上可获得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自由运动,采食昆虫、草籽、青草等营养丰富的饲料[5];放养场地可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三叶草或十字花科牧草进行划区轮放,2个月轮放1次;补饲按“早半饱、晚吃饱”的原则进行,确保每只鸡都能吃到饲料,严禁使用变质、发霉或被污染的饲料。120日龄前每只鸡平均每天补饲自配料60 g(碎玉米64.7%、豆粕25%、麸皮6%、肉鸡育成期预混料4%、食盐0.3%),120日龄后补喂自配料80 g,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4.4 疫病防控

4.4.1 隔离

严禁外来人员、车辆及其他动物和禽产品进入养鸡场,防止被污染的垫料、用具、饲料进场;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治疗,病鸡及其粪便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消灭蚊、蝇、鼠等工作,减少疫病传播。

4.4.2 消毒

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鸡出栏后、下批鸡进栏前须对鸡舍及活动场所进行清扫、冲洗、消毒(方法与环境消毒相同),每批次鸡入舍间隔不少于15天。同时定期做好带鸡消毒(1∶500二氯异氰尿酸钠、1∶500三氯异氰尿酸钠、1∶200过硫酸氢钾)、饮水消毒(1∶200过硫酸氢钾)、用具清洗消毒(方法与设施消毒相同)。

4.4.3 驱虫

定期驱除鸡体内外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通常放牧10~15天需进行第1次驱虫(丙硫苯咪唑5~15 mg/kg体重或盐酸左旋咪唑10~20 mg/kg体重),间隔30天后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后对粪便、污物及时清除并发酵处理,以杀死虫卵。

4.4.4 兽药使用

严格饲养管理和防疫要求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减少治疗药物使用。严禁使用违禁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以防止鸡肉、鸡蛋中药物残留。

4.4.5 免疫程序

疫苗应符合国家生物制品质量标准,不得使用过期、来源不明、非法生产、标签脱落、保存不当的疫苗。土鸡放养前须完成免疫接种,参考免疫程序见表3。

表3 土鸡参考免疫程序

4.5 防止敌害及其他灾害

生态放养场要做好防止鹰、黄鼠狼、野猫、蛇、鼠等敌害;放养场使用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时,应停药15天后方可进鸡放牧,防止鸡误食农药中毒;暴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期间停止放牧,冬季防寒,夏季防暑。

5 适时出栏销售

公鸡饲养至150天、母鸡180天体重达标即可出售,公鸡出栏体重要求1.9 kg以上、母鸡1.5 kg以上。按平均出栏体重1.7 kg计算,饲养成本及管理费用50元/只,市场价36元/kg,每只利润11.2元左右。放养10 000只鸡利润110 000元左右,每年可养殖2~3批,效益可观。散养土鸡投资小、饲养周期短、利润高、资金回笼快,可有效利用荒山林地等自然资源,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纳雍县土鸡雏鸡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土鸡
优选雏鸡四法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纳雍县委离退局开展“三爱一践行”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无怨无悔二十秋——记纳雍县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董颖萍